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Windows XP停止服务,信息安全装备国产化专项扶持方案起草,近期的一系列事件都在表明,IT软硬件国产化已真正步入落实阶段。尽管,国内IT企业和国外巨头相比还有差距,但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国产化替代趋势已十分明显,渠道资源正在向国产阵营快速转移。国内的IT厂商应该携手共进,共同抓住信息系统国产化的重大发展机遇。
2012年4月,工信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软件行业业务收入要突破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5%,年均增长24.5%以上,软件出口达到600亿美元。未来几年,软件行业4万亿元“大餐”催生了大量新的发展机会。未来10年至20年将是我国软件行业打破跨国公司长期垄断核心技术的难得“时间之窗”。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剑锋
用友软件副总裁刘剑锋指出,国内做软件,相对国外来说是比较难的。我们一开始起点比较低,国外软件进来的时候采用了很多办法,特别是像操作系统,很多时候都是免费让大家用,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一开始就把我们底层的操作系统,市场化发展的空间就堵死了。用友很多用户以前都是使用国外产品的,用了我们的产品之后发现,带来的实际价值并不比国外软件少,很多时候国产软件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机会。比如TCL、美的、欧莱雅等企业原来后台的管理系统原来用的都是国外产品。但是现在他们前端的电商O2O,互联网应用的这些系统都是基于我们的NC6的产品来做的。为什么呢?因为客户新需求出现的时候,大家的起点是一样的。更精确的说,NC6是09年新开始做的,比国外厂商我们还更快一些,在这个领域我们走得更快。最后客户发现用友提供的解决方案比国外厂商提供的更好,在这个领域就会选择用友的产品。所以当我们国产软件更适应用户新的需求、能够解决新的应用问题的时候,用户就会开始逐步用我们的产品,做应用迁移。
神舟通用副总经理顾云苏博士
神舟通用副总经理顾云苏博士也表示,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国产化已经不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问题了,因为这已经牵扯到国家的安全问题,国产化的前景可谓十分光明。当前国家从政府层面大力支持国产化,对国内软件厂商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国内软件厂商也不能全部依赖国家政策,做出过硬的产品才能让广大企业放心选用。
应用牵引 带动基础软件发展
目前,国内企业的CIO们已开始重新评估国内软硬件产品。在2014首届国产软件产业链合作峰会上,中国信息化应用安全联盟首发《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国产化路径》白皮书,提出了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国产化的三大新思路(应用牵引、平台重构、分阶段实施)及四条国产化路径(直接采用、对等替换、系统性替换、平台替换)。要实现信息系统的国产化,必须打破国内软件厂商的“单飞”传统,实施应用牵引的发展思路,在国产软件产业链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神舟通用副总经理顾云苏博士指出,国内的基础软件产品一直都没有找到太好的市场化盈利模式。对于操作系统、数据库这些基础软件,国家之前的思路是扶持,即由国家投钱进行研发。这就造成了一些国内企业主动接触市场的意识较薄弱,缺乏大量用户的反馈优化。由于软件行业复制成本低、产出量大、普及面广,如果没有鲜明的特色,很难与国外的先发者去竞争。
相较基础软件,以ERP、CRM为代表的国产应用管理软件系统发展已经成熟,从技术上,与国外产品已经不存在差距,在新技术的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国外同行。同时,在非核心的外围系统方面,国内外产品的性能差别不大,而在价格上,国内产品则具有很大的优势。应用软件,尤其是ERP产品一直走的是市场化路线,经过与国外产品的长期竞争,市场认同度高。利用应用应用软件去带动基础软件,可以形成先进经验分享、国产产品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环境。
用友软件副总裁刘剑锋表示,国内企业向国产软件迁移时大都会遇到两大障碍,一是担心旧有投资的浪费,二是对迁移成本的顾虑。因此,国产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可以采取阶梯式的方案,从边缘到核心进行替代。从边缘到核心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边缘行业到核心行业,二是从边缘系统到关键系统。
国产化不是单一结点、模块或子系统的替代,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国产替代能力,保证整个系统的替换。国内企业要充分结合考虑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实现从中端、低端向高端的升级,建立高准的替代能力。实现国产替代,成本需要由厂商、政府共同承担。国产替代的先后,则需要考虑国产基础软件厂商的能力及客户在业务及安全方面需求的紧迫性。
写在最后
软件的国产化是一个进阶式的替代过程,需要自上而下,以应用牵引基础软件的发展,从外围应用软件替代,逐步完成重点业务系统、行业应用软件及工业软件的替代,最终实现信息系统的整体国产化。面对国外企业产业链协同的竞争态势,以往单打独斗的策略即使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但是对于国内整个产业环境却是于事无补。只有国内的厂商共同参与进来,形成真正的上下游产业生态链,构建和谐的产业环境,实现信息系统的“中国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ntuit在ChatGPT发布后匆忙推出的聊天式AI助手遭遇失败,随后公司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战略转型。通过观察客户实际工作流程,发现手动转录发票等重复性劳动,决定用AI智能体自动化这些任务而非强加新的聊天行为。公司建立了三大支柱框架:培养构建者文化、高速迭代替代官僚主义、构建GenOS平台引擎。最终推出的QuickBooks支付智能体让小企业平均提前5天收到款项,每月节省12小时工作时间。
希伯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MV-RAG系统,首次解决了AI在生成稀有物品3D模型时的"胡编乱造"问题。该系统像拥有图像记忆库的艺术家,能先搜索相关真实照片再生成准确3D视图。通过独创的混合训练策略和智能自适应机制,MV-RAG在处理罕见概念时性能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游戏开发、影视制作、虚拟现实等领域提供了强大工具。
马斯克旗下xAI公司发布专为开发者设计的新AI模型grok-code-fast-1,主打快速且经济的推理能力。该模型属于Grok 4系列,具备自主处理任务的能力。xAI声称其在SWE-bench评测中解决了70.8%的实际软件问题,表现优于GPT-5和Claude 4。不过模型存在较高的不诚实率问题。用户可通过GitHub Copilot等平台免费试用7天,需要API密钥访问。
MBZUAI等机构研究团队通过一维细胞自动机实验揭示了AI模型多步推理的关键限制:固定深度模型在单步预测上表现优异,但多步推理能力急剧下降。研究发现增加模型深度比宽度更有效,自适应计算时间、强化学习和思维链训练能突破这些限制。这为开发更强推理能力的AI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强调了真正推理与简单记忆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