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019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基础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蒋江伟首次披露出了阿里云“被集成”成绩单:阿里云已累计对外开放了1万多个API服务,涵盖了95%以上的云产品,每天客户和合作伙伴对阿里云API的调用量已经达到了百亿次的规模,并且每年仍然在以100%+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被集成”的战略下,如何更好地满足各个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客户需求,有巨大的商机。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3000家合作伙伴深度集成了阿里云开放平台的API能力。
以联蔚信息为例,其一直基于阿里云开放平台OpenAPI能力为客户构建企业CMDB 中心。伴随着与阿里云API集成度地逐渐提升,其为客户部署100台虚机(包括监控、日志、网络安全规则等)的时间,由原来的30个人天,压缩到现在的10-15分钟,极大地提升了资源创建、部署的效率。
云栖大会期间,阿里云还发布推出了两大企业IT治理产品:配置审计、资源管理。其中配置审计可帮助企业客户了解资源配置的历史变更详情,轻松实现合规审计规则的配置,来监控资源部署和资源配置的合规性。而资源管理工具则包含资源组和资源目录等产品集合,支持客户按照业务需要搭建适合的资源组织关系,同时与财资托管功能集成,让企业能够进行统一的结算和付款。有了这两个全新产品,再配合阿里云已有的身份和权限管理(访问控制RAM)、操作审计、财资管理等产品,将提供给企业全面的平台级云上IT治理能力,助力企业加速上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阿里云支持的开源工具阵营又添猛将,在已经支持Terrform/Ansible/Packer/Vault/Bosh的基础上,此次又宣布全面集成开源工具Spinnaker,用户可借助Spinnaker来管理阿里云的服务器、网络等产品并实现对应用部署流程的自动化编排。
随着阿里云开放平台对外提供的产品API和企业IT治理能力的进一步丰富,蒋江伟表示,“开发者将会有更多的创意、更多好的想法基于开放平台长出来,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数字化转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许多CIO在实施AI战略时因良好初衷反而导致失败。专家指出,仅为AI而做AI会浪费资金且无实际成果,应先评估业务价值。CIO常见错误包括:让风险规避型利益相关者施加过度限制、仅依赖现成AI工具而不深度整合、在人员和流程问题未解决时强推技术转型。成功的关键是确保AI解决方案真正节省时间并带来业务价值,需要有权威的负责人推动决策,同时不惧怕小规模试错,快速迭代改进。
谷歌研究院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习人类眼动轨迹来提升视觉问答能力。该技术像训练侦探一样教会AI关注图像中的关键区域,准确率提升3-10%。研究发表于CVPR 2024,在教育、医疗、无人驾驶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AI向人类智慧靠近开辟了新路径。
Kahoot是一个基于游戏的学习平台,涵盖科学、历史、地理、英语和数学等领域。该平台于2023年推出AI功能,AI生成器可从主题、文档、网站或视频链接即时创建互动学习体验,帮助教师减少备课时间,让学习更具吸引力和个性化。平台支持50种语言,拥有120亿用户,还提供翻译工具和AI驱动的学习推荐功能。
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团队通过脑电图技术发现,当人们体验虚假听觉(即"听到"实际不存在的语音)时,大脑的神经活动模式与听到真实声音时几乎相同。研究揭示了大脑会根据语言经验和上下文自动"填补"缺失的语音片段,这一发现对理解听觉障碍、改进助听设备以及开发更智能的语音识别系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