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于2008年10月推出了Azure。在随后的十年中,微软的云平台已经从“红狗”开始走出了很长一段路。
十年前的本周,微软在洛杉矶举行的2008年专业开发者大会(PDC)上,正式推出了Azure云平台。从那以后,一些相关的产品名称已经发生了改变,微软的一些——但并不是全部——计划已经实现。但无可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Azure已成为微软的一项核心服务。
当时,当微软最初介绍所谓的“Windows Azure”时,我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它是微软将在该公司自己的数据中心中运行的Windows Server的改编版。(在我看来,这样的最初描述不算是太糟糕的尝试。)
Azure操作系统的代码代号为“红狗”——这是使用了硅谷一个俱乐部的名字,它是由微软操作系统专家团队设计的,其中包括了VMS和Windows NT之父Dave Cutler。(一件趣事:Azure团队穿了红色的鞋子参加PDC大会,以此举向“红狗”这个名字致敬。)
我在2008年是这样解释该操作系统的:
“‘红狗’对组成微软托管云的Windows Server 2008机器进行组网和管理。在最高的层面,‘红狗’包含四个'支柱':存储(类似文件系统)、‘结构控制器’——这是一个用于建模/部署和配置的管理系统、虚拟化计算/ VM以及一个开发环境,允许开发人员在他们的桌面电脑上模拟‘红狗’并插入Visual Studio、Eclipse或者其他的工具来编写针对它的云应用程序。‘红狗’的架构方式是微软只需要在一台机器上部署‘红狗’,然后可以使用虚拟化技术在云中的其余服务器上复制它的多个实例。”
Cutler在通过电子邮件与我进行的交谈中表示,在这四个支柱之中,面板控制器才是“独家秘方”。Cutler表示:
“我们认为,赋予了RD(红狗)显著优势的一个组件是结构控制器。结构控制器拥有整个云中所有的资源,并在一个持久集群中的一个节点子集上运行。它无需任何操作干预,就可完成放置、自动配置、更新、打补丁、容量管理、负载均衡并实现云中节点的扩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软最终将“Windows”与“Azure”两个名字脱钩。但是该公司仍未按计划将其部分关键云服务(包括Office 365)迁移到Azure上。(一些比较新的Office 365服务确实运行在Azure上,但不在Exchange、SharePoint等核心服务上运行。)在最初拒绝了允许客户在自己的数据中心托管Azure的计划之后,微软最终发布了Azure Stack——一个Azure设备平台,实现了这种模式。
也许很容易被遗忘的一件事是:微软最初推出Azure只是作为平台即服务(PaaS)业务。后来,该公司的高管们看到了钱——也许是唾手可得的客户——是在基础设施即服务领域(IaaS)。从那个时候开始,微软就开始在Azure上提供Linux了。目前,有一半的Azure虚拟机都在使用Linux,而不是Windows Server。
但是,业内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微软现在是排名第二的云供应商,位于亚马逊之后。Azure上目前有数百种服务可用。微软在全球运营着54个Azure域。Azure是微软“商业云”收入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微软至今仍然没有透露商业云超过300亿美元的年化营业收入水平中有多少要归功于Azure)。
对于十年(还要加上之前三年左右的开发时间)的时间来说,这一结果不算太糟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工业升级的关键,或许在于智能本身。“工业+机器人”将成为通向下一阶段工业体系的核心抓手。——黄仁勋。
浙江大学等联合研究发现,AI强化学习效果取决于"模型-任务对齐"程度。当AI擅长某任务时,单样本训练、错误奖励等非常规方法也有效;但面对陌生任务时,这些方法失效,只有标准训练有用。研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证实,这种"舒适圈"现象比数据污染更能解释训练差异,为AI训练策略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瑞士政府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完全基于公共数据进行训练。这一举措标志着瑞士在AI技术自主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旨在减少对外国AI技术的依赖,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该模型的推出体现了瑞士对发展本土AI能力的战略重视。
巴赫切希尔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五种不同规模YOLO模型的量化鲁棒性测试发现,静态INT8量化虽能带来1.5-3.3倍速度提升,但会显著降低模型对噪音等图像损伤的抵抗能力。他们提出的混合校准策略仅在大型模型处理噪音时有限改善,揭示了效率与鲁棒性平衡的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