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涵盖跨境贸易、溯源、供应链金融、电子发票等多个业务领域,而在资产证券化(ABS)、资金拆借、保险互助等方面,区块链的应用也具备一定潜力。
服务银行业,技术与行业经验并重
需要说明的是,与其它行业主要依托BAT等大厂提供技术支持不同,银行区块链项目的服务商多为具有金融行业背景的区块链技术企业。
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发展区块链业务,在技术方面对系统的性能、安全、运维有着极高的要求。比如,隐私保护及安全要求支持国密、数据隔离等;需要通过共识机制才能把交易记录进账本,共识需要时间,即要达成共识却又不能牺牲速度。在业务方面,基于银行业务的独特性,技术服务商必须具有一定的金融系统研发、实施能力。
成立于1998年的新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晨科技),自创立之初就将发展战略聚焦于金融行业的信息化,拥有20多年金融领域服务经验,其区块链技术团队重点在共识算法、加密算法、链上数据存储和跨链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性工作,而为银行业提供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信用证、福费廷、隐私数据共享等方面,并基于自有知识产权的BaaS平台产品提供相关业务解决方案。
当前银行参与方数量突破性达44家的项目就是由新晨科技提供技术支持的“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BCFT)”。该平台由中信银行率先倡议,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共同设计开发,截至2020年8月,累计办理业务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而今,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将借鉴三家商业银行前期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建设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国内电子信用证系统资产交易功能。
落地实践,助推福费廷业务发展
福费廷是一个供需两旺的市场,BCFT平台的成功应用,为行业创新应用区块链等新兴金融科技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的银行机构加入此行列。同时,通过为BCFT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新晨科技也积累了更多的落地实施经验,为帮助更多银行机构上线福费廷业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2021年初新晨科技为某大型国家金融机构福费廷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希望助其更快的参与到福费廷区块链业务生态建设中来,推进国内此类非标业务向标准化迈进。此项目具体的建设需求包括:BaaS(区块链即服务)软件、福费廷区块链系统以及区块链统一接入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技术支持。此BaaS平台作为该机构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依托相关容器云基础设施和超级账本社区版本,为福费廷业务在区块链上的落地提供支持,同时为该机构后续其他区块链业务场景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截至2021年上半年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并进入用户验收测试阶段,系统平台具备块链结构、多节点存储、状态可追索、数据可共享、唯一性不可篡改、加密安全保障高等诸多优势。在福费廷系统稳定上线后,将支持所有福费廷资产通过电证系统登记、福费廷子系统交易,业务信息统一上传到福费廷子系统,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基础数据,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新晨科技技术负责人胡建鑫表示:“新晨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BaaS平台是松耦合、轻量级、模块化设计,能适应多种不同的底层链平台,与Kubernates或相关容器云对接,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轻松地部署区块链系统,提供链码部署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区块链运行状态监控、配置和管理等服务。“
此外,新晨科技区块链团队为客户提供的‘贴身’定制化服务,则是公司能够将区块链能力成功落地金融行业的关键。胡建鑫认为,之所以能够提供专业的定制化服务,源于20多年的金融行业积累,对银行业痛点需求有着足够深刻的理解洞察,并且,新晨科技专注的共识算法、加密算法研究能够更好地帮助客户解决区块链的技术应用难点。
应用拓展,非标领域潜力大
对于交易环节复杂,即信任成本高、交易参与者数量有限,也就是交易频率不高的金融环节,区块链的应用更容易成熟。按照上述特征,除了供应链金融等热门应用领域外,目前仍存在若干具有潜力区块链业务应用场景值得探讨。
胡建鑫表示:“以福费廷这样的非标业务场景为切入口,逐步提供银行间甚至保险机构的非标业务的区块链场景,例如,通过对福费廷资产打包,接入券商、评级机构等,形成资产评估和证券化,并使用区块链进行资产证券化交易,后续还可扩展至银团贷款、线下的资金拆借等场景。”
不同层级的银行主体对于金融科技的应用需求、推进力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新晨科技懂行业需求,更懂技术,能够通过自身专业团队迅速落地和推广研发成果,并与银行客户共同推进相关的行业整体标准提升,协助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高效、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