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这几日,甲骨文一直处于舆论漩涡之中。甲骨文决定裁撤部分中国研发中心员工,首批中国有900人被裁。对于裁员的原因,甲骨文的解释是要对现有研发体系和商业模式进行适时的调整,为云业务让路。另据报道,备受赞誉的甲骨文云业务背后的设计者库里安离职,加盟谷歌。
关 于甲骨文战略这里不做评论,本文想谈的是数据库市场的走向。其实,甲骨文这番境遇折射出来的正是数据库行业的最新变化。多年以来,凭借其市场占有率过半的 数据库产品,甲骨文一直非常自信、淡定和从容。然而,云计算大潮来袭,甲骨文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作为甲骨文根基的数据库市场正在重新洗牌,包括云 数据库在内的一批新生力量崛起,动摇了传统数据库的垄断地位,也严重削弱了甲骨文的竞争优势。
在企业级IT系统中数据库居于核心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关键业务系统中有90%基于数据库系统开发。而一旦选定数据库如果再更换,要修改应用程序,这个工作量大,风险也很大;另一方面,数据库中保存的一般是企业非常看重的数据,迁移也有可能威胁数据的安全。
正因为如此,数据库系统具有非常高的用户粘性,一旦选定企业少有更换。因此有人说“得数据库者得企业级市场”。看看甲骨文的历史,也可以大体看出数据库对企业级市场的重要影响。甲骨文帝国从数据库起步,后来延展到ERP、CRM、HR等诸多业务。如果离开数据库的支持,甲骨文今天的市场地位很难想象。
这些年来,众多厂商觊觎数据库市场,先后发起向甲骨文的挑战,但甲骨文市场老大地位非常稳定,Oracle一家独大、SQL Server、DB2和开源数据库共存的格局多年维持不变。其中,Oracle、SQL Server、DB2等商用数据库分享传统企业中高端市场,开源数据库分食传统企业中低端和互联网市场,多年来非常稳定。如果说变化也是在于以MySQL为代表的开源数据库近年来得到快速增长。
开源数据库算得上是甲骨文数据库的挑战者,但并不危及甲骨文数据库的垄断地位。开源数据库的典型用户是互联网网用户,对大多数传统企业而言,甲骨文数据 库所代表的商用数据库依然是首选。然而,一切等到云计算时代到来就发生了变化,数据大潮涌来,爆炸性增长的数据量、丰富的数据类型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数据处 理需求,NewSQL、NoSQL以及云数据库纷纷涌现,尤其是云数据库,以AWS Aurora和阿里云POLARDB为代表,向传统数据库发起了强力冲击,数据库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传统商用数据库认可度逐年下降
2019年是阿里云十周年,也是AWS云服务问世的第13个年头。在AWS、阿里云等众多云服务商及各种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云计算得到快速普及,云计算正在进入一些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是从以硬件资源的池化为主转变为应用的云化,容器、微服务由此成为市场的新热点。云服务上也纷纷发力PaaS和SaaS。云数据库就出现在这一背景之下。
对于云服务商而言,一大挑战是提升对客户的粘性。而随着IaaS走向同质化、标准化,仅仅提供资源是很容易替代的。比如,对于同构云平台(比如都是OpenStack),应用的迁移未来会越来越容易;而对于异构云平台,容器技术的成熟也让客户可以将业务负载很容易从一个IaaS云迁移到另一个IaaS云。要增加客户粘性,就要从PaaS和SaaS入手,让客户的应用与业务深度融合,此时数据库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这个道理和传统企业市场一样。因此,我们看到云服务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数据库,2014年AWS推出了Aurora,3年后阿里云推出POLARDB,腾讯云有CynosDB,青云也有RadonDB等等。
而对于企业而言,也存在对云数据库的客观需求。企业对云的使用需要不断深入,如果说IaaS是把用户带到云计算的门口,PaaS和SaaS才是真正让用户登堂入室。与用户通过把应用部署到云上就能享受IaaS的红利不同,PaaS和SaaS要复杂得多,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于数据库技术的跟进。而云原生数据库为企业提供了一条新的上云道路,据Gartner 预测,到2023年,全球3/4的数据库都会跑在云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一点。
面对新的需求,为云而生的云数据库具有明显优势,这些优势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云原生、性价比、高并发、大容量,而云原生的架构正是这一切的根本。
传统商用数据库是集中式架构,在扩展性和灵活上先天不足,如果需要扩展通常只能是Scale up,为此需要购买昂贵的设备,投资不菲。而云原生的云数据库从一开始就充分享受了云计算可以灵活扩展的技术红利,使得云数据库能够支持更为海量的数据,同时灵活伸缩,而且价格低廉。
以阿里云的POLARDB为例,其采用的是分布式共享存储架构,计算与存储分离。由于计算与存储的解耦,存储就可以通过RDMA高速网络形成分布式存储,对外看起来与一个本地盘无异。正是由于采用了计算与存储分离的架构设计使得POLARDB的最大数据容量可以达到100TB,这是一般开源数据库难以企及的,并发量也达到了MySQL的10倍以上,这两者也成为POLARDB很多早期用户采用它来取代MySQL的一个主要原因。除了借助RDMA等网络技术实现弹性伸缩能力之外,POLARDB还享受了很多现代技术的红利。比如,POLARDB采用了英特尔的傲腾、GPU等等。
另外,在与传统商用数据库的竞争中,性价比也是云数据库的一大杀手锏。云数据库有10倍于传统数据库的性价比,这对于中小客户这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的。
实际上,云数据库从一面市就受到客户的认可。Aurora被认为是AWS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一款服务,排名前100的用户中3/4都用了AWS的Amazon Aurora,越来越多数据库用户迁移到Aurora上。POLARDB在阿里云2018年4月才开始商用,第一批种子用户的反馈也非常正面,包括法大大、校宝在线等都给予非常高的评价。
市场研究机构对云数据库也非常认可。2015年Gartner发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魔力象限中,AWS就跻身于Oracle、微软、IBM、SAP等传统数据库巨头之中,并位居领导者象限。这个结果让传统数据库阵营大跌眼镜。2018年10月,除了Aurora之外,阿里云的POLARDB也跻身其中,一方面证明了POLARDB的实力,也再次证明了云数据库的市场潜力。
今 天,云计算仍在普及之中,未来一切皆在云上并非虚言。在这一全新的时代,传统商用数据库因其昂贵的投入、扩展性和灵活性不足受到挑战,而云原生数据库则因 天然地具备云计算的弹性能力,兼具开源数据库的易用、开放特点,及传统数据库的管理和处理性能等优势,成为企业上云时的优先选择,再加上阿里云和AWS等拥有的庞大用户群,云数据库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DN推出Infinia对象存储系统,采用键值存储架构和Beta Epsilon树数据结构,实现读写性能平衡。系统在对象列表性能上比AWS快100倍,延迟降至毫秒级,支持多租户和SLA管理。通过与英伟达合作优化RAG管道,在AWS上实现22倍性能提升并降低60%成本。
大连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研究团队提出MoR(Mixture of Reasoning)方法,通过将多种推理策略嵌入AI模型参数中,让AI能自主选择最适合的思考方式,无需人工设计专门提示词。该方法包含思维生成和数据集构建两阶段,实验显示MoR150模型性能显著提升,比基线模型提高2.2%-13.5%,为AI推理能力发展开辟新路径。
Alpine Linux核心开发者Ariadne Conill推出了Wayback项目,这是一个实验性的X兼容层,允许使用Wayland组件运行完整的X桌面环境。该项目本质上是一个提供足够Wayland功能来托管rootful Xwayland服务器的存根合成器。与现有的XWayland不同,Wayback旨在创建一个类似X11风格的基于Wayland的显示服务器,让用户能够继续使用传统的X11窗口管理器和桌面环境,而无需重写或替换这些熟悉的工具。
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FreNBRDF技术,通过引入频率修正机制显著提升了计算机材质建模的精度。该技术采用球面谐波分析提取材质频率信息,结合自动编码器架构实现高质量材质重建与编辑。实验表明,FreNBRDF在多项指标上超越现有方法,特别在频率一致性方面改善近30倍,为游戏开发、影视制作、电商预览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