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于2008年10月推出了Azure。在随后的十年中,微软的云平台已经从“红狗”开始走出了很长一段路。
十年前的本周,微软在洛杉矶举行的2008年专业开发者大会(PDC)上,正式推出了Azure云平台。从那以后,一些相关的产品名称已经发生了改变,微软的一些——但并不是全部——计划已经实现。但无可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Azure已成为微软的一项核心服务。
当时,当微软最初介绍所谓的“Windows Azure”时,我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它是微软将在该公司自己的数据中心中运行的Windows Server的改编版。(在我看来,这样的最初描述不算是太糟糕的尝试。)
Azure操作系统的代码代号为“红狗”——这是使用了硅谷一个俱乐部的名字,它是由微软操作系统专家团队设计的,其中包括了VMS和Windows NT之父Dave Cutler。(一件趣事:Azure团队穿了红色的鞋子参加PDC大会,以此举向“红狗”这个名字致敬。)
我在2008年是这样解释该操作系统的:
“‘红狗’对组成微软托管云的Windows Server 2008机器进行组网和管理。在最高的层面,‘红狗’包含四个'支柱':存储(类似文件系统)、‘结构控制器’——这是一个用于建模/部署和配置的管理系统、虚拟化计算/ VM以及一个开发环境,允许开发人员在他们的桌面电脑上模拟‘红狗’并插入Visual Studio、Eclipse或者其他的工具来编写针对它的云应用程序。‘红狗’的架构方式是微软只需要在一台机器上部署‘红狗’,然后可以使用虚拟化技术在云中的其余服务器上复制它的多个实例。”
Cutler在通过电子邮件与我进行的交谈中表示,在这四个支柱之中,面板控制器才是“独家秘方”。Cutler表示:
“我们认为,赋予了RD(红狗)显著优势的一个组件是结构控制器。结构控制器拥有整个云中所有的资源,并在一个持久集群中的一个节点子集上运行。它无需任何操作干预,就可完成放置、自动配置、更新、打补丁、容量管理、负载均衡并实现云中节点的扩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软最终将“Windows”与“Azure”两个名字脱钩。但是该公司仍未按计划将其部分关键云服务(包括Office 365)迁移到Azure上。(一些比较新的Office 365服务确实运行在Azure上,但不在Exchange、SharePoint等核心服务上运行。)在最初拒绝了允许客户在自己的数据中心托管Azure的计划之后,微软最终发布了Azure Stack——一个Azure设备平台,实现了这种模式。
也许很容易被遗忘的一件事是:微软最初推出Azure只是作为平台即服务(PaaS)业务。后来,该公司的高管们看到了钱——也许是唾手可得的客户——是在基础设施即服务领域(IaaS)。从那个时候开始,微软就开始在Azure上提供Linux了。目前,有一半的Azure虚拟机都在使用Linux,而不是Windows Server。
但是,业内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微软现在是排名第二的云供应商,位于亚马逊之后。Azure上目前有数百种服务可用。微软在全球运营着54个Azure域。Azure是微软“商业云”收入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微软至今仍然没有透露商业云超过300亿美元的年化营业收入水平中有多少要归功于Azure)。
对于十年(还要加上之前三年左右的开发时间)的时间来说,这一结果不算太糟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AI智能体的发展中,记忆能力成为区分不同类型的关键因素。专家将AI智能体分为七类:简单反射、基于模型反射、目标导向、效用导向、学习型、多智能体系统和层次化智能体。有状态的智能体具备数据记忆能力,能提供持续上下文,而无状态系统每次都重新开始。未来AI需要实现实时记忆访问,将存储与计算集成在同一位置,从而创造出具备人类般记忆能力的数字孪生系统。
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多所高校开发的Mol-R1框架,首次实现了AI在分子发现中的透明推理。该系统通过PRID方法学习专家推理模式,配合MoIA迭代训练策略,不仅能准确生成分子结构,还能展示完整思考过程。相比现有模型,Mol-R1推理更简洁高效,为药物研发等领域的AI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OpenAI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表示,公司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投入数万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中心建设等。他正在设计新型金融工具来筹集资金。阿尔特曼认为当前AI投资存在过度兴奋现象,类似于90年代互联网泡沫,但AI技术本身是真实且重要的。他承认GPT-5发布存在问题,并表示OpenAI未来可能会上市。
蚂蚁集团AWorld团队发表突破性研究,创建动态多智能体协作系统解决AI稳定性难题。研究灵感来源于船舶导航,通过执行智能体和守护智能体的协作机制,在GAIA测试中准确率达67.89%,稳定性提升17.3%,荣登开源项目排行榜第一名。该系统为构建可靠智能系统开辟新路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