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近日,APICloud重磅推出首款云端一体的全功能集成开发工具——APICloud Studio 2。为了更深入了解这款开发工具的特性及优势,APICloud CTO 邹达针对几个核心问题做出了解答。
APICloud Studio 2有三个关键词:「Atom」、「云端一体」和「全功能集成」。
首先,APICloud Studio 2是一款基于Atom内核的开发工具。众所周知,Atom是一款主流、开源的前端编码工具,在Github上也非常受欢迎。APICloud Studio 2建立在Atom强大的生态环境上,并且完整保留了其插件和主题扩展机制,保证工具的灵活性,以尽可能满足更多的开发者个性化的需要。开发者可在 Studio 2中安装任何喜欢的 Atom 主题或者插件。
其次,APICloud Studio 2进一步阐释了APICloud「云端一体」的开发理念。如何更优雅地与 APICloud 已有的云端服务结合,以切实提高开发者的开发效率,是研发这款工具所着重思考与优化的问题。我们努力打磨云端业务与基础编码功能的结合点,以近乎无感的方式实现了 Studio 2和 APICloud云端的互联互通。之前创建应用、应用管理、云编译、模块管理、应用配置等云端功能,现在都可在开发工具中直接使用。开发者使用工具开发应用时,将不必再访问APICloud网站。
再次,相比于以往众多的开发工具,APICloud Studio 2是一款真正意义上全功能集成开发工具。APICloud坚守多开发工具支持策略,自上线后陆续推出Sublime Text、WebStorm、Eclipse、Atom等开发工具插件,以及独立的CLI工具,并且全部开源。此次Studio 2是将APICloud云和端所有开发相关的功能全部集成于一款工具中,另外在调试方面也新增了一些很实用的功能,比如设备的断点调试、基于 chromium的实时预览等。
一款开发工具的核心作用是方便开发者进行编码与调试,因此,功能的升级也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APICloud致力于简化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一款高效便捷、功能强大的开发工具将帮助实现这个目标。
1.高效编码,开发提速
2.便捷调试,实时预览
3. 云端服务,一键集成
APICloud这些年发展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五个关键词,代表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目标。
APICloud Studio 2是一款「实现」的产品,我们要实现云端一体的理念,要实现让开发者开发APP足够简便,包括用于编码调试的工具也更加简便。
随着Atom作为一款前端的编码工具变的越来越主流,非常多的APICloud开发者希望官方可以推出Atom相关的APICloud插件,以便于开发者使用Atom开发工具来开发APICloud应用。从去年11月份开始,APICloud集结了研发不同工具的工程师组成团队,陆续发布了不同功能的Atom插件,包括wifi真机同步、应用管理、代码提示等等,并在Github上进行了开源。而后,我们又决定将APICloud中的云服务结合进来,最终开发出这款云端一体的全功能集成开发工具。
APICloud Studio 2不仅是为了开发者用户研发的,更是为了我们的企业客户。在服务企业客户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普遍有自身的管理规范,他们更急需一款统一的、官方发布的集成开发工具,现在APICloud Studio 2 可以满足企业客户的诉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在Ignite 2025大会上预览了Windows的重要更新,显示出操作系统向支持AI智能体的根本性转变。新增功能包括原生支持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智能体连接器注册表、明确的权限管控模型,以及独立的智能体工作空间。这些更新建立了OS级别的身份验证、授权和审计机制,让智能体能够安全地执行文件操作和系统设置等任务,同时保持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稳定视频无限"技术,通过创新的"错误循环利用"方法解决了AI视频生成长度限制问题。该技术让AI在训练时主动学习处理各种错误,从而能够生成任意长度的高质量视频内容,支持复杂场景转换和多模态控制,为内容创作、教育和娱乐行业带来revolutionary变革。
苹果即将发布的macOS Tahoe 26.2系统将支持通过雷雳5连接多台Mac设备,构建低延迟AI超算集群。该功能支持Mac Studio、M4 Pro Mac mini和MacBook Pro等设备。四台Mac Studio可高效运行万亿参数的Kimi-K2-Thinking模型,功耗不到500瓦,比传统GPU集群低10倍。此外,MLX项目将获得M5芯片神经加速器的完整访问权限。
华为诺亚实验室等机构联合提出了一种创新的AI训练方法,通过双层优化框架让AI从数据中自动学习评价标准。该方法结合了传统最大似然估计和强化学习的优势,在表格分类和模型驱动强化学习任务中展现出更好的收敛性和泛化能力,为解决强化学习中缺乏明确奖励信号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