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备受期待的“北京8分钟”上演。作为奥运会闭幕式的亮点,奥运会旗交接仪式和下届举办地形象展示表演吸引了全球目光。北京8分钟以现代手法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以“2022相约北京”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将冬奥带入“北京时间”。
和2004年雅典奥运的“北京8分钟”不同,这次平昌冬奥上的北京8分钟,高科技成为主旋律,24块人工智能操控的“冰屏”与演员一起表演,向外界展现了完全不一样的奥运畅想,表达出的 “科技元素”和“文化自信”备受网友称赞。
图说:人工智能与演员,一起绘出“中国龙”
这样一个科技的奥运如何实现?阿里巴巴作为奥运全球顶级合作伙伴,带来了“云上奥运”的理念,希望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推动奥运进入新一轮变革。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奥运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一届北京冬奥,要让世界看到中国在高科技领域里面、在文化里面、在创新里面不亚于世界任何国家。同时,马云认为,北京冬奥会要融合技术阐述我们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很强大,用技术、用全世界能理解的语言去解读中国文化。
图说:巴赫和马云参观阿里巴巴“云上奥运”冬奥展馆
在平昌冬奥期间,阿里巴巴带来了“云上奥运”理念,并发布基于阿里云的ET奥运大脑,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IoT、大数据等技术与体育赛事相结合,推动奥运的升级进化。
未来的奥运村,科技将为运动员提供细致到气候差异的指引,让运动员们发挥出最好的自己,奥运村能数字化服务他们的行程、起居,哪怕是最小的天气变化。
从奥运村扩大到整个赛事甚至主办城市的运营,人工智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人工智能将调控举办地的交通情况,最大限度提高车辆通行速度。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工智能还能调控红绿灯,为救护车等应急车辆开辟绿色通道。
对远在万里之外的观众来说,以往中心化的赛事内容分发系统,将基于云计算平台分布到距离每一个观众最近的资源点,协助每个观众、每个体育粉丝能无缝衔接观看奥运比赛,并得到最大化的参与体验。
对运动员来说,人工智能将成为他们的“助理教练”,机器将识别其训练和比赛视频的运动动作,给出智能化建议,此外对于训练量和身体体征也将进行智能化分析,最大程度减少伤病的可能性。
据悉,阿里巴巴将帮助改善2020年东京奥运会,特别是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阿里巴巴将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同时正在向有关方面申请成立奥运创新中心,批准后将实时把阿里云的前沿科技带入奥运。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云上奥运”:观众只要刷下脸就能在奥运场馆“无感通行”,还可以获得场馆路线导航、比赛信息、运动员信息推荐。人工智能智能调度交通、帮助运动员训练减少伤病……这些科技奥运的畅想,都有机会在2022年变成现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工业升级的关键,或许在于智能本身。“工业+机器人”将成为通向下一阶段工业体系的核心抓手。——黄仁勋。
浙江大学等联合研究发现,AI强化学习效果取决于"模型-任务对齐"程度。当AI擅长某任务时,单样本训练、错误奖励等非常规方法也有效;但面对陌生任务时,这些方法失效,只有标准训练有用。研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证实,这种"舒适圈"现象比数据污染更能解释训练差异,为AI训练策略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瑞士政府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完全基于公共数据进行训练。这一举措标志着瑞士在AI技术自主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旨在减少对外国AI技术的依赖,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该模型的推出体现了瑞士对发展本土AI能力的战略重视。
巴赫切希尔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五种不同规模YOLO模型的量化鲁棒性测试发现,静态INT8量化虽能带来1.5-3.3倍速度提升,但会显著降低模型对噪音等图像损伤的抵抗能力。他们提出的混合校准策略仅在大型模型处理噪音时有限改善,揭示了效率与鲁棒性平衡的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