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阿里云宣布推出第七代ECS、POLARDB-X数据库、视觉智能开放平台等重磅新品,在性能、稳定性和开发效率上继续领跑全球。此外,阿里云还发布了新一代数据中台、混合云管理平台、云原生数据仓库等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这些产品均已在阿里云官网上线。
更强大的基础设施意味着更快的算力和更稳定的吞吐。基于阿里云自研的神龙服务器架构,第七代阿里云ECS的算力比上一代提升了160%,最大支持192个vCPU,吞吐能力提升了一倍,并在存储转发能力、延时、稳定性上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50G×2的网络架构对网络性能带来的提升,在相同收发包速率下传输带宽提升了近5倍,更适用工业仿真设计、芯片设计、基因分析、在线游戏、影视渲染等场景。基于神龙架构,阿里云还升级了容器服务的算力,同等条件下,新一代容器服务可为客户缩减50%的计算成本。
基于云原生一体化架构设计,阿里云自研的分布式数据库PolarDB-X可支撑千万级并发规模,专注解决海量数据存储、超高并发吞吐、大表瓶颈以及复杂计算效率等瓶颈问题。PolarDB-X也是阿里巴巴核心系统正在使用的数据库。PolarDB-X连续多年稳定支撑了天猫双11,在1秒钟内系统负载增加了135倍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定,峰值TPS达8700万次,但成本仅为传统数据库的 1/6。
AI技术在新冠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达摩院的CT影像分析技术可在20秒内准确判读(计算时间最短仅2秒),准确率达99%。此外,快速全基因测序,疫情趋势预测及口罩佩戴规范性检测,都为疫情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天这些能力都将通过阿里云视觉智能开放平台对外提供,涵盖医学影像识别、OCR、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13个大类。首期推出100多项视觉AI算法,通过API接口一秒即可接入,为政企、开发者提供一站式视觉AI技术。过去一年内,已有超过100万客户使用阿里云AI技术,核心技术日均调用超过1900亿次。
作为企业数智化的基石,阿里云数据中台做了全新升级,从电商走向零售、金融、政务等领域。新版Dataphin实现了自助化、服务化、轻量化;Quick BI与钉钉打通,拿着手机即可随时随地,智能决策;上新的Quick Audience和Quick A+,分别定位于智能增长实现“全方位洞察、多渠道触达”,及跨多端的全域应用洞察。
自2015年推出首个混合云解决方案以来,阿里云就不断将在公共云修炼的内功通过混合云、专有云形态输出给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此次阿里云推出专有云敏捷版,可基于VMware等平台部署,最低3台服务器起步,几个小时即可完成基本部署,复杂场景下成本可缩减20%以上。目前,阿里云混合云支持超过70款云产品,全新推出的阿里云混合云管理平台,提供了企业级的云管理入口,实现精准、高效、智能的混合云统一管理,让企业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也能获得“双11”的智能指挥系统。
未来每一家企业都将在云上构建数据仓库与数据湖。阿里云推出新一代云原生数据仓库,基于创新的技术架构,支持PB级数据关联分析和实时查询,实现离线、实时、分析、服务一体化。同时,阿里云宣布推出云原生数据湖解决方案,可实现一种存储多种计算,激发企业数智动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IT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支撑,IT服务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代ITSM平台已从简单的帮助台发展为复杂的管理系统,集成了工单跟踪、资产管理、性能监控等功能。这些平台的核心是工单门户,确保请求得到及时处理。许多产品强调自助服务功能和AI集成,通过智能路由、预测分析和生成式AI来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本文详细介绍了21款主流ITSM工具,帮助企业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
浙江大学等联合研究发现,AI强化学习效果取决于"模型-任务对齐"程度。当AI擅长某任务时,单样本训练、错误奖励等非常规方法也有效;但面对陌生任务时,这些方法失效,只有标准训练有用。研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证实,这种"舒适圈"现象比数据污染更能解释训练差异,为AI训练策略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思科与英伟达、VAST Data合作推出安全AI工厂,整合服务器、GPU和存储设备为企业提供一体化AI基础设施。该方案采用融合基础设施形式,以AI POD作为核心组件,搭载英伟达RTX PRO 6000 Blackwell GPU和思科UCS服务器。存储方面支持NetApp、Pure Storage或VAST Data产品。VAST声称其InsightEngine能够加速RAG管道,将响应延迟从分钟级降至秒级,支持企业级智能体AI应用。
巴赫切希尔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五种不同规模YOLO模型的量化鲁棒性测试发现,静态INT8量化虽能带来1.5-3.3倍速度提升,但会显著降低模型对噪音等图像损伤的抵抗能力。他们提出的混合校准策略仅在大型模型处理噪音时有限改善,揭示了效率与鲁棒性平衡的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