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019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基础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蒋江伟首次披露出了阿里云“被集成”成绩单:阿里云已累计对外开放了1万多个API服务,涵盖了95%以上的云产品,每天客户和合作伙伴对阿里云API的调用量已经达到了百亿次的规模,并且每年仍然在以100%+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被集成”的战略下,如何更好地满足各个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客户需求,有巨大的商机。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3000家合作伙伴深度集成了阿里云开放平台的API能力。
以联蔚信息为例,其一直基于阿里云开放平台OpenAPI能力为客户构建企业CMDB 中心。伴随着与阿里云API集成度地逐渐提升,其为客户部署100台虚机(包括监控、日志、网络安全规则等)的时间,由原来的30个人天,压缩到现在的10-15分钟,极大地提升了资源创建、部署的效率。
云栖大会期间,阿里云还发布推出了两大企业IT治理产品:配置审计、资源管理。其中配置审计可帮助企业客户了解资源配置的历史变更详情,轻松实现合规审计规则的配置,来监控资源部署和资源配置的合规性。而资源管理工具则包含资源组和资源目录等产品集合,支持客户按照业务需要搭建适合的资源组织关系,同时与财资托管功能集成,让企业能够进行统一的结算和付款。有了这两个全新产品,再配合阿里云已有的身份和权限管理(访问控制RAM)、操作审计、财资管理等产品,将提供给企业全面的平台级云上IT治理能力,助力企业加速上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阿里云支持的开源工具阵营又添猛将,在已经支持Terrform/Ansible/Packer/Vault/Bosh的基础上,此次又宣布全面集成开源工具Spinnaker,用户可借助Spinnaker来管理阿里云的服务器、网络等产品并实现对应用部署流程的自动化编排。
随着阿里云开放平台对外提供的产品API和企业IT治理能力的进一步丰富,蒋江伟表示,“开发者将会有更多的创意、更多好的想法基于开放平台长出来,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数字化转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传统数据工程面临数据质量差、治理不善等挑战,成为AI项目的最大障碍。多智能体AI系统通过协作方式正在彻底改变数据准备、治理和应用模式。Google Cloud基于Gemini大语言模型构建协作生态系统,让不同智能体专门负责数据工程、科学、治理和分析等任务。系统通过分层架构理解组织环境,自主学习历史工作流程,能够预防问题并自动处理重复性任务,大幅提升效率。
中科大团队开发出LongAnimation系统,解决了长动画自动上色中的色彩一致性难题。该系统采用动态全局-局部记忆机制,能够为平均500帧的动画进行稳定上色,性能比现有方法提升35-58%。核心创新包括SketchDiT特征提取器、智能记忆模块和色彩优化机制,可大幅提升动画制作效率。
微软推出Copilot调优功能,让企业通过低代码工具利用自动化微调技术训练企业数据。与基于公开数据的通用AI模型不同,企业需要理解内部数据和流程的专业化模型。Gartner预测专业化GenAI模型市场将在2026年翻倍至25亿美元。这些模型通常基于开源模型构建,部署为小语言模型,提供更好的成本控制和数据安全性,同时更易符合欧盟AI法案要求。
南开大学团队开发出DepthAnything-AC模型,解决了现有AI距离估算系统在恶劣天气和复杂光照条件下性能下降的问题。通过创新的扰动一致性训练框架和空间距离约束机制,该模型仅用54万张图片就实现了在雨雪、雾霾、夜晚等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距离判断,同时保持正常条件下的优秀性能,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等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