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近日,全球领先的软件智能公司Dynatrace宣布,作为Dynatrace一体化软件智能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基础架构监控解决方案将作为单独产品直接面向客户。Dynatrace云基础设施监控解决方案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专为云基础架构量身定制,从而有效地实现针对云基础架构和容器的一体化、自动化性能监控。
相较于以往需要多重选择、采用多工具,必须人工进行干预的方式,Dynatrace通过自动发现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云基础架构监控解决方案,不仅让企业从更加简便的部署中受益匪浅,而且能进行精准、具有可操作性的深入分析。该方案提供了准确无误的根源问题分析功能,既能减少告警风暴误报,又能提升整个云环境的可视化能力和自动化问题识别能力。
Dynatrace 产品高级副总裁 Steve Tack 表示:“传统监控工具需要通过手工方式进行数据集成,产生报表,并且只能临时应付IT运营团队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深受告警误报所困,并且“孤岛”方式监控的视图也不再适合如今的复杂云环境,企业亟需采用一体化方式来监控云平台并支持其基础架构。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Dynatrace 云基础架构监控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完整统一的监控视图,自动深度整合关联各种云监控所需的功能,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为 IT 运营和DevOps团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Dynatrace云基础架构监控解决方案以云原生的方式自动监控容器以及其中运行的微服务,无需手工对容器本身进行插装,其分析内容则包括对各项服务器指标的全方位可视化,涵盖 CPU、内存、网络性能以及在这些主机中运行的进程,其中包括虚拟组件。依托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自带的日志分析功能,Dynatrace云基础架构监控解决方案可收集到所有相关的日志文件,利用所有这些关联指标及信息,并作为其交易过程上下文背景进行深度关联问题分析,从而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以便做出快速的决策。
Docebo公司的基础设施架构师 Andrea Spoldi 表示:“在 Docebo 的云迁移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基础架构监测工具很难应对由云计算规模和动态化特性带来的复杂问题。Dynatrace 改变了我们监控应用和基础架构的方式。现在,我们已将各种工具融为一体,得到了云环境的统一视图,该视图始终与系统最新状态保持同步,并能为我们提供颇有价值的实时深入分析。”
根据企业云应用的需求,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一直是Dynatrace所致力的方向。Dynatrace云基础架构监控解决方案具备了深入云基础架构层的全方位可视化能力,涵盖公共云、私有云及混合云环境。目前,Dynatrace与全球大多数主流云技术厂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意味着无论企业用户使用的是 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云平台,还是 Pivotal、Redhat OpenShift、Kubernetes,依托 OneAgent 插装技术、同时接入强大的 API 功能, Dynatrace 都能为企业提供涵盖各种环境的单一分析源,进而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的云基础架构监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uminary Cloud宣布完成7200万美元B轮融资,专注开发"物理AI"技术。该公司云原生平台可将仿真速度提升100倍,利用物理信息模型实时预测汽车、飞机等产品性能。公司推出针对特定行业的预训练模型,包括与本田合作的汽车设计模型和与Otto航空合作的飞机开发模型。融资由西门子风投领投,将用于扩大研发团队和市场销售。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通过MotionBench发现,当前最先进的AI视频理解模型在精细动作理解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准确率不足60%。他们提出的通过编码器融合技术TE Fusion有效改进了这一问题。这项研究揭示了视频AI理解的基础能力缺陷,为该领域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伦敦量子动态科技公司宣布交付业界首台采用传统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量子计算机。该系统已安装在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使用标准化300毫米硅晶圆,是首台自旋量子比特计算机。系统采用CMOS技术,占地约三个19英寸服务器机架,具备数据中心友好特性。公司开发的可扩展瓦片架构支持大规模生产,未来可扩展至每个量子处理单元数百万量子比特,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机构推出OVO-Bench评测体系,首次系统评估视频AI的在线理解能力。研究发现当前最先进的模型如GPT-4o在实时视频理解任务中表现远不如人类,缺乏时间感知、实时记忆和主动响应能力。该研究为智能家居、在线教育、医疗监护等实际应用场景的AI升级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