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由多伦多大学科研团队开发的一款新型人工智能工具,能够显著缩短为癌症患者制定放疗计划所需要的时间。
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开发个性化癌症放疗治疗计划,整个周期仅为20分钟
根据发表在《医学物理学》杂志上的论文所述,此项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挖掘放疗历史数据并设计算法,从而制定出推荐的治疗策略。为了验证人工智能生成的相关治疗计划,研究人员观察了217位患有头/颈部位癌症的患者,他们皆接受有常规方法制定的放疗计划。事实证明,人工智能提出的计划与常规计划基本一致。
来自多伦多大学工程系的主要研究成员Aaron Babier表示,“目前已经出现众多其它人工智能优化引擎,但我们希望其能够更接近现有临床最佳实践的具体要求。”
就目前而言,为每位患者定制放疗计划可能需要数天时间。这是因为癌症通常会持续扩散与增长,因此医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设计这些复杂的治疗策略。
众所周知,头/颈部位置的癌症一直是治疗计划设计方面的难点,因为肿瘤情况在不同患者身上往往存在巨大差异。研究人员们希望这种工具能够在棘手且复杂的癌症类别当中带来良好收效。以此为基础,该工具有望在前列腺癌等肿瘤变异情况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发挥更好的作用。
结合这一问题,Babier强调称人工智能不应成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替代方案,而是通过接手各类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帮助其节省时间。一旦软件创建出治疗计划,其仍然需要由放射物理学专家们进行审查并做出进一步修改,这至少还需要数个小时。
人工智能被广泛视为癌症诊断、监测以及治疗的重要未来发展方向,但一部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对于利用机器学习工具做出临床决策提出了道德层面的担忧。今年早些时候,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医学博士就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医生必须充分了解算法的创建方式,并以批判性的方式评估用于创建预测结果的数据来源,了解模型的运作方式并防止对其过度依赖。”
如今,医学界的新技术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趋势——医学博士们需要将这些新的诊断方法同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充分了解这些新技术以怎样的程度决定着患者的命运。目前正在进行的类似争论,还包括是否应该利用人工智能对癌症进行活检。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医疗卫生行业亦开始全面对人工智能投入资源与精力,包括微软与IBM在内的各大科技巨头也正在将人工智能引入各类应用。许多企业似乎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药物发现过程冗长且成本极其昂贵的难题。总部位于多伦多的生物技术公司BenchSci提供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已经有28家制药企业与97家初创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药物研发。
Babier解释称,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放疗设计的目标,在于进一步解放医疗人员的精力而非带来颠覆性变革。
Babier指出,“这款工具在本质上就是一款非常简单的插件,有助于在临床环境中提供辅助,其区别在于拥有智能水平更高的参数。”
该多伦多大学团队并非惟一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放疗计划的研究组织。其他对此抱有兴趣的参与方还包括谷歌的DeepMind Health,其目前正与伦敦大学医院合作开展相关研究。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