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园丁浇灌,修剪塑形,花草才能得以丛生。老师们的付出,不仅仅体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上,在高考季更能体现。对于老师、学生而言,高考这几天是具有挑战性的,多年的教学成果将在这一天得到集中的表现。而他们的辛勤付出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考这几天学生们的 “破茧成蝶”。
煎熬的2019年高考结束了,终于让老师暂时歇一口气,卸下重任,但“高考年年有,老师岁岁与相随”,耗时耗力的教学工作仍担在老师的肩膀上。如何才能够更高效率地展开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让老师的肩膀更轻松,这背后和另外一个故事有关……
在《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电影当中,英雄似乎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回到现实社会,秉承着“传道、授业、解惑”使命的老师,又何尝不是英雄?智慧课堂的出现,是否能够帮助老师,让老师不再“单打独斗”?
曾几何时的雾霾天,让本应该在上课的教室空无一人。但是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进度却不能因此而停止。
当下信息化手段能否帮助解决老师的痛点?如何才能打破教室的边界、让学习继续?
这种种问题的抛出,也一度让教育一线工作者陷入深深的思考。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李永乐老师和他的同事们,就有着相同的困惑。在面对停课的情况时,老师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大家尝试使用各种网络直播手段“助教”,比如在微信群、网络直播平台等方式,来实现继续教学。李永乐老师则选择尝试在西瓜视频上录制教学视频。
风趣幽默的教学视频在网络上点击量达上千万,他开始在网络上走红。这不仅让自家学生尝到了信息化手段带来的甜头,也给来自全国的学生,甚至已经毕业的成年人带来了知识。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简单的“停课不停学”,但或许可以用一种叫“智慧课堂”的方式来最终实现。
智慧课堂成趋势
想象一下,老师在自己的办公室就能掌握学生的课堂情况,进行在线训课,“班主任背影杀”或成为历史;老师上课时使用智能交互平板,不需要走来走去,两个手指同时接触大屏,让上课也成为一件有趣的事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轻松接收课件,信息分享更高效;信息化管理员随时随地就能够掌握所有教室的设备及故障信息,实行远程设备控制......
以上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都是智慧课堂目前能够“助教”的场景。
具体来说,智慧课堂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AI、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智能化校园系统。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显示,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全国有6000万名师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
显然,智慧课堂已成为当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在谈到这一趋势时,来自于英特尔物联网销售市场部中国区总监谢青山认为,打造智慧课堂,不单单是教育装备的更新匹配。教育2.0时代下建立智能教育新生态,需要从端到端突破教育瓶颈,加快智慧课堂布局。搭建起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三位一体的端到端的智慧教育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即推进云计算进入校园、推进边缘计算进入教室,推进个人电脑进入课堂。
而针对李老师遇到的问题,目前具体有哪些产品实现落地,能够真正实现“助教”?来自国内教育信息化的领军企业,鸿合科技教育BG产品总监曾湘宁介绍道,老师可以通过远程课堂把教室里的画面,通过互联网直播到家长的手机或者电脑中,课堂的类型可以分为一对一家教模式或者课堂直播等模式。
不管是参与公开课的老师,还是生病在家的学生都可以用移动设备参与到课堂当中,从而打破了教育的地点边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信息化进入课堂后最大的帮助,就是增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曾湘宁说。
常态化应用解放教师
老师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比如,带学生复习时:老师:“什么冬梅?”学生:“马冬梅。”老师:“马什么梅?”学生:“马冬梅。”老师:“马冬什么?”学生:“马冬梅。”学生考试:“孙红雷”。
当然这样的网络段子有些夸张成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确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老师确实不易,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身体差点没累毁。“教师如厨”,李永乐老师提到教师这一行业时用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教师要想经营好一个课堂,做一道既营养价值高口味好的“大餐”不容易——除了课堂授课,课前备课、课后作业批改、学校管理、行政事宜、课程方案制定改等等方面都要打理好。
“一天两节课,一周至少8小时备课,遇到竞赛时还要拿出12分精力来准备。”在“备菜”上所耗尽的功夫,就已经让李永乐老师疲惫不堪。
针对备课难的情况,智慧课堂提供了与教材同步的备课资源,教师能够快速获得教学资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本身。“信息化手段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帮助使用者把重复性的工作做完。”曾湘宁说。
比如,最典型的重复性的工作之一——阅卷。智慧课堂中的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地帮助老师阅卷,实现自动快速阅卷,并形成一个统计报告,老师很快依据报告知道学生对这堂课掌握情况什么样,从而帮助老师减负,提高工作的效率。
智慧课堂能够真正的帮助老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大数据、AI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自动点名可以将点名时间缩短到几秒钟。那些“花样变声”、“替人答到”的日子一日不复返....另外还有自动排课、成绩跟踪等智慧教育应用都是教师工作的好帮手兼“配菜小哥”。
“装备到了珠穆朗玛峰,而应用还在洼地”,业内人士有人这样调侃。但鸿合却始终坚持常态化应用才能解决老师痛点。
谢青山表示,英特尔还与合作伙伴鸿合科技一起,将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一些常态化行为通过AI应用的形式来实现,比如举手抢答、击鼓传花、班里挑一。这些常态化应用将改变了传统的课堂互动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平台强大处理能力和数据分析,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调整教学思路,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
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存在,除了老师教学的常态化工作之外,校园中电子设备的运维也是关键。谢青山介绍道,英特尔教育端到端解决方案中的智慧校园可实现远程设备控制。校园依托了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平台的校园网平台,使得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或机房设备可统一在线管理,高效进行设备运维,让每个教室设备利用率达到最优。
技术加持教育天平
"您好,我是齐齐的父亲,齐刘海”,"我叫艾迪,我儿子叫爱迪生"。
以上对话是来自2019年春晚开心麻花的小品《占位子》,小品中上演了这么一幕:四位家长帮自己娃娃找位置,每个人都要让自己的娃坐在前排学霸区,抵制养老区,驱逐别人到隔离区。为自己的孩子在教室中占下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小品中马丽饰演的一位女家长直言自己家为了孩子,将家里的大别墅换成了五十平米的学区房。这真实反映了部分城市父母为了孩子择名校不惜花重金购买老破学区房的无奈。
单看一个小小的班级就存在这些教育不均衡的问题,更何况放大于整个社会呢。
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不仅存在于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城市内各校也大不相同——僧多肉少的名校竞争、天价学区房、甚至还有大学的“改名潮”。支教也曾是一代人的崇高理想,可现实总是很“骨感”。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人才流动性很强的时代,中西部偏远地区要想留住一个好老师真是太难了。
在今年四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其中,双师课堂技术的成熟为教育扶贫、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上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双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一节课由两个老师来上,一位名师进行教学,另一位助教老师辅助教学,大城市的优质资源,在大山里的孩子也同样能够享受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就是时代进步带来的教育方式的变革。
合理利用第一课堂视频资源,使得第二课堂的学生真正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双师课堂以更便利、更智能的技术和产品推动教育资源公平高效分配,赋能给一线的老师和学生。比如,英特尔教育端到端解决方案中的智慧教室可以利用云录播等设备提供高性能的音频和视频处理能力,实时推送授课视频到偏远地区学校,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鸿合看来,“智慧课堂让名师、名校的课堂不再神秘。”即使是偏远山区的孩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享受到高品质课堂的优质服务,推进国内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针对教育资源公平化的问题,现在双师课堂、远程教育是非常好的思路。“但说到底,技术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关键驱动力”,谢青山最后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推出 Copilot+ PC 标准,要求配备高性能 NPU,引发 AI PC 市场格局变化。英伟达虽在数据中心 AI 领域占主导,但在 PC 端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英伟达的 AI PC 策略、NPU 与 GPU 的竞争关系,以及未来 GPU 可能在 Copilot+ 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前景。
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025 年可能成为 AI 泡沫破裂的关键一年。尽管 AI 仍有望在多模态模型和自动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技术瓶颈、投资回报率下降、监管趋严以及环境和伦理问题等因素可能导致 AI 热潮降温。未来 AI 发展将更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
Google 推出名为 Titans 的新型 AI 架构,是 Transformer 的直接进化版。Titans 引入了神经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基于惊喜的学习系统,使 AI 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 AI 范式,推动机器智能向人类认知迈进一大步。
主动型 AI 是人工智能的下一次进化,它不仅能生成内容,还能自主决策和追求目标。这种 AI 可以设定自己的目标,制定策略并根据情况调整方法,实现真正的自主性。它将彻底改变机器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为人机协作开启新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透明度和伦理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