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vind Krishna正式上任的第一天,就为IBM下一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即混合云和人工智能。他将这视为继主机、服务、中间件之后,IBM史上的第四个平台,并且将比前三大平台的发展“更长久”。在给全体IBM员工的信中,Arvind Krishna写道:“IBM已经在主机,服务和中间件领域建立了持久的平台,现在正在打造混合云这第一更加长久的第四个平台。从长远来看,混合云路径对客户而言是最灵活和最经济高效的,再加上IBM深厚的专业知识,只有 IBM 能够帮助客户充分发挥混合云业务模式的潜能。“
这样的明确定位不仅仅出于对IBM自身优势的考量,更重要的是,来自客户的需求。“我们认为,现在所有客户都有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强烈需求,而这个过程,正是基于混合多云架构和AI的深度和规模化应用。”在日前接受采访时,IBM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总经理缪可延向记者解释。
IBM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总经理 缪可延
那么,客户的需求从何而来?Arvind认为,有四个根本原因推动了对混合云架构的采用:第一,是历史沿革,在企业发展历程中,为了满足各种复杂工作负载的需要,企业会构建各种不同类型的IT基础设施。长此以往,公有云、私有云和本地数据中心就会同时存在;第二,是自由选择,为了不被单一供应商锁定,企业会选择不同的供应商,同时也会选择不同的IT环境来满足业务需要;第三,是物理距离,为了加快响应速度,除了云端环境,企业会开始布局边缘计算,从而收集无处不在的数据;第四是,是法律规定,也是安全合规的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政策框架,促使企业不得不采用多种IT架构,实现混合布局。
IBM抢占混合多云赛道的“底气”
“当然,现在的世界真的是平的,没有什么知识、信息需要层层传达,你知道的同时,别人也知道了。”缪可延说。言外之意,IBM所认定的趋势,也将是其他云服务商的“必争之地”。所以,IBM想要成为其中的引领者,就必须“有资可谈”。
从几方面来看。首先,IBM一直以来都有个核心优势,就是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云计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据统计,在绝大多数企业中,仍然有80%的应用还未上云,并且这些应用才是真正的关键性业务负载。所以,进入下一阶段,比拼的就是谁能更懂企业的这部分关键业务,能更可靠、可控、智能地帮企业实现关键性业务负载的云化。“这么多年来,IBM无论是技术架构还是服务力量,我们的所有团队都对企业的业务有着充分的理解,而这些经验和专业知识积累,就是我们的强项。”缪可延表示。
其次,IBM还有另一个“底气”,就是红帽。在混合云领域,IBM本身是这一理念的最早提出者之一,再加上红帽在企业级开源领域的领导地位,势必是“1+1>2”的结果。从目前来看,凭借各自的优势,双方联合打造了业界唯一的混合云平台,而在这基础上,IBM也有把红帽OpenShift的能力扩散到公有云、私有云、本地数据中心、边缘计算环境的意思,这意味着,所有的计算环境都会被连接起来,并且将形成巨大的联动效应,对企业、行业甚至产业的数据应用意义重大。
在具体的产品交付方面,IBM去年推出了IBM Cloud Paks,从应用、数据、集成、自动化、多云管理和安全等维度提供了预集成的软件和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所基于的就是OpenShift,能够支持企业随时随地部署和运行相关应用。在今年的Think大会上,IBM还进一步发布了IBM Cloud Satellite 的技术预览版。根据官方说法,它是真正意义上的行业专业化分布式云平台,可以在最合理的位置运行工作负载,一键即可读取丰富的云服务目录,并部署由API驱动的云服务。与此同时,通过单一控制面板、通用身份和通用访问管理,它还拥有精简服务可见性和控制权的功能。
再往外延伸,IBM的目标还有“边缘端”。缪可延表示,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任何的边缘端都可以进行数据处理,这其中产生的数据洞察将对整个业界带来非常大的改观。所以,一向具有前瞻性的IBM自然也不会放过这块“蛋糕”。 在这一领域,IBM今年主要发布了两款产品,一是业界首个能够为边缘计算提供自主管理解决方案的IBM边缘计算应用管理器,它能够把人工智能的分析能力延伸到边缘端;二是由IBM和红帽联合开发的IBM电信网络云管理器,它能够为电信工作负载提供具有虚拟和容器功能的智能自动化和编排技术。
充分发挥AI优势,化解企业运营难题
所以,从本地数据中心到公有云、私有云,再到下一步的边缘计算。企业面临的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IT环境。而据统计,目前在全球平均每个企业会使用5个云,有些甚至使用12个或更多的云。随着边缘端的接入,如果无法进行统一管理,IT的运维管理工作将难上加难。“这意味着,很多运维的状况会出现,如果不能做到提前预测、预防、实时管理,会出现很多问题。”缪可延解释说,“因此,IBM希望能把AI的能力运用在这之上,我们称之为‘AI for IT’,就是用自动化干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所谓的“AI for IT”,指的是IBM刚刚在Think Digital大会上推出的IBM Watson AIOps,运用AI技术,使企业能够自动化地对IT异常事件实时进行自我检测、诊断和响应,提前预测和防备。
而作为此次发布的一部分,IBM还宣布了IBM云现代化(Cloud Modernization)服务的一项新能力:人工智能应用现代化加速器(Accelerator for Application Modernization with AI),帮助客户在应用现代化的过程中降低总体工作量与成本。该项能力提供一系列工具来优化端到端现代化过程,加速对各种架构和微服务选项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该加速器采用持续学习和可解释的人工智能模型,以适应客户偏好的软件工程实践,并与技术和平台的发展保持同步。
在IBM看来,自动化是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除了IT运营自动化之外,为了帮助企业CIO在新环境中更游刃有余地进行运营, IBM还推出了一系列新升级的能力,用于帮助实现企业业务规划自动化、业务运营自动化和呼叫中心自动化,并且,这些能力都基于IBM Cloud Pak运行在云端。
其中,IBM Cloud Pak for Data发布了一系列功能更新,包括能帮助用户实现业务规划、预算及商业预测自动化的IBM Planning Analytics,以及诸如IBM InfoSphere Master Data Connect 这样的DataOps能力,允许用户访问在本地环境下的MDM部署;IBM Cloud Pak for Automation通过升级更新,可以帮助企业更轻松地创建人工智能“数字员工”自动化解决方案,更便捷地获取数据、实现任务自动化和业务路线设计,辅助企业员工完成日常工作;IBM Watson Assistant作为重要的AI工具也进行了更新,不仅拥有无需开发就能部署的预置用户界面,还采用了基于用户体验的最佳实践设计,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复杂的知识密集型交互进行智能自动化,并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满意度。
“最关键的问题,其实不在于我们的技术有多炫,企业用了多少朵云,而是,我们能不能用最小的成本帮助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造最大的价值。”缪可延强调,“就像Arvind说的,我们一定要让用户痴迷喜爱我们的技术和方案,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这是很高要求,但我相信这是一个趋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后来广为人知的“云上奥运”这一说法,正是从这一刻起走上历史舞台。云计算这一概念,也随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乘云科技CEO郝凯对此深有感受,因为在2017年春节过后不久,他的公司开始成为阿里云的合作伙伴,加入了滚滚而来的云计算大潮中。同一年,郝凯带领团队也第一次参加了阿里云的“双11”活动,实现了800万元的销售业绩。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变革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作为智能世界和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数据中心也迎来了蓬勃发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