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近日,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艾媒咨询发布了《2015-2016年中国手机地图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手机地图用户规模达6.05亿,用户渗透率达到88.7%。在2015年市场份额方面,高德地图以32.6%的占比排名第一,百度地图以29.3%排名第二,共同占据了手机地图60%以上的市场份额。
据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年底,中国手机地图用户规模达6.05亿人,全年增长率为16.9%,相比较2014年23.1%的增长速率下降了6.2%。报告预测称,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手机地图用户的规模增长在未来几年内还将进一步放缓,盈利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用户体验改良升级将是各手机地图厂商的发展重心。同时报告指出,高德地图(含苹果地图用户)以32.6%的市场份额占比排名第一,百度地图以29.3%占比排名第二。艾媒咨询分析认为,国内手机地图应用市场格局仍被高德与百度两大巨头占据,相比较2015年上半年,两者的领先优势均有所加大。
高德地图以32.6%占据2015年中国手机地图市场份额第一
艾媒咨询认为,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一直是国内手机地图市场对峙的两大巨头,但发力方向有所差异。高德融入阿里之后,开始打造LBS生态系统,让产品功能减少,性能提高,更加专业、专注于“互联网+”交通的生态建设。高德回归互联网产品本质,不急于商业化,潜心打造专业开放的平台,以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而百度地图则深耕O2O,百度地图已在车联网、地图开发平台以及商户平台上进行了商业化布局。
据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手机地图用户使用功能仍以导航规划、路线查询为主。手机地图推出的常用功能当中,导航使用率最高,占到用户最常用功能使用率的58.7%。可见,作为手机地图依然需要把基础功能打磨好,用户对于地图的基础功能仍是核心需求。
导航功能成为用户最经常使用的功能
同时,报告数据也显示,交通出游咨询阅览、实时公交等生活属性功能的使用占比2015年也在持续提升。艾媒咨询分析认为,虽然地图类基础功能仍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但生活类功能的使用率则保持了增长的态势,手机地图下一步发展方向或是综合性的出行服务工具。
对于中国手机地图市场发展趋势,报告预测称,经历近一年在各项的创新,手机地图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服务能力。不仅在车主服务、导航娱乐功能上进行了功能的改进和创新,同时借助位置的天然入口,更是为用户打造了诸多场景服务。但在越来越多的功能被添加进手机地图后,用户重新把关注点回归到基础功能的体验上。定位是否精准、导航是否正确、查询是否流畅等手机地图的基本功能要求,作为选择手机地图应用的主要参考。因此未来如何把基础服务打造得更加极致,保证用户功能使用的精准性和流畅度,将是各手机地图厂商前进路上的重要课题。
同时,“互联网+”交通也正在借机发力,如高德地图依托其交通大数据云,为相关交通机构提供“城市堵点排行”、“权威交通事件”、“堵点异常监测”等交通信息分析,从而为各地相关机构及市民提供更全面而权威的交通信息服务,并可提供智能出行躲避拥堵方案。
2015年中国手机地图用户满意度
此外,艾媒报告数据还显示,2015年实时公交功能、三维导航功能以及导航语音、智慧景区等创新功能都得到了用户的关注和支持,而在这几方面频频创新的高德地图获得了用户的最高满意度,达到8.8分,随后是百度地图和腾讯地图,分别为8.4分与8.2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全新搜索方式出现,字节发布宽度优先搜索基准WideSearch,垫底的竟是DeepSeek
阿里巴巴团队推出DeepPHY,这是首个专门评估AI视觉语言模型物理推理能力的综合平台。通过六个不同难度的物理环境测试,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物理推理任务中表现也远低于人类,成功率普遍不足30%。更关键的是,AI模型虽能准确描述物理现象,却无法将描述性知识转化为有效控制行为,暴露了当前AI技术在动态物理环境中的根本缺陷。
GitHub CEO声称AI将承担所有编程工作,但现实中AI编程工具实际上降低了程序员的生产效率。回顾编程语言发展史,从Grace Hopper的高级语言到Java等技术,每次重大突破都曾因资源限制和固有思维遭到质疑,但最终都证明了抽象化的价值。当前AI编程工具面临命名误导、过度炒作和资源限制三重困扰,但随着技术进步,AI将有助于消除思想与结果之间的障碍。
AgiBot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开发出Genie Envisioner机器人操作统一平台,首次将视频生成技术应用于机器人控制。该系统通过100万个操作视频学习,让机器人能够预测行动结果并制定策略,在多个复杂任务上表现优异,仅需1小时数据即可适应新平台,为通用机器人智能开辟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