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尚未达到奇点——即技术发展超越人类知识并可能毁灭世界或拯救世界的假想时间点。今天,在最新发布的路径图中,IBM涉及了一种可能达到这种奇点的技术,并为之设立了宏伟的目标。这种技术就是:量子计算。
IBM的路径图详细说明了蓝色巨人(IBM)计划如何在短期内交付一种量子处理器,到2023年底,该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将超过1000量子比特。
目前,IBM最快的处理器最高可达到65量子比特,而英特尔当前最快的量子处理器则可达到49量子比特。正如英特尔指出的那样,适当的量子处理使用“叠加和纠缠可能使计算达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并行度。”
这款计划将在2023年推出的量子处理器被称为IBM Quantum Condor,它不仅要能够提供极快的处理能力,还需要支持技术。简单说就是IBM在开发冰箱,但这个冰箱不仅仅是制冷设备。为了冷却Quantum Condor,IBM已经开发了一种“稀释冰箱,其体积比目前市售的所有冰箱都要大”。
IBM的路径图中还详细列出了Condor(秃鹰)的发展路线——该公司以鸟类的名字为其芯片命名。该公司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提供65量子比特的Hummingbird(蜂鸟)芯片,性能高于目前27量子比特的Falcon(猎隼)芯片。该公司计划在2021年提供127量子比特的Eagle(老鹰)芯片,并在2022年提供433量子比特的Osprey(鱼鹰)芯片。
2023年之后,情况可能会变得令人惊叹,也可能会令人惊恐,这都要取决于这种奇点对社会会产生何种影响。IBM描述了通往100万量子比特甚至更高性能的路径。由于摩尔定律并不适用于量子计算,因此其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增长可能永无止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甲骨文云基础设施与xAI达成合作,OCI将为企业客户托管xAI的Grok模型。此次合作使Grok 3等模型可供以数据为中心的客户群进行训练和推理,支持Nvidia和AMD加速器。OCI采用独特的AI策略,专注于企业数据需求,保持模型和工具的不可知论立场,让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专注于提供工具,而OCI确保体验的无摩擦、高性能和安全性。
华为诺亚实验室联合多家顶尖院校推出开源机器人编程框架Ark,通过Python优先设计和模块化架构,实现仿真与现实环境的无缝切换。该框架大幅降低机器人编程门槛,支持现代AI技术集成,为机器人学习研究提供统一平台,有望加速机器人技术普及。
量子计算何时能商用化仍是行业关注焦点。专家指出,除了逻辑量子比特和错误纠正技术,量子计算系统还面临诸多挑战:激光器缺乏相干性、稀释制冷机难以适应数据中心环境、系统可扩展性不足等硬件问题。此外,量子计算机需要达到99.999%的运行时间要求,编程易用性和与传统高性能计算的混合架构复杂性也有待解决。
网易有道研究团队开发了Confucius3-Math,这是一个专门针对中国K-12数学教育的14B参数AI模型。该模型在多项数学推理测试中表现出色,超越了许多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训练成本仅需2.6万美元,推理速度比DeepSeek-R1快15倍,能在消费级GPU上高效运行,旨在通过降低AI教育成本来促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