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备受期待的“北京8分钟”上演。作为奥运会闭幕式的亮点,奥运会旗交接仪式和下届举办地形象展示表演吸引了全球目光。北京8分钟以现代手法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以“2022相约北京”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将冬奥带入“北京时间”。
和2004年雅典奥运的“北京8分钟”不同,这次平昌冬奥上的北京8分钟,高科技成为主旋律,24块人工智能操控的“冰屏”与演员一起表演,向外界展现了完全不一样的奥运畅想,表达出的 “科技元素”和“文化自信”备受网友称赞。
图说:人工智能与演员,一起绘出“中国龙”
这样一个科技的奥运如何实现?阿里巴巴作为奥运全球顶级合作伙伴,带来了“云上奥运”的理念,希望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推动奥运进入新一轮变革。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奥运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一届北京冬奥,要让世界看到中国在高科技领域里面、在文化里面、在创新里面不亚于世界任何国家。同时,马云认为,北京冬奥会要融合技术阐述我们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很强大,用技术、用全世界能理解的语言去解读中国文化。
图说:巴赫和马云参观阿里巴巴“云上奥运”冬奥展馆
在平昌冬奥期间,阿里巴巴带来了“云上奥运”理念,并发布基于阿里云的ET奥运大脑,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IoT、大数据等技术与体育赛事相结合,推动奥运的升级进化。
未来的奥运村,科技将为运动员提供细致到气候差异的指引,让运动员们发挥出最好的自己,奥运村能数字化服务他们的行程、起居,哪怕是最小的天气变化。
从奥运村扩大到整个赛事甚至主办城市的运营,人工智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人工智能将调控举办地的交通情况,最大限度提高车辆通行速度。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工智能还能调控红绿灯,为救护车等应急车辆开辟绿色通道。
对远在万里之外的观众来说,以往中心化的赛事内容分发系统,将基于云计算平台分布到距离每一个观众最近的资源点,协助每个观众、每个体育粉丝能无缝衔接观看奥运比赛,并得到最大化的参与体验。
对运动员来说,人工智能将成为他们的“助理教练”,机器将识别其训练和比赛视频的运动动作,给出智能化建议,此外对于训练量和身体体征也将进行智能化分析,最大程度减少伤病的可能性。
据悉,阿里巴巴将帮助改善2020年东京奥运会,特别是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阿里巴巴将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同时正在向有关方面申请成立奥运创新中心,批准后将实时把阿里云的前沿科技带入奥运。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云上奥运”:观众只要刷下脸就能在奥运场馆“无感通行”,还可以获得场馆路线导航、比赛信息、运动员信息推荐。人工智能智能调度交通、帮助运动员训练减少伤病……这些科技奥运的畅想,都有机会在2022年变成现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许多CIO在实施AI战略时因良好初衷反而导致失败。专家指出,仅为AI而做AI会浪费资金且无实际成果,应先评估业务价值。CIO常见错误包括:让风险规避型利益相关者施加过度限制、仅依赖现成AI工具而不深度整合、在人员和流程问题未解决时强推技术转型。成功的关键是确保AI解决方案真正节省时间并带来业务价值,需要有权威的负责人推动决策,同时不惧怕小规模试错,快速迭代改进。
谷歌研究院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习人类眼动轨迹来提升视觉问答能力。该技术像训练侦探一样教会AI关注图像中的关键区域,准确率提升3-10%。研究发表于CVPR 2024,在教育、医疗、无人驾驶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AI向人类智慧靠近开辟了新路径。
Kahoot是一个基于游戏的学习平台,涵盖科学、历史、地理、英语和数学等领域。该平台于2023年推出AI功能,AI生成器可从主题、文档、网站或视频链接即时创建互动学习体验,帮助教师减少备课时间,让学习更具吸引力和个性化。平台支持50种语言,拥有120亿用户,还提供翻译工具和AI驱动的学习推荐功能。
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团队通过脑电图技术发现,当人们体验虚假听觉(即"听到"实际不存在的语音)时,大脑的神经活动模式与听到真实声音时几乎相同。研究揭示了大脑会根据语言经验和上下文自动"填补"缺失的语音片段,这一发现对理解听觉障碍、改进助听设备以及开发更智能的语音识别系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