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底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宣布商用5G服务以来,截至2020年9月底,国内5G用户规模量已超过1.1亿人,位居全球用户规模第一位。
需要看到的,在国内5G用户数迅速增长的背后,有着运营商5G基站建设步伐加快和5G可用终端数量快速增加及5G智能手机价格大幅下降的双重加持。
工信部表示,截至2020年9月底,国内已累计建设5G基站69万个,累计5G终端连接数超过了1.6亿户。而随着苹果发布iPhone 12系列手机,智能手机已全面进入5G时代。国内Android手机阵营更是早已将5G手机价格大幅拉至3000元以下档位,目前行业最低的价格已经做到了千元级别。可以说,消费者切换至5G服务的最大掣肘因素已经消除。
*图片来源于GSMA智库数据,图为:工作中的 5G 远程热成像体温筛查系统。
事实上,疫情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日常,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网络互通互联的重要性,而5G更是在这次疫情中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并坚定了其推动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使命。
GSMA大中华区战略合作总经理庞策在近日的一场公开活动上表示,目前来看,疫情之下,全球5G建设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截至2020年9月,107家运营商在47个国家和地区商用了5G网络。预计2020年底,149家运营商将在57个国家和地区商用5G网络。预计2025年底,410家运营商将在123个国家和地区商用5G网络。
就中国市场而言,预计在2020年,中国将以2亿个5G连接数全球领先,在全球5G连接数占比超过85%。
*图片来源于GSMA智库数据,图为:2025年全球5G连接数预测
与此同时,国内电信运营商正加速5G NSA网络向5G SA网络的发展过渡。在11月初的“2020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中国电信宣布正式启动5G SA全球率先规模商用;在近日举行的2020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中国移动目前已为所有地级市和部分重点县城提供5G SA服务。
从NSA向SA的切换,意味着将能够实现更加强大、更加全面的5G功能和服务。这些功能和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将会是超高清视频、云游戏、移动云、VR等个人应用场景的落地;对于企行业垂直市场来说,则将是智慧医疗、智慧能源、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更加成熟。
根据GSMA智库的调查,2019到2020年,打算升级到5G服务的人数从30%增加到37%,而不确定升级到5G的人数则从45%下降至36%。其中,74%已升级5G的用户表示,5G达到或超过了他们的预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普通智能手机用户来说,在选择新手机时,支持5G目前并非最优先考虑的选项,但体验过5G网络的用户认为5G是首要必选项的比例是普通用户的两倍。
由此可见,用过5G的人,还是觉得挺香的。
消费者们对于5G服务的极大好奇,由去年火爆微博的何同学5G测速视频可见一斑。至少在5G超高速下载速率这方面,普通用户大多已经深谙于心。不过,正如不少行业人士所分析的,5G的应用场景中约20%是2C,剩余80%是2B。除了解决人和人之间的交互、信息和通讯之外,5G更大的应用还是在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方面。
以“和合共生”为主题的2021 MWC上海大会,将是一个充分展示5G在2C和2B领域能力的全球盛会。2021 MWC上海期间更将首次推出“5G创新地带”展区,全面展现5G在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探索、跨界合作和投资方面最新发展与实践。在这里,所有关于5G的黑科技、酷应用、硬趋势,都将一览无余。
作为疫情背景下国内首场重量级科技盛会,2021 MWC上海已经吸引了包括华为、爱立信、中兴通讯、新华三、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上海诺基亚贝尔、高通、浩鲸科技、思特奇、长飞、OPPO、亚信科技、京信、三星、NREAL等众多行业领先企业确认参加。毫无疑问,经历了2020年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的5G飞速发展后,不少公司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其最新产品服务和实践成就。
实际上,因为疫情的关系,这将是MWC上海首次将举办时间时间调整至2月份——先于MWC巴塞罗那举办,也就意味着许多原本的旗舰或重磅发布,很有可能将会发生在明年的MWC上海,十足令人期待。
你想知道的5G,都在2021 MWC上海,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下,5G是不是真的香?
长按下方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预留席位,体验5G“真香”!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IT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支撑,IT服务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代ITSM平台已从简单的帮助台发展为复杂的管理系统,集成了工单跟踪、资产管理、性能监控等功能。这些平台的核心是工单门户,确保请求得到及时处理。许多产品强调自助服务功能和AI集成,通过智能路由、预测分析和生成式AI来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本文详细介绍了21款主流ITSM工具,帮助企业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
韩国AI研究院团队深入研究了大型语言模型的置信度评估机制,发现AI有时会对错误答案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幻觉"现象。研究揭示了AI内部"置信度计算器"的系统性偏差,提出了"内部一致性检测"方法来识别AI的真实确信程度,为开发更可靠的AI系统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
思科与英伟达、VAST Data合作推出安全AI工厂,整合服务器、GPU和存储设备为企业提供一体化AI基础设施。该方案采用融合基础设施形式,以AI POD作为核心组件,搭载英伟达RTX PRO 6000 Blackwell GPU和思科UCS服务器。存储方面支持NetApp、Pure Storage或VAST Data产品。VAST声称其InsightEngine能够加速RAG管道,将响应延迟从分钟级降至秒级,支持企业级智能体AI应用。
苹果公司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的GSM-Symbolic测试方法,发现当前先进AI系统在数学推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研究表明,AI虽然在标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但面对表述稍有变化的同类问题时准确率显著下降,暴露出其缺乏真正的逻辑理解能力,主要依赖模式匹配而非推理。这项发现为AI评估提供了新标准,并为未来开发更可靠的AI推理系统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