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裁缝」
也是个「数字化设计师」
量体裁衣
是我的日常工作
想把一块布穿在身上
需要量好需求「尺寸」
需要具备数字化裁剪能力
才能咔嚓咔嚓出
「最合适业务需求的场景化解决方案」
作为一个动手党
时不时灵光乍现
施展我的才华
比如
↓
(图源网络)
搞错了
重来
↓
我碰到一位电力小伙
他说
大量部署的5G基站、边缘计算服务器、
电动汽车的充电桩
对现有的城市配电网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件「瓦特西服」
快撑得穿不下了
“没事,小问题,能忍”
说着说着
他抡圆了胳膊要展示一下
撕啦
(图源网络)
害,这我都懂嘛~
电力行业
我已经服务近20年
作为电力行业的老朋友
和同路人
我最有发言权
在行业加速实现数字化的今天
瓦特和比特
这两块特殊的布料
缝制在一起「最搭」
城市配电网与数字技术应用深度融合
手工缝制、立体裁剪
为这位电力小伙添新衣
千篇一律的「皮囊」
毕竟是“莫得”灵魂的遮体工具
量体裁出来的衣服
才是轰动全场的明星
对于汽车生产而言
一辆汽车从设计、零件到组装调试
历经成百上千步
复杂程度「一骑绝尘」
同时,系统孤立、信息无法实时共享
等等问题难以招架
生产流水线不柔软
就难以根据市场需求快速适应
剪裁好多小作品
(图源网络)
害,这我都懂嘛~
我懂人与人、人与设备、
设备与设备的互联
我也懂汽车行业的核心业务场景
较为轻薄、弹性有力的「柔性生产」最适合了
海量生产数据能实时掌握
繁琐生产环节能高效协作
制造“柔性”效益大大提升~
其实,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
「红肥绿瘦」
他们需要的不再是基本款
比如,对于银行而言
客户需求的深度和广度无界延展
业务的快速创新是一座大山
再比如,在医院
精益运营尤为重要
人、物、流程要实现全联接和可视化
「云+5G+AI」要实时协同
才能发挥医疗资源效能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客户很忙很忙
没时间听这个「纽扣」升级啦
这里的「裁线」是不是有些变化
他们只关心
裁剪缝制的「解决方案」
能不能搭配上应用场景
核心业务系统有没有
“follow”上数字化潮流
量身、选布、画线、裁剪
锁边、缝纫、钉扣、熨烙
一气呵成
现在
我裁剪缝制的「衣服」越来越多
对客户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到现在为止
我已经走过全国30+城市
同时,在每一站生态之行中
对千行百业的需求逐渐了如指掌
他们都说我是「懂行人」
但我认为
只有懂行的你和懂行的我
形成懂行共识
共建懂行生态
沉淀懂行能力
共同专注数字化转型
由内而外
才能驱动转型不断加速
(这话没毛病⊂((?▽?))⊃)
11月6日
我要去出差了,在苏州
参加“懂行大会2020”
这是“懂行人”的首次集结
更将成为所有的行业数字化转型参与者的
“懂行”年度盛会
在这里
我用「数字化裁衣」贴合你的身形
在这里
你用「场景化解决方案」看懂未来的模样
哦对了
今年8月,我还开了第一家“懂行”体验店
这次我会把体验店搬到大会现场
将带来50+场景化方案、
伙伴联合解决方案展示及多业务实景体验
更将100%同步呈现
大会上重磅发布的创新场景化解决方案
最后~说了这么多
我的大名忘记告诉你
我是「华为中国政企业务」
让行业客户信得过
让转型价值看得见
咱们
11月6日不见不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思科推出8223路由系统和Silicon One P200芯片,用于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AI工作负载需求。该系统提供51.2 Tbps以太网固定路由器,P200芯片实现超过3艾比特每秒的互连带宽规模。新设备采用深缓冲设计,相比前代产品节能65%,支持跨数据中心AI集群分布式部署,解决物理空间和电力容量限制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华为和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开发出革命性3D人体重建系统Snap-Snap,仅需正面和背面两张照片即可在190毫秒内生成完整3D人像。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方法对昂贵设备和复杂人体先验模型的依赖,通过智能几何推理和侧面增强算法实现高质量重建,为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等领域的大众化应用奠定基础。
智能AI代理正成为软件开发的新宠,企业高管希望通过AI代理提升效率。尽管开发者对AI生成代码的质量存在担忧,但其潜在价值巨大。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企业正在或计划使用多个AI代理进行软件测试,72%认为到2027年智能AI可实现自主测试。专业化的精简测试代理比大型模型更适合特定任务,需要建立负责任的信任框架来管理AI代理行为,但人工测试仍不可替代。
这项研究介绍了aiXiv——首个专为AI科学家设计的开放学术平台。该平台由多伦多大学等18个机构联合开发,支持AI独立完成论文提交、同行评审和发表全流程。通过多智能体架构和五阶段安全防护机制,平台实现了81%的评判准确率,并显著提升了AI生成研究的质量。这标志着科学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