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即代码(IaC)的核心,在于以代码形式替代手动流程,高效对基础设施进行管理与配置。使用IaC,就可以创建包含基础设施规范的配置文件,极大简化配置的编辑与分发过程,同时确保每一次都能提供完全相同的稳定运营环境。通过编纂并记录配置规范,IaC还将帮助企业管理配置选项、避免一切未经记录的临时配置变更。
选择基础设施即代码部署方法,还意味着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基础设施划分为多个模块化组件,而后以自动化方式灵活拼合各具体组件。IaC提供的基础设施配置自动化功能,可帮助开发者摆脱对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及其他基础设施组件的手动配置及管理,极大提升应用程序的开发与部署效率。
IaC的声明式与命令式实现方法
IaC的实现方法分为两种——声明式与命令式。
声明式方法意在明确定义系统的预期状态,包括需要哪些资源、各资源应具备何种属性,再由IaC工具据此做出配置。声明式方法还能为系统对象保留一份当前状态列表,显著降低基础设施的关停管理难度。与之对应,命令式方法则强调达成所需配置时执行的特定命令,再以正确的顺序依次执行这些命令。
多数IaC工具选择使用声明式方法,并自动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配置方案。如果开发者对预期状态做出修改,声明式IaC工具将自动为应用变更内容。另一方面,命令式工具则要求开发者清晰理解要如何操作并应用这些变更。
大部分IaC工具虽然同时支持这两种方法,但在具体实现上往往会倾向于其中一种。
IaC的优势
基础设施的配置工作历来是个极度耗时且成本高昂的手动流程。如今的基础设施管理已经由数据中心物理硬件转变为虚拟化、容器与云计算形式,因此操作方式也该做出对应调整。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基础设施组件的数量不断增加,每天都有更多应用程序被发布至生产环境当中,同时要求对基础设施进行频繁启动、扩展与关闭。如果没有适当的IaC实践,大规模现代基础设施带来的管理难题势必愈发令人头痛。
IaC能够帮助企业妥善管理IT基础设施需求、提高一致性、同时降低错误数量及手动配置需求。总的来看,IaC的优势在于降低成本、提高部署速度、减少错误、提高基础设施一致性、消除配置漂移。
除了常见的服务器自动化与配置管理工具,我们还可以选择专门用于IaC的解决方案。
下面来看几种流行的方案选项:
• Chef
• Puppet
• Red Hat Ansible Automation Platform
• Saltstack
• Terraform
• AWS CloudFormation
IaC对于DevOps有何重要意义?
IaC是实施DevOps及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的重要组成部分。IaC帮助开发人员分担掉大部分配置工作,确保开发者只需执行脚本即可建立起就绪待用的基础设施。如此一来,应用程序部署工作不会因基础设施搭建周期而陷入停顿,系统管理员也不必承担费心耗时的手动管理流程。
CI/CD的实现,则依赖于整个应用程序生命周期中涵盖集成、测试、交付及部署的持续自动化与持续监控机制。实现环境自动化的前提,在于环境一致化。如果开发团队以一种方式部署应用程序或配置环境,但运营团队的部署及配置方式完全不同时,应用程序的自动化部署将无从谈起。
以DevOps方法为开发及运营团队提供协调支持,能够极大改善流程中的错误、手动部署与一致性冲突等问题。IaC可保证两支团队使用完全相同的应用程序部署方式与DevOps协同策略,真正将开发与运营工作融合起来。各个环境均应使用相同的部署流程,其中包括实际生产环境。IaC则能保证每次生成的环境都完全相同。IaC还能彻底消除了无法自动复制的特定配置维护单一部署环境的情况,确保整个生产环境乃至运营体系始终保持一致。
DevOps最佳实践同样适用于IaC中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可以使用软件开发期间的相同CI/CD管道,并对基础设施代码进行相同的测试与版本控制。
红帽助力实现自动化
在企业之内全面推行自动化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IT流程效率,还能将自动化元素引入整个技术、团队及组织结构。
Red Hat Ansible Automation Platform 包含企业内部自动化所需要的全部工具,例如playbook、可视化仪表板及分析工具等等。以YAML编写而成的Ansible Playbooks可描述系统所需要的状态,具体状态信息通常保存在源代码控制之内。Red Hat Ansible Automation Platform则负责让系统达到所需状态,无论其当前状态如何。
Ansible Automation Platform还能让安装、升级与日常管理等操作全面实现可重复性与高可靠性。
此外,Red Hat Ansible Automation Platform还在Forrester Research评选的2020年第三季度Forrester Wave™: 基础设施自动化平台中获得“领军级”评价。在强有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支持下,企业得以加快应用程序与服务的部署速度、提升IT基础设施管理效率,最终全面增强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韩国科学技术院研究团队提出"分叉-合并解码"方法,无需额外训练即可改善音视频大语言模型的多模态理解能力。通过先独立处理音频和视频(分叉阶段),再融合结果(合并阶段),该方法有效缓解了模型过度依赖单一模态的问题,在AVQA、MUSIC-AVQA和AVHBench三个基准测试中均取得显著性能提升,特别是在需要平衡音视频理解的任务上表现突出。
这项研究利用大语言模型解决科学新颖性检测难题,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闭合领域数据集并提出知识蒸馏框架,训练轻量级检索器捕捉想法层面相似性而非表面文本相似性。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市场营销和NLP领域显著优于现有技术,为加速科学创新提供了有力工具。
un?CLIP是一项创新研究,通过巧妙反转unCLIP生成模型来增强CLIP的视觉细节捕捉能力。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发现,虽然CLIP在全局图像理解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捕捉细节时存在不足。他们的方法利用unCLIP生成模型的视觉细节表示能力,同时保持与CLIP原始文本编码器的语义对齐。实验结果表明,un?CLIP在MMVP-VLM基准、开放词汇语义分割和视觉中心的多模态任务上显著优于原始CLIP和现有改进方法,为视觉-语言模型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这项研究介绍了RPEval,一个专为评估大语言模型角色扮演能力而设计的新基准。研究团队从法国里尔大学开发的这一工具专注于四个关键维度:情感理解、决策制定、道德对齐和角色一致性,通过单轮交互实现全自动评估。研究结果显示Gemini-1.5-Pro在总体表现上领先,而GPT-4o虽在决策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角色一致性上存在明显不足。这一基准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可靠、可重复的方法来评估和改进大语言模型的角色扮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