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谷歌已经构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公有云。然而,到目前为止,该公司的关注点一直围绕着开发者。正如借助开发者力量称霸公有云业务的亚马逊那样,谷歌也非常清楚的一点是,企业里有大量的开发者。
有鉴于此,我猜测谷歌对于这个市场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但是这家公司面临着一些障碍:
但是,在企业市场中轻视谷歌云绝对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对企业科技采购非常熟悉的Gartner云计算分析师Lydia Leong表示,通过电子邮件服务,大型企业开始对谷歌正在做什么感兴趣,但是他们还没有做好使用的准备。Lydia Leong认为,谷歌已经拥有了足够的销售力量以及同AWS、微软Azure势均力敌的企业支持功能。人们对谷歌在企业级市场的感觉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够客观的。
企业IT买家可能被公有云吸引,但是他们需要得到保证,证明他们的公有云选择能够适应混合云的环境,这正是谷歌需要证明自己的新产品所具备的能力。它需要一些真正的企业用户——Snapchat非常好——但是企业的首席信息官们希望看到有更多重量级的企业信任谷歌云平台,将自己的工作负载放到谷歌的公有云之中。
Gigaom Research的分析师MSV Janikiram表示,“虚拟网络(功能)对于谷歌和AWS、Azure以及Vmware的vCloud Hybrid Service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平息关于混合云的担心
首先,谷歌需要拿出一些类似AWS Direct Connect或者IBM SoftLayer的Direct Link之类的功能,能够将企业自有的服务器通过专有物理连接和企业选择的公有云连接起来。
谷歌确实让大型企业和自己的网络“对等”连接——就像是Netflix对Verizon所做的那样。但是对等更多的是关于两个大型实体(通常是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之间)在半平等基础上分享流量的:他们用一种互惠互利的方式传输数据,彼此之间并不真的向对方收费,除非有一些按照端口收取的费用。
从另一方面来看,直接连接也让企业——例如Acme Paint & Glass,能够通过物理连接将自己存放在共享地点中心里的私有架构和公有云服务商的网络连接起来。如同Server Density公司首席执行官David Mytton所说,IBM SoftLayer的Direct Link和AWS Direct Connect已经提供了这样的能力——SoftLayer按照端口收费,而AWS按照数据流量和端口收费。谷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提供任何类似的功能。
谷歌在这个方面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AWS、IBM和其他的公司一般都和大数据中心供应商有合作伙伴关系,例如Equinix,这家公司在同样的设施中托管了很多其他客户。这近乎于让自己很容易实现直接连接。另一方面,谷歌拥有并运营着自己的数据中心——他们甚至不共享这些数据中心的位置。看起来谷歌不太可能让第三方直接接入他们自己在这些设备上的网络。如果情况一直如此,VPN可能是另一个连接的选择。但是VPN仅限于公开的通道,而不是客户自己的私有光纤,这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
解决VPC的问题
亚马逊提供了一个虚拟私有计算(VPC)选项,它让用户能够将一片更大的公有云的区域封锁起来供自己使用。谷歌也提供了一个类似的功能,但是有一些条件。云计算管理公司Scalr首席执行官Sebastian Stadl介绍说,谷歌提供了建设VPC的模块,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模块来使用谷歌网络上的功能,建立逻辑上隔离的环境。他表示,问题在于“客户似乎想要一些真正能够被称为VPC的东西。”
其他的愿望清单还包括作为服务提供的灾难恢复以及媒体编码,这让处理大量视频和其他文件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而且,如果我们谈论企业的话,谷歌将需要面对企业应用领域的常见阵容——甲骨文、SAP和微软的世界。谷歌知道如何运行网络规模的工作负载,但是绝大部分的企业赖以生存的应用有着完全不同的需求。谷歌已经踏上了这条新的征途,这家公司在3月份宣布在自己的云中增加Windows支持。
Google Apps开辟通往企业市场的新道路
通过Google Apps,谷歌已经在中小企业市场(特别是创业企业)取得了进展。最终用户应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等——是非常关键的立足点,微软的发展历史能够证明这一点。微软Office让这家公司打开了通往用户桌面电脑的大门,并以这里为起点进军后面的服务器市场。如果你赢得了用户桌面电脑这个市场,就更容易向这些用户销售更多的软件和服务,并且为他们提供IT管理支持。
谷歌在引诱竞争对手云用户方面也做了一些聪明的事情。例如,该公司的云存储API 100%兼容亚马逊的S3 API,这一举动剑指MSV Janikiram。考虑到S3中存放了多少数据,这个举措真的是非常明智。
这家公司的业务是围绕着容器的,它的Kubernetes容器管理功能能够让谷歌的基础架构成为未来的混合云实施中的关键部分。由于红帽、IBM和微软等企业用户厂商也支持Kubernetes,这项技术就可以帮助谷歌让自己的计算风格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如果所有这些厂商都使用Kubernetes作为标准容器管理框架的话,那么在不同的云之间运行工作负载就变得更加容易。如果你能够将运行在谷歌的云容器中的工作负载迁移到红帽、IBM或者微软的公有云环境之中,也能将运行在这些公有云中的工作负载迁移到谷歌的公有云平台之上,而且不会危及工作负载的交互操作性能的话,那么一些企业可能就不那么担心被锁定了。
当然,它也可以帮助谷歌从其他这些云当中将企业工作吸收到自己的基础架构之上。问题解决了,至少从谷歌的角度看来是这样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科技亿万富翁拉里·埃里森资助的研究团队将向英国牛津大学投资1.18亿英镑,用于将AI技术应用于疫苗研究。牛津疫苗研究小组将领导这一项目,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对严重细菌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反应。该项目由曾主导新冠疫苗试验的安德鲁·波拉德教授领导,计划采用人体挑战模型,让志愿者在受控条件下接触细菌,然后运用现代免疫学和AI工具来精确识别预测保护效果的免疫反应,以开发针对致命疾病的创新疫苗。
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团队通过网络科学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了大语言模型的内部"认知架构"。研究发现AI模型采用类似鸟类大脑的弱定位架构,模块间通过分布式协作而非专业化分工来处理认知任务。这一发现颠覆了基于功能模块优化的传统思路,指出应充分利用网络级协作来提升AI性能。
据报道,ChatGPT开发商OpenAI计划在印度建设一座耗电量超过1吉瓦的数据中心,目前正寻找当地合作伙伴。该设施预计可容纳至少5.9万片英伟达B200芯片。这可能是OpenAI全球数据中心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为国际用户提供更低延迟服务。OpenAI CEO奥特曼将于下月访问印度,公司还计划年底前在新德里开设办事处。
腾讯和清华研究团队首次从数学理论角度解释了为什么AI需要外部工具。研究证明纯文本AI存在"隐形枷锁",无法突破预训练的能力边界,而工具集成能打破这种限制,让AI获得全新的问题解决策略。团队还开发了ASPO算法,解决了训练AI更早使用工具的技术难题。实验显示配备工具的AI在数学问题上全面超越纯文本版本,展现出三种新奇认知模式,为构建更强大的AI系统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