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27日晚间,阿里云在西班牙巴塞罗那MWC展会上表示,中国数字化转型正在进入快车道,新零售、新制造、ET城市大脑等产业AI实践已经快世界一步。大会上,阿里云全球同步发布了8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产品,包括图像搜索、智能客服云小蜜、大数据PaaS产品Dataphin等。
阿里巴巴集团欧洲区总经理冯必睿(Terry von Bibra)在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正在进入数字化转型快车道,新四大发明、新零售、新制造、ET城市大脑......这些经验和技术都可以为世界提供借鉴。阿里云正在将中国技术和中国经验带向全球。
据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数据,阿里云在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仅次于亚马逊和微软。全球"3A"阵营中,阿里云保持最快增速,2016年增速达到了126%。在中国市场上,阿里云市场占有率几乎是所有追随者的总和;IDC数据显示,阿里云占有率为47.6%,是市场第二位的五倍。
阿里云全球业务总裁王业明表示,目前阿里云在全球18个地域建立了42个可用区,为全球数十亿用户提供可靠的计算支持,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云计算平台。阿里云一方面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出海中企“铺路搭桥”,建好“数字丝绸之路”,另一方面阿里云将中国在新零售、新制造、新型城市治理等领域的经验和技术带到全球市场。
当日发布的8款产品中,超级计算集群可以为科学家、工程师快速提供“云端超算中心”,运行模拟客观世界的并行应用。借助运算结果,他们可以预测天气、勘探油气,并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云端高性能计算服务开展数值仿真科研。
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像搜索”和“云小蜜”普通消费者感受更深。一天时间,接待4000万客户咨询,完成1.2亿次对话——2017年11月11日,创下这个惊人记录的就是智能会话客服机器人“云小蜜”。而以机器视觉为基础的图像搜索技术在电商领域的典型应用便是“拍立淘”——由阿里巴巴技术团队利用深度学习开发出来的拍照购物神器。
发布会上,澳大利亚电商ICONIC已经提前用上了“图像搜索”技术,实现了和淘宝一样的“拍照购物”功能。此次阿里云在全球同步开放图像识别产品公测,用户通过API和简单配置就能实现自己的“以图搜图”能力。此外,图像识别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新零售、制造、媒体、旅游等多个行业。
“可以看到一个趋势,亚马逊AWS依旧聚焦在基础设施服务,而阿里云已经开始提供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王业明表示,当日发布的8款产品将为全球企业提供更完善的技术和服务。
王业明在演讲中提到,资生堂、雀巢、施耐德、飞利浦等企业正在使用阿里云提供的技术服务,在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500强企业是阿里云用户。
记者在展区也发现,欧洲访客对阿里云展示的城市大脑、工业大脑等解决方案表现出最多好奇。其中,一位来自德国的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表示,亚马逊AWS大部分依赖于开发者手动搭建,而在阿里云能看到更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全球市场上,亚马逊AWS依旧保持领先优势,但微软Azure和阿里云已经开始缩小差距。不久前,《经济学人》就暗示云计算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长城,阿里云作为增长最快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已经与亚马逊AWS全面开始交火了,而不同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所蕴含的巨大机会将给阿里云带来无限的潜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