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对于很多IT供应商来说,新技术的推陈出新带来的是更多的机会,云计算、大数据不接地气也不怕,距离产生美,用户“赶时髦”才能让自己有钱可赚。而在戴尔全球副总裁李慧眼中,IT投资要量力而行,要谨慎规划。
提到安全,她不赞同“安全投入多少都不为过”的观点,而是主张有节制的进行投资,一方面过度投入浪费资金,另外越高等级的安全就会让IT系统越复杂,管理难度提升。
在接受ZDNet至顶网独家视频访谈时,安全只是李慧列举的一个例子,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劝用户在IT投资上花钱要节制的厂商不多,这背后体现着戴尔经营的核心:一切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
访谈实录:
主持人:您本人在IT行业非常资深,伴随IT产业的变化、变迁,您有很多的经历和感想,就您看来,用户对哪一类新技术最关注,而且觉得这些新的技术能够帮助他们的业务创新?
李慧:今天我们看客户关注的,第一一定是云。那么云,我们说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由云又衍生出来的架构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已经非常普遍,这是云这方面的技术。
现在对云的关注更在于可管理性,因为你很容易就发展成很大规模的数据中心,确实有这样的业务量,但是它带来的管理性和拓展性和高效性以及简化整个架构就变得更重要。
第二方面就是大数据。今天我们也在制造数据,可能我们的影像也是数据的一种,这是不规则的数据,实际上真正搜索起来也是蛮辛苦的一件事;包括我们作为个人消费者每天都使用和创造大量数据。
所以大数据挖掘的即时性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比如说定向数据的挖掘,比如文档的挖掘,数据怎样能够高效自动实时地进行数据挖掘,是今天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
第三方面就是移动,前一阵子我去见互联网行业一个资深的VP,当然他也是很著名的CIO、CTO,当时我们的谈话开始时是最近在忙些什么,我说我猜想你没有把时间花在数据中心方面,应该花在前端上,他说你说对了。第二个就问他最近有没有什么创新,他说现在的创新已经变成叫做持续创新,而不是说我创新过了就能够有竞争力。
所以在创新以及移动办公中,包括今天我们可以用任何的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又层出不穷,好像今天这么多就够了,不够,我们不知道明天有什么新的移动终端会出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设备,因为我们无论做多大的数据中心,多大的一个大数据,最终都是我们作为一个不管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我们都希望任何时间任何设备被使用者使用,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所以第三方面就是移动。
第四方面就是安全,讲到安全,如果你看到我以前讲的安全,你会说安全做到多少都不为过,但是今天我跟我的客户,也跟我们的网友在一起探讨,你做安全硬件软件的投入是有成本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非常清楚我需要什么等级的安全。
主持人:有节制地来进行。
李慧:一定要按照需求做,无论是数据中心的还是移动办公,我们希望客户真的是跟戴尔的顾问一起或者是跟其他的顾问一起,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级别的安全。有的安全投入可能让你投资成本增加50%、20%、30%,有的更多。
比如最近我们看到一些中等安全方面的考量,在前端,可能就是7美元一个终端,这个本身可能在安全等级方面是中等,对很多客户可能就是足够的,但是有些客户就需要更高的安全。其实在这边我想说一下戴尔的观点,就是安全是重要的,也是客户需要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认清我们需要一个什么等级的安全来管理我们的投资,因为越高等级的安全就会越复杂,不仅仅是投资,它整个系统也会变得更复杂。
主持人:我的感触是我觉得无论是从您本人还是从戴尔,很实在,不像有些供应商他说这四个很重要,该越多投入越好。戴尔的观点是,我们要以适应你现阶段企业的需求为准绳,而不是越多越好,要做到最极致。其实对于客户来说,如果跟戴尔是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会发现我们真的是从用户的角度着想、考虑。
李慧:是的,我觉得从另外一方面的市场份额也可以印证一下。比如说我们在过去八个季度之内,x86服务器,当然这个是云的最重要的主流平台,市场份额第一,所以我也很感谢我们的客户长期以来对戴尔的信任和支持。
除了工作站市场份额第一之外,实际上在这同时我们也用了几个季度的时间,让我们的台式机、笔记本终端产品市场份额稳稳的在第二。我觉得这些都跟戴尔包括收购、合并,把这些软件和服务的内容加在产品线上,让销售能够真的跟客户讲选择这个平台有什么样的价值相关。
刚才我讲到了简化、可管理、可拓展、高效。所以今天IT的变化、IT的投入,实际上应该说中国已经变成了最大的一个IT市场。所以这么快速的发展当中客户非常关心要有一个高效的架构,主要是可管理。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了数据,我一定要问下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戴尔私有化之后可能我们的一些财务数据就不像过去变成必须要季度、年度来公布,但是我也想知道戴尔私有化之后,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成绩怎么样,尤其是您负责的中国区(东区和北区)业务,情况又是怎么样?
李慧:如果是以前,我们会通过季报、年报,每个产品上基本上都有这样的报告。在戴尔私有化去年9月份完成后,虽然没有了财报的公布,但是因为戴尔的方向非常明确,解决方案更加专注,所以这几个季度我们都是两位数的成长。
主持人:那非常不错。
李慧:是的。我觉得员工的认可,最重要的是我们客户对转型的认可,让我非常欣慰。
主持人:除了欣慰有没有一些挑战,就是从市场的表现来说,不能说不好,而是说我们还能更好?
李慧:我觉得戴尔也应该做更多的工作,好像我们的客户说你有存储产品,你还有好多其他产品,比如服务和软件,我们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客户了解,这些也是我们继续要做的。
主持人:我们知道戴尔的三十年伴随着创新和激情,但实际上现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声音,因为戴尔也属于传统IT企业,如果我们把发展当成跑步,我们身上其实有我们很多过去的成绩,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我们的客户,不能说这是包袱,而是说我们身上的一个担子;相对于很多的创新型公司,他们很轻,或者叫轻公司,他们跑起来很快,因为他们身上没有任何的担子,包括他们的转型也很快,因为他们船小好掉头。对于戴尔来说,你们怎么看待你们跟这种创新型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不光是戴尔,这是很多大的传统IT企业都面临的问题。
李慧:实际上IT只是一个基础架构,是一个工具,是一个能力,就像我们今天讲的一个企业也好,一个机构也好,你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实际上基本上是说非常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你的IT能力,所以IT变得非常重要,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投资。我们把自己视为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我们对我们自己的要求是要创新。
以前我自己是做技术出身的,我们把自己叫恐龙,我们以前还做过一个T恤衫,这边画一个恐龙。我们就想如果恐龙下边画一个滑板,它能不能飞起来?实际上技术的发展导致不是恐龙不能飞,是有另外会飞的龙跑了出来,它适应技术的发展,包括让客户更开放。
这一路过来,我觉得每个阶段都可以汲取上一个阶段的精华,好像我们说每个产品家族,它有很多技术是传承的。所以我们的创新不是说我要创新,而是因为这个市场需要创新。比如说节能环保,以前PUE值是说我们一度电真真正正有多少是用在计算能力上,如果是1.5可能就只剩下1.5乘下来的30%、40%,这部分的能源是耗在空调以及其他散热方面,因为你机器产生了热就要散热。今天我们会追求基本上1.1的概念,就是90%以上的电都用来放在真正系统上面。
像这些需求都是要求像戴尔这样的企业要不断地创新,今天你看到我们建一个大规模的数据中心,除了有地还要有电、要有宽带,有些需求是跟着技术的发展到了今天这样一个程度,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所以像这样的一个电的利用率已经真真正正是我们考量一个合作伙伴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说这种创新还是要持续下去的。
主持人:我们的传统IT企业有很多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一旦我们选择这条道路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可以加速跑的更快。
李慧:是的,比如我们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可能会要求三个月你必须要部署,这个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可能四年前还是五年前,戴尔有了全球第一座模块化数据中心,就像一个40尺集装箱那样标准的中心,里边的所有机器包括电源、笔记本,而且这样一个模块化中心实际上是可以放在停车场上的。所以整个技术的整合全都是背后这种长期的创新才能够使你可以领先。
视频访谈延伸阅读
戴尔不变的就是一直在改变
管理在于你的观点是否清晰 而不是大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