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每一个电商平台都像是一个储量丰富、数据精准增量巨大的数据金矿,如何在这座大金矿中挖掘到适合于业务需求的数据,对于数据分析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过用户画像角度分析数据,可以帮助决策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人做正确的营销活动。 ?
问题来了,对于中小电商来说,如何用才能够快速构建大数据平台?如何才能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用户画像工作?今天《双11技术专题》的内容将和大家揭秘电商平台其大数据应用以及用户画像背后的 IT 架构。
什么是电商用户画像?
Alan Cooper 最早提出了用户画像的概念:“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每个用户画像是一类用户的真实代表,描述了目标用户特征的人格化虚拟模型。
电商用户画像有什么用?
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者通过平台产出海量数据,这是一个从前端浏览、搜索、评价、交易到后端支付、收货、客服等多维度全覆盖的数据体系,日益复杂的业务场景和逻辑使得信息的处理挖掘日益重要。
每一个电商平台都像是一个储量丰富、数据精准增量巨大的数据金矿,如何在这座大金矿中挖掘到适合于业务需求的数据,对于数据分析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过用户画像角度分析数据,可以帮助决策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人做正确的营销活动。以下是我们总结的用户画像作用:
如何依靠用户数据构建用户画像?
依靠用户数据创建用户画像在当前热议大数据的时代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用户画像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颗粒度,就是我们的用户画像应该细化到哪种程度。颗粒度太大,对于产品设计的指导意义就会变小,如果太细,无疑是在压缩潜在用户的范围。
但对于电商产品设计及运营来说,尽量丰富用户画像是最重要也是最需要细致打磨的环节,也就是要做到具象的定量个体描述才能够基于用户数据提供个性化推荐,个性化推荐既是节省用户成本,提升用户体验,也是电商产品提升产品转化率与促进商品交叉销售的重要手段。
构建电商用户画像的步骤:
通过大数据平台构建用户画像
我们在准备做一个大数据分析项目时,首先是确定需求,然后就是平台的选型,平台的选型是一个最难、最重要的、也是大家最困惑的环节。其实平台的选型完全取决于业务的需求,业务是实时计算还是离线计算,是处理结构化数据还是非结构化数据,应用有没有事务性要求等等。
确定以上需求后就找相应的平台就行了,要么部署在物理机上,要么部署在云平台上,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完全取决于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不可预期的海量数据。?
第二,数据量是在急剧变化的。比如说用户行为的跟踪与分析,白天我们要收集处理大量的数据,晚上这些数据会下降很多。?
第三,很多时候是一次性数据,处理完毕以后平台就不需要了。?
面对这些场景,物理机的方案是捉襟见肘的,无法做到弹性伸缩,部署也不灵活,而且要提前购买大量的资源。而这些正是云计算的优势,云计算能够弹性伸缩,需要时创建,不需要时销毁,并且这些操作只需要点击鼠标、几分钟之内即可完成,甚至可以使用 AutoScaling、自动化这些操作。
因此,云计算才是大数据基础平台最好的部署方案。青云QingCloud 作为云计算平台提供商,不仅输出稳定可靠的 IaaS 层服务,我们也为企业用户提供完善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来帮助用户解决“数据”上的事:
除此之外,由于 QingCloud 自身 IaaS 平台的优点,我们的大数据基础平台可以提供稳定、可靠、高可用、在线扩容、在线/离线迁移、监控告警等服务。
所有的大数据服务都是多样化的、组件式的,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构建出适合自己业务需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这些工具不仅性能优越,用户体验也非常棒。这对数据科学家以及从事社交网络的公司来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力,你只需要几行代码就可以运行经典成熟的机器学习算法算出结果。?
电商用户画像是精准营销的一个具体的呈现形式,用户画像本身并不神秘,而且随着时间和信息积累也在不断的更新拓展,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O2O等交互应用信息越来越多,用户画像能够为企业甚至行业、政府了解客户、认知客户、营销客户起到更加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同时,用户画像的生成需要和大数据分析平台紧密结合,青云上的大数据平台基于原生大数据工具系统开发并与青云 IaaS 紧密耦合,为用户省去了搭建、运维大数据平台的过程,让用户可以更加专注在业务领域,相信结合青云大数据平台的使用,必然让用户在处理用户画像的工作上事半功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全新搜索方式出现,字节发布宽度优先搜索基准WideSearch,垫底的竟是DeepSeek
阿里巴巴团队推出DeepPHY,这是首个专门评估AI视觉语言模型物理推理能力的综合平台。通过六个不同难度的物理环境测试,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物理推理任务中表现也远低于人类,成功率普遍不足30%。更关键的是,AI模型虽能准确描述物理现象,却无法将描述性知识转化为有效控制行为,暴露了当前AI技术在动态物理环境中的根本缺陷。
GitHub CEO声称AI将承担所有编程工作,但现实中AI编程工具实际上降低了程序员的生产效率。回顾编程语言发展史,从Grace Hopper的高级语言到Java等技术,每次重大突破都曾因资源限制和固有思维遭到质疑,但最终都证明了抽象化的价值。当前AI编程工具面临命名误导、过度炒作和资源限制三重困扰,但随着技术进步,AI将有助于消除思想与结果之间的障碍。
AgiBot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开发出Genie Envisioner机器人操作统一平台,首次将视频生成技术应用于机器人控制。该系统通过100万个操作视频学习,让机器人能够预测行动结果并制定策略,在多个复杂任务上表现优异,仅需1小时数据即可适应新平台,为通用机器人智能开辟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