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国计算机学会公布了2021 CCF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涵盖基础软件、半导体、数据中心等核心技术领域,27个项目脱颖而出。阿里云凭借云网络和液冷数据中心两大创新分别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与科技进步杰出奖,成为唯一斩获两项大奖的科技公司。
CCF科学技术奖创办于2005年,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设立,旨在授予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或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发现、发明、原始创新,在相关领域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优秀成果。16年来因其专业性和公信力成为衡量企业、高校技术创新水平的最权威的科技奖项之一。
其中,阿里云自主研发的洛神云网络荣获了2021 CCF技术发明一等奖,其致力于解决百万级的网络设备规模与千万级的用户规模下云网络的弹性、可靠性与智能化能力的提升问题,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商用。
据悉,洛神云网络在虚拟网元高弹性调度、SDN控制器高性能管控与网络数据平台高智能管理三个层面突破了技术瓶颈,克服了高复杂网络中数据乱序带来的实时配置更新难题,实现大规模分布式轻量化配置数据的高可扩展性下发与单点大规模配置数据的高速下发,支持千万级配置秒级下发。
该项目成果还首次入选了国际网络领域顶会ACM SIGCOMM 2020,打破了云网络最高水平学术成果被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巨头垄断的局面,填补了国内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目前,洛神云网络已服务全球逾300万家企业,云网络覆盖率达95%,囊括了在线教育、金融、零售、制造业等众多行业,为企业降低约30%运营成本。
此外,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阿里云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也获得2021 CCF科技进步杰出奖。该方案从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和提升散热性能出发,采用全浸没液冷技术,提出了完全冗余且可并发维护全液冷数据中心架构,兼具可扩充性和易维护性,大幅提升了机柜功率密度,并主导了我国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技术的多项标准制定。
早在2015年,阿里就开始探索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内部署液冷服务器集群,将服务器被浸泡在特殊的绝缘冷却液里,运算产生热量可被直接吸收进入外循环冷却,全程用于散热的能耗几乎为零。该方案已获得数十项专利,实现冷却能耗降低70%以上,使数据中心兼具高能效、高密度、高可用、高可靠特性,年均PUE可做到小于1.09。
2020年,阿里云在杭州部署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全浸没液冷数据中心,并成为全国首座绿色等级达5A的液冷数据中心。2020年1月6日,阿里云宣布将“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技术规范”向全社会开放,旨在通过液冷技术的普及,降低全社会的能耗水平。初步估算,如果全国的数据中心都采用液冷技术,一年可节省上千亿度电。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与Anthropic达成合作协议,为Microsoft 365 Copilot用户提供Claude AI引擎选项。商业版Frontier Copilot用户可选择Claude Opus 4.1和Sonnet 4等模型,但需管理员权限。这标志着微软正在超越OpenAI,采用更开放的AI代理方式。微软已在Visual Studio中集成Claude,并在Azure中加入Grok AI。微软AI CEO表示,公司将基于他人最佳技术构建应用,而非追求AI领导地位。
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研究发现,主流视觉语言模型在将图像转换为文字描述时会丢失40%-90%的视觉信息。研究开发了两种创新方法来量化这种信息丢失:邻居关系分析和嵌入重建技术。实验表明信息丢失直接影响AI的检索和问答性能,研究还实现了丢失区域的精确可视化,为优化AI视觉系统提供了重要工具。
OpenAI发布ChatGPT脉冲功能,这一推送特性可根据用户聊天历史自动生成个性化每日更新。该功能目前向Pro订阅用户开放,通过分析用户聊天记录、偏好设置以及Gmail和谷歌日历连接,AI模型在夜间进行研究,次日清晨以卡片形式推送相关信息。用户可通过点赞或踩的方式提供反馈。这标志着OpenAI向主动式AI助手转变的重要一步。
阿联酋研究团队创建了PersonaX数据库,包含超过1.3万人的多模态性格分析数据。通过整合面部照片、背景信息和AI生成的行为特征描述,研究首次实现了大规模的跨模态性格分析。团队开发的双层分析框架不仅能发现统计关联,还能揭示深层因果关系,为理解人类性格特征提供了全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