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已经基本上度过了上云的摸索期,即便是正在准备上云的用户,现在也已经有很多成熟的解决方案供其选择。但是随着云业务的开展,企业在云端部署的应用越来越多,虚拟设备的规模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庞大,云计算体系架构也随着变得越来越复杂,云管理问题也开始随之显现。
Dynatrace所展示的企业业务应用数量图表
企业如何对云上业务进行统筹管理,5月13日连续九年被Gartner评为“APM魔力象限领导者”的Dynatrace在北京举办了“中国业务发展与产品策略媒体沟通会”,会上大中华区总经理琚伟先生在向大家分享了如何利用Dynatrace一体化平台,构建自主的企业云软件智能平台。
Dynatrace大中华区总经理琚伟先生
从琚伟先生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随着企业在云上业务的增长,运维的压力也在极具提升。即便是简单应用,在满足海量用户访问时,也会拉起数以千计的微服务。这就是当前云化生态的特点,几千个微服务,在运维的场景里,环境里展现出来的就是一个点。这一个点到底和其它的东西的相关性是什么?哪个用户在用?哪个用户在使用这个微服务?体验是什么样的?这个是非常复杂的东西。
怎么可以把这些复杂的环境理顺,让这些如同N乘M般指数级关系的关联设备的运营状态清晰展现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试想用户现在买汽车,本身自带灯,他永远只能照亮眼前的路,后面十米二十米以后可能是一个悬崖,没有办法帮你做到预测。云的基础设施也是如此,缺乏全局掌控就无法了解其中潜藏的风险。
在现在的复杂云环境下怎么实现“智能的自动驾驶”,不但能够给一个“司机”提供路况的信息,而且还可以给所有的云生态用户都提供信息,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绝对不是完全靠人工可以做到的,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因此,从2018年开始,Dynatrace开始重新定义自我,把自己变成一个“软件智能”公司,打造软件智能的平台。
这个平台的构建都源自数据,数据的收集端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One Agent,可以把用户的数据、生态的数据收集起来,经过复杂的分析,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客户应用环境的星空图。
Dynatrace去年有一个口号:“每一个用户,每一笔交易,我们都可以做到跟踪”。然而,做到全链路的跟踪,复杂度非常高。需要及时分析出应用连接故障是手机接入的wifi问题,还是后台到数据库的问题,或者是海量微服务中的一个出现问题,必然需要依靠人工智能的技术才可以实现。
为此,Dynatrace在五年前,重新构建了全新的产品线,从而实现所有云的原生态进行支持。并向用户提供非常丰富的API,满足用户全链路的业务分析。从而实现一旦交易链路出现问题,就可以直接查出故障的根本原因。
正是因为如此,当前Dynatrace的产品解决方案被众多云计算平台普遍采用,并且在向越来越多的大型制造、零售、金融等行业用户提供服务。相信随着未来企业云业务的拓展,Dynatrace会向更多用户,提供出更加专业的软件智能运维服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项名为Fastball的三分钟检测技术,通过脑电图头戴设备分析大脑对图像的识别能力,能够在认知衰退早期发现记忆问题。研究涉及107名参与者,发现该技术可有效识别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缺陷,比现有诊断工具提前10-20年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征象。该技术可在家中使用,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可能。
伊斯法罕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DrugReasoner,这是首个能够像人类专家一样"推理"的药物审批预测AI系统。该系统基于LLaMA架构,不仅能预测新药是否会被批准,更重要的是能详细解释推理过程。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异,AUC值达0.732,明显超越传统方法,为制药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化决策工具,有望显著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随着智能代理AI的兴起,CIO必须调整IT战略重点、降低新安全风险并为员工重新培训技能。75%的CIO将在AI和机器学习项目上投入更多时间。IT部门需要从管理基础设施转向编排智能化,在每个业务流程中嵌入AI代理。CIO应重新考虑人机协作模式、多学科敏捷团队演进、IT治理职能重新定位,以及培养AI数据质量专家、AI诊断师等新兴角色技能。
这项由南京大学团队开发的FASB技术让AI学会了"察言观色"和"知错能改"。通过实时监控AI内部状态并动态调整干预强度,该方法在多个测试中将AI回答准确率提升了近50%。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引入了回退机制,让AI能在发现问题时"重新来过",显著提升了回答质量。该技术在教育、客服、内容创作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