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IDC 公布了的2019年下半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市场厂商份额数据。报告显示,在公有云模式中,阿里云市场份额达50.7%,位居国内第一,超过2至5位的总和。而在公有云+传统部署模式下,阿里云也首次超越老牌传统数据库厂商,位居首位。
作为三大基础软件之一,数据库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关系型数据库仍然是中流砥柱,但在形态上,云原生数据库已取代传统数据库成为市场主流。IDC预计到2024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市场规模可达到271亿元,其中采用公有云部署的关系型数据库市场规模可达到178.21亿元。
阿里云是国内最早推出云数据库的厂商之一,至今为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布局,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库生态工具和云数据库专属集群5大板块。
与传统数据库不同,阿里云自研的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采用存储计算分离、软硬一体化设计,既拥有分布式设计的低成本优势,又具有集中式的易用性,能满足大规模应用场景需求。目前,PolarDB系列已成长为阿里云增速最快的产品之一,其分布式版本PolarDB-X也在阿里巴巴线上核心系统广泛使用,连续多年稳定支撑天猫双11,在1秒钟内系统负载增加了135倍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定,峰值TPS达8700万次,但成本仅为传统数据库的1/6。
此外,在数仓领域,阿里云自研云的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具备良好的弹性、高可用、扩展性以及生态兼容性,可满足从数据处理和分析向实时化与在线化演进和变革。在TPC最新发布的事务与分析混合负载TPC-H基准测试中,AnalyticDB刷新了TPC-H 30TB性能榜单世界纪录,相比第二名性能提升290%。
市场份额第一的背后是用户的满意。目前已有超过10万企业用户的选择阿里云数据库,40多万个数据库实例迁移到阿里云上。中国联通就通过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PolarDB-X等技术,重构了中国联通的核心IT架构,实现了对中国联通3.6亿用户的无缝“广覆盖”,成为全球最大的云上BSS系统;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则通过PolarDB-X支撑信用卡、借记卡等关键业务;国税总局则采用阿里云AnalyticDB实现了全国税务实时分析,推动个税系统改革。
目前,阿里云已经稳居亚太云数据库市场份额第一,客户包含政务、零售、金融、电信、制造、物流等多个领域的龙头企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企业面临引入AI的机遇与挑战。管理层需要了解机器学习算法基础,包括线性回归、神经网络等核心技术。专家建议从小规模试点开始,优先选择高影响用例,投资数据治理,提升员工技能。对于影子IT现象,应将其视为机会而非问题,建立治理流程将有效工具正式化。成功的AI采用需要明确目标、跨部门协作、变革管理和持续学习社区建设。
这项由东京科学技术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的研究提出了UMoE架构,通过重新设计注意力机制,实现了注意力层和前馈网络层的专家参数共享。该方法在多个数据集上显著优于现有的MoE方法,同时保持了较低的计算开销,为大语言模型的高效扩展提供了新思路。
美国垃圾收集行业2024年创收690亿美元,近18万辆垃圾车每周运营六至七天,每日停靠超千次。设备故障成为行业最大隐性成本,每辆车年均故障费用超5000美元。AI技术通过实时监控传感器数据,能提前数周预测故障,优化零部件库存管理,减少重复维修。车队报告显示,预测性维护每辆车年节省高达2500美元,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可靠性。
小米团队开发的MiMo-7B模型证明了AI领域"小而精"路线的可行性。这个仅有70亿参数的模型通过创新的预训练数据处理、三阶段训练策略和强化学习优化,在数学推理和编程任务上超越了320亿参数的大模型,甚至在某些指标上击败OpenAI o1-mini。研究团队还开发了高效的训练基础设施,将训练速度提升2.29倍。该成果已完全开源,为AI民主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