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微软智能云Microsoft Azure在华的第5个数据中心区域宣布正式启用,仍然由合作伙伴世纪互联蓝云运营,客户可以不受限制地对其进行访问。
时间回到2014年3月。通过与世纪互联的战略合作,微软智能云Azure在中国华北和华东的两大数据中心正式投入商用,成为把国际公有云服务真正带入国内市场的首例,同时也为国际云服务商进驻中国开创了教科书般的参考模式。
在此之后,同样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Office 365、Dynamics 365 及Power Platform也相继于2014年5月、2019年5月、2020年6月正式在华商用,聚齐“四驾马车”,微软智能云在中国市场开始一路狂奔。
虽然外有同为“洋品牌”的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围剿,内有独占半壁江山的阿里云的“威慑”,以及后来居上的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的不断追赶。但是,近几年来,微软智能云仍然在其中不断加码、扩大投资,拓展自己的服务能力。
背后的驱动力,必然是因为这块“蛋糕”足够大。眼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加快并加大对数字化相关技术的投资,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需求成倍增加。数据说话——根据IDC的报告(《IDC: 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增长领跑全球》)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公有云市场,同比增速达到49.7%,预计到2024年,中国市场将占据超过10.5%的全球市场份额。
面对如此诱人的机会,一众云服务商必将闻风而动。那么,要在内外夹击、玩家众多的中国公有云市场抢滩立足,外来的微软智能云“凭什么”呢?
抢占先机,看懂中国
向外看,在全球前排的公有云服务商中,Google可以说已经彻底放弃了中国市场,Oracle最后唱的是“把公有云搬回家”的“戏”,IBM与万达的合作基本告吹,所以,云计算的“初代”玩家亚马逊云科技成了微软智能云在中国市场最大的国际云品牌竞争者。
但是,从时间点来看,微软智能云在国内的商用入局要更早,这为其更快一步抢占了先机。直到2016年的8月份,也就是微软智能云Azure落地中国的近一年半之后,亚马逊云科技才“抄了作业”,同样采用由本土合作伙伴运营的形式打入中国云市场。
然而,有别于微软,亚马逊云科技并没有效仿“一夫一妻制”的合作模式,而是选择多合作伙伴策略,在不同地区、领域分别与光环新网、西云数据、网宿科技等本土企业展开合作。很多人认为,这种“雨露均沾”的形式很可能为后续的技术落地、服务支持等方面的分责埋下“雷点”。相对来说,微软一对一的合作模式则能给客户带来更加权责明晰的可靠保障——从客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点。
就这点而言,进入中国30年之久的微软还是更懂中国企业并且看重中国市场的。当然,这要源自于其数十年如一日的长期投入和深耕。1998年,微软在北京成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2001年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成为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十年之后,微软又在上海成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构成了“双研究中心”。
目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共拥有200多名科学家和300多名访问学者、实习生,工程师数量仅次于美国总部的研发中心,在全球排第二。这些人才基础已经成为微软层出不穷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出的核心驱动力。此外,微软在中国还拥有超过17000家合作伙伴,以及40多万名开发者均在使用微软提供的云服务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些“群众基础”同样为微软深耕行业、了解企业与用户需求带来很多正向的影响。
“30年来,微软一直坚持投资创新,赋能产业,人才培养和发展。”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康容这样总结微软在中国的市场策略,“首先,我们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外国企业、跨国企业,我们在中国研发的产品也在推向全球;同时,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不只是培训自己的员工,也在培训企业客户的员工,培训合作伙伴,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微软的产品和技术。”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 康容
换言之,在中国,微软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外来户”,而是以“自家人”的视角和身份充分投入和理解本土企业的需要,并在业务、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这便是微软智能云作为国际云品牌仍然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底气”之一。
无限制访问,无差别体验
但是向内看,微软智能云面临的竞争环境就相对复杂得多。一马当先的阿里云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几乎是微软和亚马逊的总和,而腾讯、华为、百度也在同步持续发力。想要赢得更多客户,微软必须拿出绝对实力——对于本土用户而言,更可靠的云服务保障,是他们做选择的首要依据。
微软显然已经摸清了这个脉络。所以,才会8年内在华落地5个数据中心——其目的就是让中国客户能够无限制、无差别地访问和体验Azure的云服务。
据微软大中华区Azure产品市场部总经理陶然介绍,新区域的增加不仅仅意味着容量的翻倍,更代表了微软对于中国云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我们相信,中国市场有长期充足的容量来容纳微软的投资,而微软智能云服务能力的扩容,则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国区客户未来数字化转型对云计算的所有需求。”
具体来说,随着新的Azure数据中心区域投入使用,一系列云创新功能服务将于2022年在中国推出,其中包括:
一手“好牌”,实力扛打
除了云基础设施层面的可靠保障和丰富功能落地,微软智能云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提供的是从IaaS到PaaS、SaaS的完整云服务——作为老牌软件巨头,微软不仅拥有Azure,还手握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和Power Platform另外三张“王牌”。
拿Microsoft 365近两年的明星产品Microsoft Teams举例,据微软大中华区Microsoft 365产品市场部总经理崔洁介绍,其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2.7亿的月活跃用户,服务于超过50万的企业级用户,覆盖了180多个用户市场。仅仅是在中国,用户的月活自2020年疫情以来就增长了10倍之多。
与此同时,大量的创新性应用和工具还正在被囊括进来。比如去年上线的Microsoft Viva的应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员工体验平台;再比如引起广泛关注的Mesh for Teams,是一个沉浸式的协作沟通工具,预计今年上半年就会推出预览版。
在微软看来,Teams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会议沟通平台,通过深度集成微软自己的Power Platform、Dynamics 365以及兼容第三方应用和定制化应用,它已经演变成一个智能生产力平台。举例来说,基于Power Platform提供的无代码、低代码和专业开发三种开发模式,哪怕是客服、工人、销售、财务、HR也能在上面迅速开发出一款满足自己工作需要的应用。这就大大提升了企业全流程的运营效率。
微软大中华区Dynamics 365 & Power Platform产品市场部总经理李威透露,目前,在由世纪互联蓝云运营的Power Platform上已经落地了Power Apps、Power Automate、Power BI以及数据服务Dataverse等核心功能,并且,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开发门户网站的工具Power Apps Portals,也将在今年的夏天正式在落地中国本土市场。
从这方面来看,微软智能云PK国内其他云服务商,拼的是综合实力,是广泛的用户基础,以及技术功底。
敏锐洞察,技术引领
还有一点值得强调——微软看趋势的眼光非常独到,洞察力有余。
眼下,无论是日益明晰的混合多云还是来势汹汹的混合办公,微软都已经是核心玩家。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微软还有意识地锁定了两个赛道——一个是绿色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数字孪生。
先说绿色可持续发展。如我们所知,数据中心是用电大户,所以“绿色行动”中必然少不了云计算服务商们的参与。而康容表示,微软在这方面首先有自己的承诺,即承诺到2025年,在全球所有自营的数据中心、建筑、园区的全部能耗,将100% 转换为零碳排的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微软将在100%的时间里,实现100%的电力消耗与0碳能源采购相匹配。
为实现这一目标,微软正在全球数据中心中融入大量突破性技术。比如,通过全新的液体冷却技术,提升电力使用和冷却的效率,拓展数据中心机架设计的潜力;比如,使用名为“建筑隐含碳计算器(EC3)”的工具来识别建筑材料,从而减少混凝土和钢铁中30 – 60%的隐含碳量,减少数据中心设计和建设中的碳足迹;再比如,基于全新的数据中心温度管理方法,大幅减少蒸发冷却数据中心的用水量。
除了自身的转型,微软还提供可持续发展云(Microsoft Cloud for Sustainability),来帮助企业记录、报告和减少碳排放。在国内,该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包括了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 中国)、远景科技集团和台达-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基于这些合作,无论是中国本土企业,还是在中国的跨国企业,都可以使用该产品来衡量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工作。
再说数字孪生——紧随元宇宙概念的兴起,这被认为是一个巨大风口。陶然向至顶网记者解释:“数字孪生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帮助传统业务进行转型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技术和创新手段。它真正的目的,是把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业务流程、业务形态和业务事实,通过数据的方式采集,并在数字化环境进行仿真和模拟,进而对传统场景下难以进行的业务进行微调和转变,降低成本、加快创新。”
而自微软智能云Azure数字孪生云服务诞生以来,就受到了世界各地的企业客户和合作伙伴的青睐。比如全球最大的工程仿真软件提供商之一的ANSYS,就利用微软智能云Azure数字孪生和Azure IoT Hub将仿真软件无缝集成到了实时物联网解决方案中,进而帮助用户构建其资产的数字孪生,例如高压喷嘴、高速涡轮机以及工厂生产线等复杂系统,降低生产成本、加速产品开发、优化运营。随着该云服务在中国落地,本土企业同样可以完整地利用微软物联网技术体系,规模化构建智能物联网应用,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可靠交互。
所以,除了可靠性,如果要比技术引领性,微软同样也是当仁不让的。
挑战不小,决心很大
总而言之,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谁可以提供足够可靠的云服务、足够丰富的云功能、足够前沿的云技术,那么谁就有可能成为企业的优选项。
而微软智能云先机、实力、洞察并存,加上在国内“双循环”的背景下,微软作为国际云服务商,既可以为中国企业出海护航,还可以为跨国企业在华发展助力,其优势确实不一而足。
因此,抢滩中国云市场虽然挑战不小,但微软决心很大,相信随着云矩阵的的再次扩大,其势必会“愈战愈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推出 Copilot+ PC 标准,要求配备高性能 NPU,引发 AI PC 市场格局变化。英伟达虽在数据中心 AI 领域占主导,但在 PC 端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英伟达的 AI PC 策略、NPU 与 GPU 的竞争关系,以及未来 GPU 可能在 Copilot+ 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前景。
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025 年可能成为 AI 泡沫破裂的关键一年。尽管 AI 仍有望在多模态模型和自动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技术瓶颈、投资回报率下降、监管趋严以及环境和伦理问题等因素可能导致 AI 热潮降温。未来 AI 发展将更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
Google 推出名为 Titans 的新型 AI 架构,是 Transformer 的直接进化版。Titans 引入了神经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基于惊喜的学习系统,使 AI 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 AI 范式,推动机器智能向人类认知迈进一大步。
主动型 AI 是人工智能的下一次进化,它不仅能生成内容,还能自主决策和追求目标。这种 AI 可以设定自己的目标,制定策略并根据情况调整方法,实现真正的自主性。它将彻底改变机器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为人机协作开启新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透明度和伦理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