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工业物联网是当下制造企业普遍关注的话题,不少企业要么正在建设要么正在评估中。不过,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而言要建立起自己的工业物联网,从工业大数据中受益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企业实现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还要打通数据从生产车间到数据中心、再到云端的连接,而如何以一种可靠而且经济有效的方式打通数据通路,并顺利建立其工业互联网则非常考验企业的智慧。来自德国的万可电子正是以此作为自己的进入工业物联网市场的切入点。
“工业大数据今天很热,但企业要想从工业大数据中受益,需要先完成工业现场的数字化,并把这些数据传送到某个地方(比如云端)进行处理,然后才能转化为信息,进而变成知识或经验。”来自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CEO 彭夫柯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做主题演讲时表示。
彭夫柯在演讲中特意提到这两方面,是万可电子的业务有一定关系,工业现场数字化以及实现工业现场到云端的连接正是万可电子的核心业务。成立于1951年的万可电子是一家来自的德国的中型企业,2017年全球销售额达到8.62亿欧元。万可电子最早从制造业起家,享有弹簧端子发明者的荣誉,到目前为止也还是全球弹簧端子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品质最好的供应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万可电子开始进入了自动化行业,至今已经能提供上千种自动化元器件,其中包括I/O模块和控制器。而2015年工业软件供应商“美名软件”的加入,让万可电子又把业务拓展到工业物联网领域。
据彭夫柯介绍,美名软件也是一家来自德国的工业软件定制供应商,共拥有170名员工,其中在苏州就拥有一个90人左右的工程师团队,而这为万可电子提供在中国本地化的解决方案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具备了软件定制能力,我们才能把万可电子大量的工业元器件和云端应用软件结合起来,我们才可能提供完整的工业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彭夫柯说。
彭夫柯特别介绍了万可电子与工业物联网相关的几个关键产品,750系列I/O模块就是其中之一。750系列I/O模块是为工业设备提供自动化控制远程I/O而设计的,是一款天然的工业网关,它可以采集各种各样的现场工业信号,并可以通过工业总线发到主站系统。“750系列是在上世纪90年代研发出来的世界上首款模块化的远程I/O系统,该系统能够支持几乎所有的主流的工业总线,比如PROFIBUS、PROFINET、CANopen等。”他说。
当然,只通过工业总线还不能打通从传感器到云端的连接,这需要万可电子的PFC200控制器来帮忙。PFC200控制器支持国内外通用云平台,包括微软的Azure云和阿里云。PFC200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PLC传统的IEC 61131编程规范实现MQTT物联网通信协议,这样可以使电气工程师(而不是IT工程师)就能迅速而方便地实现工业现场跟云端的联接。
“到目前为止,万可已经从硬件和软件上打通了从传感器到云端的连接,从而可以帮助客户建立其自己的物联网系统。”彭夫柯表示。
采访中,彭夫柯也提醒说,大部分企业要自己实现工业物联网项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这要求企业具备懂PLC编程、懂系统集成的人才,这些人还需要了解物联网协议。另外,他们还必须具备在云端编程环境开发软件的能力等。
为了降低客户实现工业物联网的门槛,万可电子推出了WAGO Cloud服务。WAGO Cloud基于微软Azure提供,它采用万可电子的PFC200采集现场数据,通过非常简单的PLC应用,就可以把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器,然后由WAGO Cloud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户使用任何客户端,包括手机、平板或者电脑只要能够访问网络,就可以看到采集上来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据悉,目前WAGO Cloud已经提供了不少功能,包括能源管理、状态监控、预防式维护、资产管理等功能。另外,WAGO Cloud还可以和客户本地服务器上安装的MES系统或者ERP系统通过REST或OPC UA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交互,从而实现多数据源的分析和处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护关键系统越来越依赖AI、自动化和行为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95%的数据泄露源于人为错误,64%的网络事件由员工失误造成。虽然先进的网络防御技术不断发展,但人类判断仍是最薄弱环节。网络韧性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人员和战略需求。建立真正的韧性需要机器精确性与人类判断力的结合,将信任视为战略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并将网络韧性提升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Uni-MMMU基准测试,专门评估AI模型的理解与生成协同能力。该基准包含八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AI像人类一样"边看边想边画"来解决复杂问题。研究发现当前AI模型在这种协同任务上表现不平衡,生成能力是主要瓶颈,但协同工作确实能提升问题解决效果,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指明了方向。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就担心机器会背叛创造者。近期AI事件包括数据泄露、自主破坏行为和系统追求错误目标,暴露了当前安全控制的弱点。然而这种结果并非不可避免。AI由人类构建,用我们的数据训练,在我们设计的硬件上运行。人类主导权仍是决定因素,责任仍在我们。
360 AI Research团队发布的FG-CLIP 2是一个突破性的双语精细视觉语言对齐模型,能够同时处理中英文并进行精细的图像理解。该模型通过两阶段训练策略和多目标联合优化,在29个数据集的8类任务中均达到最先进性能,特别创新了文本内模态对比损失机制。团队还构建了首个中文多模态评测基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为智能商务、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应用开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