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与11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定位于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马云表示,未来3年内,将为达摩院投入1000亿元以上。
达摩院刚刚成立,然而进展神速。今日阿里巴巴宣布,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聂再清博士、谷歌Tango和DayDream项目技术主管李名杨博士入职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以下简称AI Labs)。其中聂再清将担任AI Labs北京研发中心总负责人,李名杨任AI Labs机器视觉杰出科学家。
据介绍,聂再清博士加入AI Labs前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任首席研究员,主要负责微软自然语言理解、实体挖掘的研发工作。在对象级别搜索与大数据挖掘方面申请国际专利十余项。他带领团队旨在通过大数据挖掘和众包,建立Web-scale知识图谱,是微软学术搜索、人立方,以及企业智能助理EDI的发起人和负责人,也是微软自然语言理解平台LUIS的技术负责人。相关技术已经应用在Bing、Office、Cortana等产品上。加入AI Labs之后,除负责北京研发中心的各项研发工作外,还将重点突破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理解这两个研究方向。
李名杨博士此前就职于谷歌,担任Daydream/Tango项目技术主管。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视觉-惯导里程计(VIO)和即时定位与地图重建(SLAM),并在该领域拥有20多篇顶级论文及相关专利。在谷歌期间,他的研究重心为多传感器融合和SLAM领域,包括技术的理论创新和商业化。他推进了tango项目与全世界多个高校之间的合作研发计划,也将SLAM技术融合进了多个终端产品中,包括tango手机和ARcore。
这一消息也被视为达摩院成立后的“第一枪”。此前“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聂再清与李名杨的入职,也预示AI Labs未来的产品方向,除了天猫精灵这一语音交互产品外,很有可能会推出基于视觉交互,甚至“机器人”类型的人工智能产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科技亿万富翁拉里·埃里森资助的研究团队将向英国牛津大学投资1.18亿英镑,用于将AI技术应用于疫苗研究。牛津疫苗研究小组将领导这一项目,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对严重细菌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反应。该项目由曾主导新冠疫苗试验的安德鲁·波拉德教授领导,计划采用人体挑战模型,让志愿者在受控条件下接触细菌,然后运用现代免疫学和AI工具来精确识别预测保护效果的免疫反应,以开发针对致命疾病的创新疫苗。
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团队通过网络科学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了大语言模型的内部"认知架构"。研究发现AI模型采用类似鸟类大脑的弱定位架构,模块间通过分布式协作而非专业化分工来处理认知任务。这一发现颠覆了基于功能模块优化的传统思路,指出应充分利用网络级协作来提升AI性能。
据报道,ChatGPT开发商OpenAI计划在印度建设一座耗电量超过1吉瓦的数据中心,目前正寻找当地合作伙伴。该设施预计可容纳至少5.9万片英伟达B200芯片。这可能是OpenAI全球数据中心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为国际用户提供更低延迟服务。OpenAI CEO奥特曼将于下月访问印度,公司还计划年底前在新德里开设办事处。
腾讯和清华研究团队首次从数学理论角度解释了为什么AI需要外部工具。研究证明纯文本AI存在"隐形枷锁",无法突破预训练的能力边界,而工具集成能打破这种限制,让AI获得全新的问题解决策略。团队还开发了ASPO算法,解决了训练AI更早使用工具的技术难题。实验显示配备工具的AI在数学问题上全面超越纯文本版本,展现出三种新奇认知模式,为构建更强大的AI系统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