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与服务频道消息: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战仍在继续,连日来,多地政务热线迎来大波问询市民,客服后台承担了巨大的接待压力,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日夜奔忙,同样面临人力不足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省市紧急上线了智能化疫情防控系统,让机器人承接在线咨询、网络问诊、重点群体关怀等任务。
1月27日,“浙里办”APP上线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专门平台——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记者从浙江省了解到,在这个平台提供服务的是阿里巴巴达摩院最新研发的“智能疫情机器人”。
△ 智能疫情机器人在“浙里办”的入口
“浙里办”是浙江省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用户从APP首页进入平台,就可以在“主动申报与疫情线索提供”、“ 浙江省互联网医院新型肺炎通道”、“网上智能问诊与人工服务”等模块中选择相应服务。
记者试了试“网上智能问诊与人工服务”,后台机器人几乎能够秒答所有疫情问题,比如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浙江省定点医院都有哪些,怎么选用口罩、怎么检查口罩的气密性、口罩用完了如何处理等等。
△ 智能疫情机器人在(黑龙江省)健康龙江服务平台上的入口
“疫情当前,防控一线人员紧缺,如何依靠有限的人力准确及时地回应公众关切、做好一线服务,是地方政府非常关心的事。”智能疫情机器人项目负责人、阿里巴巴达摩院资深总监赵昆介绍,了解到这一需求后,研发团队在 1月22日紧急召开电话会议,居家办公的几十名工程师主动参与到这一公益项目,彻夜加班,用5天时间推出了智能疫情机器人。
借助卫生部门提供的知识包,达摩院团队让机器人学习了与疫情相关的专业知识,经过连续多个通宵的测试和调优,机器人已能答复大部分常规问询。在后台,机器人与人工客服协作办公,机器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转交人工。上线第一天,浙里办的网上智能问诊服务对用户咨询的解决率超过92%。
△ 智能疫情机器人在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的入口
据悉,智能疫情机器人同时支援了浙江、黑龙江、山东济南等地。在济南,机器人还提供呼叫服务,帮助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随调。借助强大的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自然语音合成等技术,机器人能够准确理解人类语言,并从智能知识库获取信息,反馈给通话人。通话双方可以有多轮对话,机器人也不怕被中途打断。由此,部分一线人力得到释放,得以更好地服务最需要的人群。
疫情发生以来,阿里巴巴集团及旗下业务部门先后通过多种方式驰援疫情防控战。阿里巴巴设立了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支付宝推出“疫情服务直通车”,设立专题页面,汇总了不用出门也能享受的“问查看吃买办”6类服务:天猫精灵每天为所有用户播放疫情防控信息,播报实时疫情资讯和健康防护知识,其百科问答针对疫情设立的问答服务日均访问量达到10万以上。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了突破性的科学推理数据集MegaScience,包含125万高质量实例,首次从12000本大学教科书中大规模提取科学推理训练数据。该数据集显著提升了AI模型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七个学科的推理能力,训练的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超越官方版本,且具有更高的训练效率。研究团队完全开源了数据集、处理流程和评估系统。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