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HTML5技术正在多层次、全方位渗透到移动终端的各个层面,短短几年时间里得到了来自企业级应用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HTML5在企业级的应用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种标准尚待统一,技术发展方向和应用仍需继续摸索。
1月12日,由中国企业级HTML5产业联盟和工信部数据中心联盟移动办公工作组联合举办的“HTML5移动应用&下一代浏览器技术标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HTML5移动应用与下一代浏览器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展开,旨在联合HTML5产业链各方共同推动HTML5技术在企业级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来自万维网联盟(W3C)、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和标准研究所、中国企业级HTML5产业联盟以及业内多家厂商的专家和技术负责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各方积极推动 HTML5产业蓬勃发展
会上,工信部数据中心联盟秘书长孙明俊女士从政策和标准制定流程方面给与会人员做了交流与指导。孙明俊说,我国正大力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其中的重要信息基础,以HTML5为代表的Web技术也已成为政企移动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我们也看到,HTML5平台技术标准落后于产业实践,生态需要产业进一步协同完善。依托数据中心联盟成立的“中国企业级HTML5产业联盟”的职责就是引导我国企业级HTML5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促进产业上下游协同,提升HTML5产品用户体验,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提升我国政企移动信息化的整体产业竞争力。
W3C中国区负责人李安琪也介绍了W3C近年来在HTML5与开放Web平台方面做出的努力。继HTML5.1版本在2016年11月1号正式发布后,12月6日,HTML5.2新一版标准草案发布,并预计在2017年正式发布。目前,W3C也开始尝试把Web技术用到新领域,通过对数字出版、智能汽车、在线支付、物联网、Web VR等垂直领域的支持,来解决行业Web应用体验问题。
中国企业级HTML5产业联盟主席、云适配创始人兼CEO陈本峰则介绍了HTML5在企业应用的现状,他说,目前HTML5技术两大主要应用领域分别为游戏和企业级。在他看来,HTML5在未来三年内将会在企业级领域呈现爆炸式发展。而随着硬件和网络的成熟,移动端也必然像PC端一样,经历从C/S架构向B/S架构的转变。HTML5打破了设备之间的信息壁垒,它让信息又回归了跨设备、跨应用、跨平台的传递和共享。能够使信息高效传递的技术,必然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也是各个企业都会选择的技术,HTML5将会在万物互联时代开启一个更大的经济形态。
联盟主席团代表也相继发表了各自在HTML5产业链不同链条上的探索和实践,阿里巴巴是的最大实践和应用者,也是在开发方面走得较为靠前的企业。阿里巴巴技术总监吴佳明介绍了阿里巴巴的HTML5生态,如跨平台的移动UI框架Weex,UI 设计语言Ant Design,钉钉开放平台等,他表示,阿里巴巴在HTML5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通过阿里的一些平台和技术,HTML5已经能够实现很强大炫酷的功能,未来HTML5将走向移动Web化。
华为HTML5首席技术专家余枝强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讲,HTML5功能强大,有各种强大的API,甚至包括前沿的离线VR场景,HTML5正在逐步演变为应用平台。但是Web应用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Web引擎,如果要达到非常好的体验,HTML5还有很多实际的问题需要解决,华为过去几年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华为有很多的产品线,希望未来软硬件结合能够把HTML5整合的更好,给客户带去更好的体验。
移动办公正当时 标准制定成各方需求
凭借天然跨平台的优势,HTML5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企业进入移动信息化领域的关键技术并得到广泛普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办公工作组刘宇介绍了国内移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目前企业转型移动办公主要是通过应用和服务切入,但也不乏传统中大型企业整体搭建移动信息化平台。他表示,企业移动办公产品发展非常快,用户在采购移动信息化产品时难以与自身业务需求匹配,移动办公工作组旨在通过联合行业企业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开展评定认证工作,来更好地对移动信息化产品进行规范,为用户采购提供依据。目前移动办公工作组已经针对15个产品形成了移动信息化可信选型认证体系行业报批稿,6个行标立项,开展了两批测试工作,24个企业37个产品通过测试。
会上,联盟企业和移动办公工作组相关成员对之前立项的相关标准:“企业移动化管理平台(EMM)、移动消息推送平台(PUSH)、移动企业应用平台(MEAP)、移动办公终端、云桌面瘦终端、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即时通讯服务系统、云客服系统、移动应用安全加固服务系统、移动应用安全接入系统、政企移动应用软件、移动办公自动化(OA)系统、移动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企业安全邮箱系统,移动应用性能管理APM等”进行了继续修订和讨论。
以移动办公OA为例,标准规定移动OA系统测试评估分为三个方面:基本信息披露、质量体系评估、服务体系评估等。其中基本信息披露包括企业基本信息披露和产品基本信息披露。软件质量体系评估包括:功能完备性、性能指标、安全可靠性、易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客户服务体系评估包括:售前服务体系、售中服务体系、售后服务体系。在软件质量体系评估方面,草案将从功能完备性、性能指标、安全可靠性、易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可兼容性等。
会上,中国企业级HTML5产业联盟也确定了2017年的主要工作:“HTML5应用标准起草与落地”、“HTML5人才培养”、“产业合作”、“新成员拓展”。研讨会上,阿里巴巴、华为、云适配提出了一项关于安全领域的标准起草建议,联盟将在下一步将这项标准纳入计划。
接下来,联盟成员之间将继续保持深度合作,以及多层面的技术交流,推动国内HTML5应用生态走向完善和成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发布新的AI学术搜索工具Scholar Labs,旨在回答详细研究问题。该工具使用AI识别查询中的主要话题和关系,目前仅对部分登录用户开放。与传统学术搜索不同,Scholar Labs不依赖引用次数或期刊影响因子等传统指标来筛选研究质量,而是通过分析文档全文、发表位置、作者信息及引用频次来排序。科学界对这种忽略传统质量评估方式的新方法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者仍需保持对文献质量的最终判断权。
Meta公司FAIR实验室与UCLA合作开发了名为HoneyBee的超大规模视觉推理数据集,包含250万训练样本。研究揭示了构建高质量AI视觉推理训练数据的系统方法,发现数据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最佳数据源比最差数据源性能提升11.4%。关键创新包括"图片说明书"技术和文字-图片混合训练法,分别提升3.3%和7.5%准确率。HoneyBee训练的AI在多项测试中显著超越同规模模型,同时降低73%推理成本。
Meta发布第三代SAM(分割一切模型)系列AI模型,专注于视觉智能而非语言处理。该模型擅长物体检测,能够精确识别图像和视频中的特定对象。SAM 3在海量图像视频数据集上训练,可通过点击或文本描述准确标识目标物体。Meta将其应用于Instagram编辑工具和Facebook市场功能改进。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SAM 3与保护组织合作分析超万台摄像头捕获的动物视频,成功识别百余种物种,为生态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上海AI实验室团队提出ViCO训练策略,让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能够根据图像语义复杂度智能分配计算资源。通过两阶段训练和视觉路由器,该方法在压缩50%视觉词汇的同时保持99.6%性能,推理速度提升近一倍,为AI效率优化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