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Adobe回来了,并且带着涵盖了15款核心产品的Adobe Creative Cloud,结合现有的文档云和营销云(Marketing Cloud),实现了从内容的制作、管理、优化,以及货币化的企业数字化内容的全链路支持。
11月10日, Adobe宣布在中国大陆市场推出本地化的Adobe Creative Cloud(Adobe CC)创意应用软件,包括 Adobe Photoshop、Illustrator、Dreamweaver、InDesign、Lightroom、Premiere Pro 和After Effects等15个适用于Windows和Mac设备的旗舰创意应用,以及数千项新功能。
Adobe大中华区高级董事总经理黄耀辉将这一天称为Adobe在中国新的开始。
低谷后再出发
Adobe可以称得上是创意领域的王者,并且曾经成为仅次于微软的全球第二大软件企业。这家成立于1985年的软件公司,不仅用数字化重新定义了出版行业,同时更给图像、视频、动画、摄影、互联网等各个传播领域都带来了深远的变革。即使到今天,其旗下的Photoshop软件被视为图像编辑软件的代名词,PDF格式更是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文件标准之一。
千禧年后,出版电子化、软件网络化细分化和移动平台化等浪潮给Adobe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冲击,Adobe多年来在出版行业、图像编辑领域所积累的优势被一步步消化、取代。2010年,甚至差点被微软收购。步入低谷期的Adobe,在2014年对中国市场进行了战略调整,中国市场的研发部门合并到其他市场。
不过,Adobe并没有倒下,在Adobe全球总裁、CEO Shantanu Narayen的带领下,全面向云端转型。通过收购了一系列企业,Adobe建立了数字营销事业部,向企业首席市场官、广告公司、出版公司和数字营销人员等提供完整的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同时,于2012年推出Creative Cloud,整合现有软件应用转型到云端。至此,Adobe完成了其自身数字化的转型,更为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厚积薄发 Adobe CC打造云时代创意体验
蛰伏一年多,Adobe在中国市场要怎么做?
事实上,中国创意市场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重视用户体验,中国市场诞生了巨大的创意设计需求。一项针对创意和设计行业的调查显示,85%的中国受访者认为创意思维对商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企业对创意设计的投资能够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用户体验,并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Adobe亚太区总裁Paul Robson表示,中国的创意市场份额达到4340亿元,并且每年保持11%的增长率,大约有350万专业从业人员遍布各行各业。
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不可能忽视的存在。此次,Adobe推出中国本地化的Creative Cloud,从产品结构上看,Adobe形成了以文档云、创意云和营销云为核心的云端产品解决方案。
Adobe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总监聂双艺介绍道,Adobe的愿景是通过数字体验去改变世界,帮助用户实现个性化、实时的、跨平台的数字化体验。三种核心云端解决方案,不仅为企业实现了从内容的制作、管理、优化,以及货币化的企业数字化内容的全链路支持,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了部门间的协同和增益效应。
Adobe Creative Cloud中国用户可以即时享受数千项新功能
据了解,Adobe Creative Cloud共有两个版本,分别面向中小企业和团队、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版采用预付年度合同的订阅方式,大企业版还可以与Marketing Cloud进行集成。
Adobe数字媒体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Bryan Lamkin表示,从2012年在美国上线至今,Creative Cloud积累了1000余种新功能,这些新的功能将服务于中国企业用户。通过使用Creative Cloud,企业用户可以随时保证Creative Cloud包含的Photoshop、Illustrator、Dreamweaver等软件都处于最新版,同时还能够在为它们建立适合于企业的软件布局,最大化地利用这些软件。
值得一提的是,Creative Cloud将Adobe原有的许可证收费模式改为付费订阅制,用户可以离线使用程序,而只需每月通过Adobe服务器认证就可以继续使用正版软件。聂双艺表示:“采用订阅的收费方式,对于用户来说更加灵活。”而从长远看,这种方式可以帮助Adobe更好的对抗盗版。
目前,Adobe Creative Cloud的汉化工作已经完成,企业用户已经可以通过Adobe的合作伙伴或经销商购买本地化的Adobe Creative Cloud的服务。除此之外,聂双艺还承诺,Adobe和合作伙伴将为企业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支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明确表示要成为互联网一切事物的主导界面。AI智能体正在改变用户的数字习惯,从健康记录分析到购物指导,ChatGPT已经在多个领域扩展影响力。用户快速采用AI工具,但企业和生态系统的适应速度滞后。电商领域的权力分配尚不明确,用户偏好AI驱动的答案优先体验,品牌则推动生成式引擎优化。研究旨在了解用户与企业在AI变革中的适应差异。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