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2015年12月16日,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指导下,ZD至顶网和工业4.0协会联合在上海龙之梦大酒店主办“中国制造千人会2016暨第二届互联网+制造高峰论坛”,以“智慧的工厂,智能的产品”为主题,聚齐来自学界、产业界、互联网业和金融行业等不同领域的30位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中国制造当前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中国制造转型之路上赢得先机。会上,罗兰贝格大中华区执行总监范顺进行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工业4.0和供应链是息息相关的,德国工业4.0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打造一个个性化、差异化的供应链。
今天我主要是从战略层面去讲如何构成一个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供应链,市场如何去主导供应链的设置和配制,我会用一个大家知道的品牌ZARA。我们知道ZARA是服装行业的典型案例,它的特点就是快,我们看一看,它如何根据细分市场制定快速供应链。
在这之前我先提出这四个字:VUCA。V是动荡的意思,U是无常不确定,C是复杂,A是模糊,概括了我们现在的环境。我们现在的环境是不很确定的环境,经常会制定一些计划,但是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关于苹果的产品,在2001年的时候,它卖1万台电脑可能要半年时间,现在卖几百万台半个小时就卖掉了,所以这是多快的发展,所以对供应链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为什么用快消品做案例,因为这个行业对供应链的要求是更高的,大家可以看到在快消品市场里,我只举了几个例子,它面临的压力,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不会是工厂生产什么东西就买什么东西,有自己特定的要求,这个对我们供应链和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像沃尔玛、家乐福这些企业,他们对供应商的议价权非常强,这对供应商也是非常大的挑战。
现在中国的市场大家看到,中国的企业人工成本是往上走的,这不是我们能够避免的,我们可以控制的是供应链的运营和管理成本。
最后一个是现在的市场都是全球化的,全球化的市场说明有更多的跨国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这个遵守本身阻碍了供应链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对成本也是增加,所以这是未来供应链的压力。
这张图什么意思呢?因为可以看到我们以前的话,比如说要买东西的一个量,以前的历史曲线中间这个什么意思呢?在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之间,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工厂生产出来差不多合适就买下来了。现在客户往两边挪,对高端的品牌、高端的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性价比高的产品也会有一定要求,以前我们企业用的一刀切式的供应链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多变的市场,所以未来公司需要制定差异化供应链体系,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我们叫拉式供应链和推式供应链,我们未来要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供应链形式。
这张图蛮有意思,我们有一个概念叫端到端的供应链。首先我们看一个公司供应链的搭建首先要符合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这个战略发展取决于什么样的细分市场、你在什么样的细分市场里面竞争,我们总结了三种不同的供应链模式:一个是精益供应链,一个是敏捷供应链,一个是柔性供应链。
我们看一下精益供应链,一般来说针对的是大众化的、以成本为导向的市场,所以主要的目标是供应链成本,或者是整个运营成本,物联网络相对是阶梯式的,中心库慢慢扩展到周边库,这样会节约仓储、物流成本。它主要是需求预测,它的东西相对比较重复、大规模,所以比较好做预测。
未来的话可能更多的要向敏捷甚至柔性供应链转移,敏捷供应链,它首先要快,第二并不是大规模的重复生产,而是柔性的,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进行柔性化生产。工业4.0就是往这边去普及。
好,我们再看一下,这是一个逻辑,怎么样去根据细分市场来制定不同的供应链,我如果是做定制化的,我是高端产品和高端服务,我的成功因素是客户满意度来衡量供应链成不成功,看定单和客户满意度。然后根据各种运营模式,构建相匹配的渠道。
我们看一下具体案例,这个供应链里面有几种不同类别的客户,一个是戴尔,在十几二十年前大家用的是台式电脑,不管是存储器、键盘鼠标都是可以提前生产好的,所以他们的电子商务也是一个先驱。第二个例子是ZARA。
我们看一ZARA的案例,ZARA每年出的东西是一次性的,卖出去之后不会做第二次。但是有一个风险,如果它的市场把握不准确可能就卖不出去,所以对市场和客户要有很好的把握。他是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他有一个整体数据平台,整体的体系是透明的,每个供应链的环节看的都是一样的数字,信息从POS机出来之后,其它的部门都可以掌握这些信息。第二个是有客户系统,把这个信息抓到之后,跑到分析系统里面,对客户的要求进行一个分析,把握客户未来的需求。整个信息化的构建也是为了快的初衷。
这是供应链的配制。生产制造是自由的,不是外包的,第一个它能够保证质量;第二个,控制权在他手上,如果他的工厂和物流体系外包的话,可能操控程度有一定限度,达不到他快的要求,所以情愿自有,这就是他做出的决策。
供应商的,他有20家供应商给他供料,所以整个体系是协同的体系,可以很快,前面有什么需求,后面就可以满足,所以供应链体系也是快字当头。他还做了一件事情工艺流程也做了一个修改,把传统的,我们看一下,前面可能跟别人差不多,但是最后两个环节的时候,别人是怎么样,别人等到客户定单下来之后再去配色、编织,他是先把编织好了以后最后配色,这个我们叫延迟策略,把标准化的先做好。最后一张可以看到快字给他带来的效率,他这个的备货季前只有15%到20%,季度中可以到40%到50%,一般经销商如果库存卖不出去,会压价,一般30%到50%打折,一般ZARA这种情况比较少,它一般卖出去就不会有了,它能掌握市场节奏的话,它的东西都是抢手的,对价格的削减程度比传统的运营模式低很多。
从案例去看,供应链是从宏观到微观的,怎么搭建你的供应链体系,要根据你的细分市场来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树莓派基金会调查发现,尽管60%的家长认为编程是孩子的重要技能,但超过70%的家长表示孩子在正常课程中没有学习编程。该基金会CEO指出,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年轻人掌握技术理解和创造能力比以往更重要。超半数家长认为编程应成为必修课程,并相信学习编程能提升孩子未来职业前景。为填补学校教育空白,基金会呼吁在学校和图书馆广泛设立编程俱乐部,目标到2035年全球教授1000万儿童编程技能。
Patronus AI发布突破性研究,构建了首个系统性AI代理错误评估体系TRAIL,涵盖148个真实案例和21种错误类型。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复杂任务错误识别上准确率仅11%,揭示了当前AI代理系统在长文本处理、推理能力和自我监控方面的重大局限,为构建更可靠的AI系统指明方向。
文章介绍了AI大语言模型中最新的深度研究功能,这是目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功能之一。作者详细解析了ChatGPT、Claude和Gemini等主流模型的使用方法,并重点展示了深度研究功能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测试,作者用ChatGPT 4.5的深度研究功能生成了一份关于1990-2025年最令人厌烦歌曲的详细报告,展示了AI如何通过思维链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文章还提到了语音交互模式将进一步改变用户与AI的交互体验。
这项研究首次从理论和实践证明AI模型可通过模仿生物睡眠-学习周期显著提升性能。研究发现AI训练中存在自发的"记忆-压缩循环",并据此开发了GAPT算法,在大语言模型预训练中实现4.8%性能提升和70%表示效率改善,在算术泛化任务中提升35%,为AI发展指出了注重信息整理而非单纯数据扩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