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从《中国制造2025》到《“互联网+”行动计划》,再到国务院即将出台的《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家推进中国制造业创新和变革的力度和决心令人振奋。不过对于一直以来“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光有变革的决心远远不够,仅仅依靠政策的利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要用好信息技术这一“推进器”、“强心剂”。
从德国的工业4.0,到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再到日本的精益制造,“中国制造”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上不乏可参照的成熟经验。不过中国的制造业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中国制造业的基础以及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也有自己的规律;另外信息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也并不相同。这使得“中国制造”必须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有可喜进展也有主要困扰
就当前情况来看,中国制造业在探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也面对很多困扰。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CIO们来说,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将制造业一直以来“以生产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中国很多制造业企业不乏生产能力,也并不缺少好的生产技术,但是他们没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概念,不太重视产品为什么要生产,也不太重视产品被用户购买后的反馈。他们缺少信息化手段对产品设计、制造、流通、消费全流程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决策,并将结果用于生产。
其次,中国制造业企业所生产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太严重,缺少对产品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化趋势的洞察,导致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不足。在这方面,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在于如何让产品实现敏捷制造,也就是说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下,以最快速度和最准确的市场把握来生产产品。当然,这时候也考验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环节的功力:比如如何通过产品设计打通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如何把握研发开源化、集成化、协同化趋势?
另外,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虽然我们面对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但是“生产”的质量决定着“体验”的好坏。移动化、物联网都对生产过程带来较大冲击,如何借助于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来提升生产质量,如何借助于移动化、互联网来提升生产效率、扩大流通渠道、降低生产风险,这些探索都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当前所缺少的。
CIO证言:制造业企业转型之路的困扰在何处?
咱们再来看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CIO们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候更加具象化的困扰吧:
来自青岛某家装备制造业企业的CIO在介绍青岛冷箱数字化IT项目的时候表示,青岛冷箱要着力推进新厂业务流程重塑和运营管理模式再建设,通过数字化和云平台的建设提升公司未来核心竞争能力。但是面对中国企业管理水平落后于IT技术发展的现状,关键在于如何将信息化回归到制造现场,让其创造价值。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核心,具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特点。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产品创新不足和内部优化两个问题,产品创新就是要利用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工艺,内部优化就是要使用精益制造的模式。
作为汽车制造业企业,湖南某汽车股份公司的CIO也表示了他们在IT建设上的困扰。虽然汽车行业近几年在国内可以算得上是增长最快速的几个行业之一,但是目前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瓶颈,必须要丰富自己的商业模式才能取得长远发展,比如O2O的探索、汽车+互联网的探索,核心在于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购车、用车和养车服务。
对于汽车制造业企业来说,互联网带给他们的冲击非常巨大。除汽车制造、流通、销售环节本身需要信息化手段之外,汽车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另外一个终端设备,这时候就要在车联网上有所行动,否则会被市场所淘汰。
IBM给“中国制造2025”开出的“良方”
面对中国制造业在创新和变革中所遭遇的困扰,IBM也开出了适合中国当前国情、制造业企业现今特点、与目前IT进程相符的“良方”。这个“良方”有五剂药:商业模式转型、销售业务转型、智慧的供应链、智慧的运营管理、创新智能产品。
商业模型转型。IBM与业内客户一起,在智能设备、系统和流程方面积累来了大量经验,熟知如何连接产品与服务,帮助客户进行业务模式转型;借助认知物联网的强大能力,让企业重获业务增长。国内某厨电公司在IBM的协助下,通过数字化全渠道扩大消费者的覆盖面和接触点,将已经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和对产品有兴趣的潜在消费者都纳入到大数据分析体系中,实时跟踪、监测和分析,从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销售业务转型。在这方面,IBM可以帮助客户部署新的营销策略和开发新的、更加协作的业务模式;创造个性化的、整合的客户体验;将数据驱动的洞察应用于每一个营销决策。
智慧的供应链。随着新的技术的不断涌现,客户对产品的交付从原来的标准化、规模化变成一种定制化、柔性化、个性化和服务化的需求。在这方面,IBM可以帮助用户重新设计运营模式以更灵活的方式靠近客户需求;构建创新的生态系统,实现更敏捷的生产和运营;提高数字化水平,简化运营,构建透明的供应链。
智慧的运营管理。过去企业只需合格工程师与简单办公工具便可生产出出色产品,而如今的智能产品则要复杂得多,也使得软件控制的功能骤增。IBM可以帮助企业按照客户要求用智能系统来研发新产品。
创新智能产品。智慧型生产战略的重点之一是智慧型运营。企业实现智慧型运营的关键在于:持续不断地跟踪、评估和管理物理资产、技术资产和人力资产。IBM利用企业资产管理可以将所有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事务及资产维护事务统一起来,提供对所有资产的状况和作业流程的洞察,实现良好的规划与控制。利用采集到的运行数据,预测性维护和质量控制使企业能够确保生产流程、基础和现场设备处于运行状态,实现利用率和性能最大化,同时使那种费用昂贵的计划外停机时间最小化。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Cloudera的“价值观”中,企业智能化的根基可以被概括为两个字:“源”与“治”——让数据有源,智能可治。
苏州大学研究团队提出"语境降噪训练"新方法,通过"综合梯度分数"识别长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在训练时强化重要内容、抑制干扰噪音。该技术让80亿参数的开源模型在长文本任务上达到GPT-4o水平,训练效率比传统方法高出40多倍。研究解决了AI处理长文档时容易被无关信息干扰的核心问题,为文档分析、法律研究等应用提供重要突破。
微软正式确认配置管理器将转为年度发布模式,并将Intune作为主要创新重点。该变化将于2026年秋季生效,在此之前还有几个版本发布。微软表示此举是为了与Windows客户端安全和稳定性节奏保持一致,优先确保安全可靠的用户体验。配置管理器将专注于安全性、稳定性和长期支持,而所有新功能创新都将在云端的Intune中进行。
清华大学团队首次揭示了困扰AI训练领域超过两年的"幽灵故障"根本原因:Flash Attention在BF16精度下训练时会因数字舍入偏差与低秩矩阵结构的交互作用导致训练崩溃。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注意力权重为1时的系统性舍入误差累积,并提出了动态最大值调整的解决方案,成功稳定了训练过程。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更为分析类似数值稳定性挑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