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鹜做业务,率真求实,励志有恒。任正非把这种精神称作‘傻’,我们也是真的有点‘傻’,一旦有了一个目标,会一直坚持做到底。所以归根到底,我们与华为的合作是一种文化契合,就像以前经历过的很多次挫折,看上去好像吃亏了,但实际上为了一个大的目标,通过互信最终都实现了。”中软国际董事局主席、CEO陈宇红这样评价双方多年的合作。
但有人也曾经质疑,中软国际业务收入近一半都与华为相关,这样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陈宇红的回答是,“中国软件百强企业中,把所有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华为软件相关收入进行对比,华为占到了一半。所以华为相关业务占到我们收入的一半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不是,反而说明我们没有在这个行业中与最优秀的企业发生业务关联。”
众所周知,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是国内大型综合性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具有极高的市场感召力和客户忠诚度,以领先的技术、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服务在中国IT行业享有极高的声誉。自成立以来,中软国际取得了业界瞩目的成就,并成为国内第一家专注于电子政务领域的IT服务商,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三十余家分、子公司。
在陈宇红眼中,华为做什么事情都会拿出一个标准,然后把标准一步一步提高,直到最好。回忆起当年的合作,陈宇红很感慨,“2011年开始谈合作,当时制定5年的商业计划时,我自己都不太相信。华为给出了一个数字,只要达到相关目标就能够达成这样的业绩,大概在第4年我们实现了,所以我觉得合作中相互信任是很重要的。包括我们现在与华为云的合作也在进一步发力,但我相信一定会共同把事情做好。所以我们在2017年7月与华为达成了同舟共济战略合作,这主要基于三大前提:文化一致、能力互补、生态整合。”
陈宇红认为,全球目前有很多云,其中有两朵面向企业用户的云最有前途,一个是微软云,另一个就是华为云,原因是中软国际几乎见证了华为云发展的整个历程,陈宇红讲到,“从初期的不确定判断,到后来大家一起去考察整个云市场的前景,乃至后来面向国内三万家软件企业开展的云相关业务来看,华为云绝对会在软件行业创造出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包括中软国际与华为共同开展的中国软件名城及云上软件园项目,已经能够把独立软件开发商从ISV转变成CSV,这本身就是一种赋能。而中软国际也开始从软件开发逐渐向云管理服务(CMP)方向转移。这些都要依托华为所打造的这朵云。”
另外,陈宇红也谈到,中软国际此前推出的“解放号”也基于华为云,首先解放号通过交易促成能力提升,并进行数据积累,这种方式必须要基于一定体量的云平台开展。而华为云无论是在工程规模,软硬件质量,还是行业广度方面,都正好满足了这样的需要。
在谈及与华为的合作基础时,陈宇红颇有深意的提出了“信仰”一词,把与华为的合作提高到了信仰的层面,用陈宇红的话说,“以前总感觉有没完成的事,这一辈子要干些什么,一件事还没干完,就想着还得干另一件事,但是今天跟华为一起好好干事就很安心,一下子心有所安了。”
之所以能够对华为达到信仰的程度,其实也是有原因的,陈宇红表示,“华为首先是全球领先的企业,是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因为中国软件业要想走出国门,享誉世界,必须要从提升产业的自身实力做起,这也是中软国际认同华为的最根本因素之一,我们在面对技术性难题,阶段性挫折的时候,只要抓住这个最根本的基础,那么一切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另外,陈宇红认为,在这个基础之上,华为还具备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包括投资是面向全栈、全场景,以及渠道,对客户的通达与赋能,整个业务都是综合性的,这就给其他企业一个共同做大做强的基础。同时,华为也会严格考核合作者自身的能力,比如你的企业初期规模不大,但在这个领域中能够很快体现出前期价值,通过双方合作很快可以把市场做大;但做大市场后,你的企业是否还能够跟上这样的发展节奏,这些都是双方共同思考的问题。所以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中软国际与华为的合作已经从最初的信念级上升到了信仰级程度。
面对华为此前一贯提倡的“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的企业发展理念,陈宇红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提出这种口号的企业是给自己选择了一条没有退路的发展之路,这就是任正非提出爬珠峰一定要爬北坡,北坡和南坡在难度上不可同日而语,选择北坡就是不给自己留生路,但是一旦爬上去就是真英雄。所以“三不”就标志着华为要专心致志地在平台搭建、产品赋能、生态构建方面一战到底,这也给合作伙伴带来了极大信心,所以现在我们才能看到华为在芯片、算力等方面的不断发力与成长。”
最后,还是回到那个最根本的问题“信仰”,陈宇红讲到,“中软国际与华为三观契合,所以我们同舟共济,很多时候双方的合作从前期看并不赚钱,但却很有价值,甚至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双方具备信仰级的合作基础,因为双方认识到合作不仅仅是赚钱,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经营,现在看似吃亏的事情,未来再看或许就成了吃亏是福。”而这种执着和认真或许在我们今天常常被说成‘傻’,但正是这种‘傻’让中软国际与华为最终走到了一起。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许多CIO在实施AI战略时因良好初衷反而导致失败。专家指出,仅为AI而做AI会浪费资金且无实际成果,应先评估业务价值。CIO常见错误包括:让风险规避型利益相关者施加过度限制、仅依赖现成AI工具而不深度整合、在人员和流程问题未解决时强推技术转型。成功的关键是确保AI解决方案真正节省时间并带来业务价值,需要有权威的负责人推动决策,同时不惧怕小规模试错,快速迭代改进。
谷歌研究院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习人类眼动轨迹来提升视觉问答能力。该技术像训练侦探一样教会AI关注图像中的关键区域,准确率提升3-10%。研究发表于CVPR 2024,在教育、医疗、无人驾驶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AI向人类智慧靠近开辟了新路径。
Kahoot是一个基于游戏的学习平台,涵盖科学、历史、地理、英语和数学等领域。该平台于2023年推出AI功能,AI生成器可从主题、文档、网站或视频链接即时创建互动学习体验,帮助教师减少备课时间,让学习更具吸引力和个性化。平台支持50种语言,拥有120亿用户,还提供翻译工具和AI驱动的学习推荐功能。
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团队通过脑电图技术发现,当人们体验虚假听觉(即"听到"实际不存在的语音)时,大脑的神经活动模式与听到真实声音时几乎相同。研究揭示了大脑会根据语言经验和上下文自动"填补"缺失的语音片段,这一发现对理解听觉障碍、改进助听设备以及开发更智能的语音识别系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