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在不到一秒钟内处理磁共振图像的算法,这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进展。
目前,医生需要对比两个在不同时间单独拍摄MRI扫描图像,以追踪人体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但是,进行这种对比是既复杂又耗时的,因为这个过程需要仔细排列这两个图像以便进行准确测量。医生需要将图像上的所有位置处理为3-D图,而当前的计算机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完成此操作。
MRI扫描的问题在于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基本上每个图像都是由数百个彼此叠置的二维图像组成的,以创建一个立体的3-D图,反过来又构成了被称为体素的三维像素。当对比两个MRI扫描图的时候,计算机必须对数百万体素进行排序,以确定它们在一个新的、统一图像中的位置。
由于这个过程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因此如果有大量图像要处理的话,医生就不得不等上数百个小时。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说,使用具有更强处理能力的计算机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他们创建了一个名为“VoxelMorph”的新卷积神经网络,并称其更适合完成这项任务。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更多的7000个公开可用的人脑MRI扫描图来训练VoxelMorph。像VoxelMorph这样的神经网络将数据推入前端,然后通过多个节点传递给其他节点来加速对比的过程。同时,这个神经网络也会学习不同的常见体素组合及其解剖形状。
MIT News报道称:“这种方法使用CNN和被称为空间变换器的改进计算层,找出一个MRI扫描中的体素与其他扫描中的体素之间的相似性。在这个过程中,算法会学习关于体素组的信息——例如两个扫描之间共有的解剖形状——用于计算可应用于任何扫描对的优化参数。”
在这种训练之后,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向VoxelMorph输入了250个新扫描图,以测试其有效性。该算法在两分钟内完成了这些扫描的处理,相比之下传统MRI分析程序需要大量时间。该测试使用常规的CPU,不过当研究人员使用GPU的时候,这个过程仅用了一秒钟时间。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表示,VoxelMorph在医疗领域有着显著应用,甚至可以改变医生进行某种手术的方式。例如,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创建最新的扫描并将这些图像用于实时分析。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携手戴尔以及零克云,通过打造“工作站-AI PC-云端”的协同生态,大幅缩短AI部署流程,助力企业快速实现从想法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意大利ISTI研究院推出Patch-ioner零样本图像描述框架,突破传统局限实现任意区域精确描述。系统将图像拆分为小块,通过智能组合生成从单块到整图的统一描述,无需区域标注数据。创新引入轨迹描述任务,用户可用鼠标画线获得对应区域描述。在四大评测任务中全面超越现有方法,为人机交互开辟新模式。
阿联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大学发布全新PAN世界模型,超越传统大语言模型局限。该模型具备通用性、交互性和长期一致性,能深度理解几何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推理"学习真实世界材料行为。PAN采用生成潜在预测架构,可模拟数千个因果一致步骤,支持分支操作模拟多种可能未来。预计12月初公开发布,有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低成本合成数据生成。
MIT研究团队发现,AI系统无需严格配对的多模态数据也能显著提升性能。他们开发的UML框架通过参数共享让AI从图像、文本、音频等不同类型数据中学习,即使这些数据间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图像分类、音频识别等任务上都超越了单模态系统,并能自发发展出跨模态理解能力,为未来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