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文/赵东): 麦当劳的汉堡,你吃过几种?5种?10种?如果我说,麦当劳有超过100种汉堡,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质疑我“吃”人说梦。但是,这却是真的。
去年,麦当劳推出了一项自创汉堡服务,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在24种精选食材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面包、肉饼、蔬菜、芝士、酱料和配料搭配,如果愿意甚至可以吃到芥末味儿的汉堡,这样排列组合下来,汉堡的种类要远远超过100种。目前,这项服务在北京地区只有四家麦当劳门店提供,全国范围也只是小范围提供。不过,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刘卫霞透露,今年,这项有趣的汉堡服务将会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扩大其供应范围。
可别小看这项服务,为了确保消费者体验的流畅性和便捷性,麦当劳可是下了一番功夫。首先,定制汉堡的点餐渠道就与常规汉堡不同,消费者可以根据喜好在自助点餐屏幕上DIY,面包、肉饼、蔬菜、芝士、酱料、配料,选好确定后输入“飞碟”号码并付款,然后就可以在座位上等待服务人员送餐了。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自助点餐机可以支持刷卡、移动支付等多种方式,就连最近热门的Apple Pay也支持,而“飞碟”是一种形似飞碟的定位器,方便服务员准确地将定制的汉堡送到消费者手上。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扫餐桌边上的二维码,直接进行手机点餐。
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刘卫霞
事实上,自助点餐只是麦当劳未来智慧概念餐厅的一小部分,刘卫霞表示,而未来体验是从全面数字化点餐开始的。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于餐饮业来说,顾客的体验是第一位的。在未来智慧概念餐厅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化部署将自由的选择权交回顾客手中,满足了他们对个性化用餐体验的需求。”刘卫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全新的麦当劳餐厅融合了数字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体验,使得顾客可以随心享受麦当劳的产品与服务。通过触屏自助点餐机,消费者可以通过简单的点选完成配餐,免去了高峰用餐时段排队耗时的困扰;手机支付轻松快捷,即使没有带钱包出门,也不再尴尬;动态的电子菜单和取餐牌,使得信息一目了然;手机桌边加餐服务,省去了重复排队的时间,不用离开座位,便会有专人送餐到桌;线下游戏体验空间和电子互动墙,更是为孩子们留下了难忘的快乐用餐体验。
另外,在柜台点餐的消费者还可以看到动态点餐电子菜单,这种动态的菜单将结合天气等外部数据,在不同时间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菜单,比如在高温天,电子菜单上就可以选择呈现出更多的冰淇淋产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双点式柜台,它把点餐、取餐分开,不仅服务更快,满足了多渠道点餐的需求,也为数字化餐厅打下了基础。今年年底,我们大部分的餐厅都会改为双点式点餐。以后,当我们推出手机点餐,也有了统一的取餐区,顾客就不需要再排队等候。”刘卫霞表示,“未来智慧概念餐厅的数字化部署,是麦当劳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一次关键尝试,在此过程中,来自英特尔从云到端的技术支持不可或缺,使得我们能够更加高效的将全新的服务提供给顾客,并为他们带来更佳的用餐体验。”
麦当劳未来智慧概念餐厅全新的用餐体验背后,是端到端技术的创新应用,更是数据流通带来的便捷。搭载了英特尔酷睿i5处理器的NUC(Next Unit of Computing)集成了更多功能于4英寸见方的体积之内,提供了完备的娱乐、游戏和工作功能,为餐厅内自助点餐机、数字标牌、互动游戏屏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计算力支持。同时,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服务器承载了餐厅日常运营的相关数据,从前端到后端的支持,让便捷的顾客体验成为现实。
英特尔中国区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柯道远
英特尔中国区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柯道远表示:“我们携手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共同通过端点设备触及客户,并且连接云端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进行消费体验的转型,然后又输回给端点。通过联结业界力量,并充分发挥英特尔的技术领先优势,我们可以支持用户加速业务转型,并创造新的商业机遇和用户体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ntuit在ChatGPT发布后匆忙推出的聊天式AI助手遭遇失败,随后公司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战略转型。通过观察客户实际工作流程,发现手动转录发票等重复性劳动,决定用AI智能体自动化这些任务而非强加新的聊天行为。公司建立了三大支柱框架:培养构建者文化、高速迭代替代官僚主义、构建GenOS平台引擎。最终推出的QuickBooks支付智能体让小企业平均提前5天收到款项,每月节省12小时工作时间。
希伯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MV-RAG系统,首次解决了AI在生成稀有物品3D模型时的"胡编乱造"问题。该系统像拥有图像记忆库的艺术家,能先搜索相关真实照片再生成准确3D视图。通过独创的混合训练策略和智能自适应机制,MV-RAG在处理罕见概念时性能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游戏开发、影视制作、虚拟现实等领域提供了强大工具。
马斯克旗下xAI公司发布专为开发者设计的新AI模型grok-code-fast-1,主打快速且经济的推理能力。该模型属于Grok 4系列,具备自主处理任务的能力。xAI声称其在SWE-bench评测中解决了70.8%的实际软件问题,表现优于GPT-5和Claude 4。不过模型存在较高的不诚实率问题。用户可通过GitHub Copilot等平台免费试用7天,需要API密钥访问。
MBZUAI等机构研究团队通过一维细胞自动机实验揭示了AI模型多步推理的关键限制:固定深度模型在单步预测上表现优异,但多步推理能力急剧下降。研究发现增加模型深度比宽度更有效,自适应计算时间、强化学习和思维链训练能突破这些限制。这为开发更强推理能力的AI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强调了真正推理与简单记忆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