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阿里云与中国科学院开展合作,在其公有云之上启动超导量子计算服务,相关处理器拥有11量子位。
阿里云在其公有云之上推出量子计算服务,且据称相关计算资源来自一套拥有11量子位的处理器。
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起这套量子计算系统,并宣称这是可公开使用的第二强云服务方案——仅次于英特尔公司发布的20量子位选项。
阿里巴巴方面指出,客户将能够利用超导量子计算云服务来运行或试用定制量子算法,并下载计算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客户可以评估量子处理器的性能,并确定一切可能存在的潜在技术障碍。
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石耀云补充称,由此实现的量子计算能力可访问性将允许用户“立足真实环境”对量子应用程序进行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硬件的特性与性能。此举亦将为量子软件与工具的发展铺平道路。
阿里巴巴与中国科学院于2015年7月合作成立量子计算实验室,并开发出基于云的量子密码学方法。
2016年5月,IBM公司也曾通过其云平台免费提供量子计算处理器以供实验性使用。这一被称为IBM Quantum Experience(IBM量子体验)项目的方案允许用户在蓝色巨人的量子处理器上运行算法及实验,并可使用单一量子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新加坡人工智能机构与阿里云发布全新大语言模型Qwen-Sea-Lion-v4,专门针对东南亚语言和文化特色进行优化。该模型结合阿里云Qwen3-32B基础模型和大量东南亚地区数据集,在东南亚语言模型评估榜单中位居开源模型首位。模型支持119种语言,能在32GB内存的消费级笔记本上运行,采用字节对编码技术更好处理非拉丁文字,并具备3.2万词元上下文长度,可执行文档级推理和摘要任务。
中科大联合快手等机构推出VR-Thinker技术,首次实现AI视频评判员的"边看边想"能力。该系统通过主动选择关键画面、智能记忆管理和三阶段训练,在视频质量评估准确率上达到75%-82%,特别擅长处理长视频场景,为AI视频生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AI智能体是下一代业务自动化工具,不仅能对话交流,还能执行复杂任务。与ChatGPT聊天机器人不同,它们可在最少人工干预下规划并完成工作。文章介绍了五个高影响力应用:自动化客户服务解决方案、销售CRM管理、合规自动化、招聘筛选与排程、市场情报报告。这些应用都具有重复性工作流程、依赖结构化数据、遵循可预测规则等特点,能够释放员工宝贵时间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
微软研究院发布BitDistill技术,通过三阶段优化将大型语言模型压缩至1.58位精度,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实现10倍内存节省和2.65倍速度提升。该技术包括模型结构稳定化、持续预训练适应和知识蒸馏传承三个关键步骤,解决了模型量化中的性能衰减和规模化问题,为AI模型在资源受限设备上的高效部署提供了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