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阿里云与中国科学院开展合作,在其公有云之上启动超导量子计算服务,相关处理器拥有11量子位。
阿里云在其公有云之上推出量子计算服务,且据称相关计算资源来自一套拥有11量子位的处理器。
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起这套量子计算系统,并宣称这是可公开使用的第二强云服务方案——仅次于英特尔公司发布的20量子位选项。
阿里巴巴方面指出,客户将能够利用超导量子计算云服务来运行或试用定制量子算法,并下载计算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客户可以评估量子处理器的性能,并确定一切可能存在的潜在技术障碍。
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石耀云补充称,由此实现的量子计算能力可访问性将允许用户“立足真实环境”对量子应用程序进行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硬件的特性与性能。此举亦将为量子软件与工具的发展铺平道路。
阿里巴巴与中国科学院于2015年7月合作成立量子计算实验室,并开发出基于云的量子密码学方法。
2016年5月,IBM公司也曾通过其云平台免费提供量子计算处理器以供实验性使用。这一被称为IBM Quantum Experience(IBM量子体验)项目的方案允许用户在蓝色巨人的量子处理器上运行算法及实验,并可使用单一量子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以色列量子初创公司Qedma完成2600万美元A轮融资,IBM参与投资。该公司专注于量子纠错软件开发,其核心产品QESEM可分析噪声模式并抑制错误,使量子电路在现有硬件上的准确运行规模扩大1000倍。IBM等硬件制造商通过与Qedma等软件公司合作,为银行量化分析师和化学家等终端用户提供更易用的量子计算解决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研究团队提出MoR(Mixture of Reasoning)方法,通过将多种推理策略嵌入AI模型参数中,让AI能自主选择最适合的思考方式,无需人工设计专门提示词。该方法包含思维生成和数据集构建两阶段,实验显示MoR150模型性能显著提升,比基线模型提高2.2%-13.5%,为AI推理能力发展开辟新路径。
印尼科技巨头GoTo正在实施"务实且问题驱动"的AI战略,基于其完成的"最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云迁移之一"。该公司在九个月内将一半基础设施迁移至阿里云,涉及数万PB数据和9000项服务,实现零停机时间。目前GoTo使用阿里云MaxCompute大数据平台和PolarDB数据库,为其交通、电商和金融服务提供支持,并开发了自有大语言模型Sahabat AI。
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FreNBRDF技术,通过引入频率修正机制显著提升了计算机材质建模的精度。该技术采用球面谐波分析提取材质频率信息,结合自动编码器架构实现高质量材质重建与编辑。实验表明,FreNBRDF在多项指标上超越现有方法,特别在频率一致性方面改善近30倍,为游戏开发、影视制作、电商预览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