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几年的打磨,人工智能从技术基础到应用场景等各个层面的探讨不断深入,如今,“AI平民化”开始成为了一个超级话题。
譬如谷歌的云机器学习平台(Google Cloud AI)、AutoML 平台,百度对外开放的超过110项的核心AI能力以及深度学习平台 PaddlePaddle,再譬如微软通过其云计算平台Azure开放的,供使用者按需调用的认知服务API接口等等。这些技术开放平台的出现,大大降低了AI使用门槛,成为AI产业化的重要助力。
对于这样一个话题,微软公司总裁施博德(Brad Smith)在日前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未来基石——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和角色》”报告发布会中这样说:“在PC时代,Windows的出现使得电脑操作得以平民化。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微软的愿景也是希望把商业智能和人工智能带入千家万户,让每个人、每个组织都能从中受益。”
左到右依次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微软公司总裁Brad Smith、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
“比如说语音、自然语言翻译、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任何一个客户都可以通过许可安排使用他们想要的API,然后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或者服务,真正地让人工智能落地到每一个行业。”Brad Smith说。
人工智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
为此,这几年来微软确实做了不少事情。比如:
在医疗行业,借助微软认知工具包的Airdoc解决了大规模医疗数据处理和实时并发的需求,帮助医生提高了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以糖网病为例,Airdoc帮助医生快速完成了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分析,提高了医生的识别和诊断能力,以及对疾病的管理能力;
在教育行业,微软与中国发展基金会合作发起了“智能村小”项目,利用微软云技术,开发了一套基于office 365远程云服务和Kinect体感技术的实时远程教学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青海和贵州开始试点,为6所学校、4个村教学点提供语数英课程的同步远程教学;
在公益行业,微软通过和公益机构“宝贝回家”的合作,借助基于微软智能云服务的人脸识别API,实现了对人脸图像的扫描,并利用先进算法比对两张照片相似度,从而为数以万计的走失儿童照亮回家的路……
正是得益于像微软提供的这样的开放能力,使得人工智能如今能以更快的速度融入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医疗、教育、公益之外,网络购物、交通物流、语音助手、社交媒体……处处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
然而,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给许多人带来了“恐慌”。比如对传统产业的颠覆、对工作岗位的替代、对隐私的侵犯,甚至是对人类地位的威胁。
对此,Brad Smith认为,人工智能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实不在技术,而在于设计、开发和使用技术的人,以及人类在其中的态度和自我定位。
“比如很多人在担心人工智能的‘奇点’问题,我认为有担心总比没担心好,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思熟虑,更早地看到问题解决问题。”Brad Smith表示。
所以,当大多数人还在感受人工智能对人类传统思维巨大冲击时,微软已从企业责任的角度,提出了开发人工智能的六项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可靠与安全、隐私与保密、包容、透明、负责。
微软认为,要设计出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必须采取体现道德原则的解决方案,在赋予计算机更大力量的同时,也需要用社会伦理来引导它。
以此为出发点,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微软公司在会上正式发布了《未来基石——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和角色》报告。
为人工智能装上“刹车”
“人工智能是如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加速器,如果我们决心要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无限机遇,最好在冲进未知之门之前给这辆汽车装上刹车,让它真正地行稳致远。而这个刹车就是伦理规范和公共政策主张,同时这也是‘未来基石’的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助理、研究一部主任俞建拖表示。
据他介绍,报告主要传递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要充分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理性客观地看待其在社会中的角色,避免被科幻小说、电影等戏剧化主题所支配,进而引发恐慌;
第二,必须意识到如今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普及远比我们所看到的更深入、全面和广泛,那些看不到的领域往往可能存在更大风险;
第三,明确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全球视角下展示出的巨大应用前景,同时也指出了中国在深度学习层面的优势以及基础研发、核心软硬件层面的不足;
第四,人工智能惠及的不只是一两个国家,而是造福于全社会;
第五,要正视人工智能带来包括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挑战;
第六,人工智能要超越纯粹的技术和经济视角,更多从社会和人文的视角考虑和发展。
“我们认为,最终人工智能在社会中的角色,应该取决于人类自身的选择。”如报告所说,要理解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首先要认识人类智能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知识的增长和社会协作体系的扩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大脑提供的智能基础。正是因为智能,才使人类有了“万物灵长”的地位,得以区别和超越地球上的其他动物,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当然,这不仅需要更多的机构、企业能够肩负起社会责任,也需要从国家角度出台更多关于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的政策和准则,加大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在支持科技伦理和科技哲学的前沿研究和知识普及的同时,加强伦理和法律方面的监管。”俞建拖表说。
据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薛澜教授在随后的对话中表示,“技术的发展如果完全由市场推动,走到某种万劫不复的境地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避免其中的风险,那么技术所带来的价值将是非常乐观的。对于人工智能,我们应该是‘热情地握手,谨慎地拥抱’。”
“我们有理性的能力,也有自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人类自身所共有的。几十万年来,人类演进使得我们有了足够的智慧应对各种时代的变迁,吸取科技创造的价值,并且解决其中带来的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总结说,“当然,这需要需要政府、学界、企业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建立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的原则、政策和法律,一起应对全社会和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tlassian、Intuit和AWS三大企业巨头正在为智能代理时代做准备,重新思考软件构建方式。当前企业API为人类使用而设计,未来API将成为多模型原生接口。Intuit在QuickBooks中应用自动发票生成,使企业平均提前5天收款;AWS通过AI辅助迁移服务显著提升效率;Atlassian推出内部员工入职代理和客户代理,节省大量时间成本。专家强调需要建立强大的数据架构和信任机制。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AI代码智能体在科学研究扩展方面的能力。研究团队设计了包含12个真实研究任务的REXBENCH基准,测试了九个先进AI智能体的表现。结果显示,即使最优秀的智能体成功率也仅为25%,远低于实用化要求,揭示了当前AI在处理复杂科学推理任务时的显著局限性。
MIT研究发现,使用生成式AI完成任务时,大脑运作方式与单纯依靠自身思考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显示,使用ChatGPT等工具的用户记忆力更差,神经连接活动减少,对所写内容的回忆能力明显下降。虽然AI工具能提高效率,但可能导致用户缺乏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控感。研究强调需要更多科学数据来了解AI使用对人类认知的长期影响。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MEMFOF光流估计新方法,在保持顶尖精度的同时将1080p视频分析的GPU内存消耗从8GB降至2GB,实现约4倍内存节省。该方法通过三帧策略、相关性体积优化和高分辨率训练在多个国际基准测试中取得第一名成绩,为高清视频分析技术的普及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