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备受期待的“北京8分钟”上演。作为奥运会闭幕式的亮点,奥运会旗交接仪式和下届举办地形象展示表演吸引了全球目光。北京8分钟以现代手法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以“2022相约北京”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将冬奥带入“北京时间”。
和2004年雅典奥运的“北京8分钟”不同,这次平昌冬奥上的北京8分钟,高科技成为主旋律,24块人工智能操控的“冰屏”与演员一起表演,向外界展现了完全不一样的奥运畅想,表达出的 “科技元素”和“文化自信”备受网友称赞。
图说:人工智能与演员,一起绘出“中国龙”
这样一个科技的奥运如何实现?阿里巴巴作为奥运全球顶级合作伙伴,带来了“云上奥运”的理念,希望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推动奥运进入新一轮变革。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奥运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一届北京冬奥,要让世界看到中国在高科技领域里面、在文化里面、在创新里面不亚于世界任何国家。同时,马云认为,北京冬奥会要融合技术阐述我们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很强大,用技术、用全世界能理解的语言去解读中国文化。
图说:巴赫和马云参观阿里巴巴“云上奥运”冬奥展馆
在平昌冬奥期间,阿里巴巴带来了“云上奥运”理念,并发布基于阿里云的ET奥运大脑,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IoT、大数据等技术与体育赛事相结合,推动奥运的升级进化。
未来的奥运村,科技将为运动员提供细致到气候差异的指引,让运动员们发挥出最好的自己,奥运村能数字化服务他们的行程、起居,哪怕是最小的天气变化。
从奥运村扩大到整个赛事甚至主办城市的运营,人工智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人工智能将调控举办地的交通情况,最大限度提高车辆通行速度。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工智能还能调控红绿灯,为救护车等应急车辆开辟绿色通道。
对远在万里之外的观众来说,以往中心化的赛事内容分发系统,将基于云计算平台分布到距离每一个观众最近的资源点,协助每个观众、每个体育粉丝能无缝衔接观看奥运比赛,并得到最大化的参与体验。
对运动员来说,人工智能将成为他们的“助理教练”,机器将识别其训练和比赛视频的运动动作,给出智能化建议,此外对于训练量和身体体征也将进行智能化分析,最大程度减少伤病的可能性。
据悉,阿里巴巴将帮助改善2020年东京奥运会,特别是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阿里巴巴将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同时正在向有关方面申请成立奥运创新中心,批准后将实时把阿里云的前沿科技带入奥运。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云上奥运”:观众只要刷下脸就能在奥运场馆“无感通行”,还可以获得场馆路线导航、比赛信息、运动员信息推荐。人工智能智能调度交通、帮助运动员训练减少伤病……这些科技奥运的畅想,都有机会在2022年变成现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nthropic发布了面向成本敏感用户的Claude Haiku 4.5大语言模型,定价为每百万输入令牌1美元,输出令牌5美元,比旗舰版Sonnet 4.5便宜三倍。该模型采用混合推理架构,可根据需求调整计算资源,支持多模态输入最多20万令牌。在八项基准测试中,性能仅比Sonnet 4.5低不到10%,但在编程和数学任务上超越了前代Sonnet 4。模型响应速度比Sonnet 4快两倍以上,适用于客服聊天机器人等低延迟应用场景。
上海AI实验室联合多家顶尖机构开发出全球首个科学推理大模型SciReasoner,该模型在2060亿科学数据上训练,支持103个科学任务,能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逻辑推理并展示思考过程。它实现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多领域知识整合,在分子设计、性质预测、文献分析等方面表现出色,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AI助手工具。
英国初创公司Nscale将为微软建设四个AI数据中心,总计部署约20万个GPU,合同价值高达240亿美元。首个数据中心将于明年在葡萄牙开建,配备1.26万个GPU。德州数据中心规模最大,将部署10.4万个GPU,容量从240兆瓦扩展至1.2吉瓦。所有设施将采用英伟达最新Blackwell Ultra显卡。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SHINE方法,这是一种无需额外训练就能实现高质量图像合成的新技术。该方法通过巧妙引导现有AI模型的潜能,能够在复杂光影条件下完美合成图像,包括准确的阴影生成和水面倒影效果。研究团队还创建了ComplexCompo基准测试集,验证了SHINE在各种挑战性场景中的卓越性能,为图像编辑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