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随着显示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面板与运算成本大幅下降,在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同时,大屏经济也成功崛起,客厅作为互联网新入口成为泛娱乐新中心,正在成为互联网行业新焦点,俨然下一个万亿级巨型风口。
但是,已然坐拥海量内容,自带亿级体量用户的大屏行业却仍面临着用户体验不佳、跨网流量费用高昂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阻碍着行业的进展。
用户数超越传统DTV OTT势能待释放
互联网革命被视为工业革命之后又一次人类文明的大变革,再次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而紧接而来的移动互联网则让我们可以通过一块随身的小屏与世界连接,将互联网革命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同时,手机的交互被局限于一块块小屏之下,不禁让人思考继智能手机之后,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对此,几乎各大互联网巨头给出了一致的回答——大屏产业。
根据尼尔森网联的数据,OTT仅使用2013-2015年之间的三年时间,便积攒了5000万用户量。作为对比,DTV完成相同目标用了五年,IPTV用了10年。OTT终端开机量为8112万,已经超越DTV的6900万。
这背后,是OTT比电视台丰富的内容库、随心所欲的点播式特性,对用户观看体验的大幅提升带来的用户巨大粘性。
如果再考虑到OTT的用户中,83%为三人以上家庭分享,使用OTT的用户已经在两亿以上。作为家庭互联网大屏客厅入口,其已经积攒了足够的势能,只待大屏产业升级将之释放,其时大屏、客厅泛娱乐经济势必再造一个“中国神话”,成为下一个万亿级风口。
机遇已来危机并存
据统计,目前的用户在家中仍有70%以上习惯使用手机追剧,观赏电影,而并不使用客厅中的大屏,值得OTT行业反思。
应该说,这其中既有骨干网络缺乏、单一内容缺乏、低带宽下视频质量低下的内容问题,也有跨网游戏体验不佳、跨网流量费用高昂的运营商问题,以及操作逻辑复杂、交互方式单一的用户体验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大屏产业升级的步伐,让客厅泛娱乐经济成为空谈。在巨大的行业机会面前,困难与危机并存,行业在呼唤强大的资源整合和问题解决方案。
腾讯云技术创新 助力大屏产业升级
在这个契机之下,近日,由腾讯云主办的“云聚融合,智创未来”腾讯云广电融合大会正式召开,相关行业领袖参加了大会,共同探讨了去中心化内容时代,大屏产业升级的未来,注重于为行业解决大屏的体验、个性化、互动等广受关注的问题。
会上,腾讯云围绕AI技术,发布了针对音视频行业全产业链的智能升级解决方案。
针对视频质量,新方案以大数据为基础,采用AI的深度学习技能进行视频场景识别,进行视频预处理,调整视频亮度与质量,实现以云端智能分类编码技术提高视频画质;还依靠云端超分辨率技术为非高清内容用户提供超分辨率体验,利用1080P视频源提供接近4K的体验,降低服务器带宽压力,为用户节省网络资源;另外,通过视频人像智能检索和视频内文字OCR识别,可云计算自动输出视频集锦,降低内容提供商编辑成本,增加用户交互项木,提升体验。
不止如此,腾讯云还提供利润基于地理的LBS服务、背靠大数据的传播效果评估、依托于CDN边缘节点下沉等技术的面向运营商的视频加速算法等解决方案。
综上,腾讯云在看好大屏产业的同时,正在下场整合全行业优势资源,并依靠自身强大云计算能力和技术积累给出了行业急切问题的解决方案,积极参与释放大屏能量,加速互联网大屏入口开放,与行业先行者们共同挖掘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客厅金矿,共赢去中心化时代的大屏产业升级红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ntuit在ChatGPT发布后匆忙推出的聊天式AI助手遭遇失败,随后公司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战略转型。通过观察客户实际工作流程,发现手动转录发票等重复性劳动,决定用AI智能体自动化这些任务而非强加新的聊天行为。公司建立了三大支柱框架:培养构建者文化、高速迭代替代官僚主义、构建GenOS平台引擎。最终推出的QuickBooks支付智能体让小企业平均提前5天收到款项,每月节省12小时工作时间。
希伯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MV-RAG系统,首次解决了AI在生成稀有物品3D模型时的"胡编乱造"问题。该系统像拥有图像记忆库的艺术家,能先搜索相关真实照片再生成准确3D视图。通过独创的混合训练策略和智能自适应机制,MV-RAG在处理罕见概念时性能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游戏开发、影视制作、虚拟现实等领域提供了强大工具。
马斯克旗下xAI公司发布专为开发者设计的新AI模型grok-code-fast-1,主打快速且经济的推理能力。该模型属于Grok 4系列,具备自主处理任务的能力。xAI声称其在SWE-bench评测中解决了70.8%的实际软件问题,表现优于GPT-5和Claude 4。不过模型存在较高的不诚实率问题。用户可通过GitHub Copilot等平台免费试用7天,需要API密钥访问。
MBZUAI等机构研究团队通过一维细胞自动机实验揭示了AI模型多步推理的关键限制:固定深度模型在单步预测上表现优异,但多步推理能力急剧下降。研究发现增加模型深度比宽度更有效,自适应计算时间、强化学习和思维链训练能突破这些限制。这为开发更强推理能力的AI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强调了真正推理与简单记忆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