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IDC正式发布《2021年中国本地计算云终端市场跟踪报告》。在IDV(Intelligent Desktop Virtualization)云桌面领域,锐捷网络的IDV终端出货量24.8万台,以34.39%的市场占比名列榜首,成为2021年度最受用户欢迎的IDV产品。
因场景而生的IDV
IDV架构最早由英特尔提出,基于“集中管理、分布计算”的理念,一方面可以降低服务器端的计算和存储压力,另一方面让终端拥有了算力。由于具备断网可用、性能强劲等特点,IDV充分延伸了云桌面的应用场景。
虽然IDV架构具备相当多的先天优势,但相比VDI与传统PC来说,IDV仍然是云桌面架构中的“后起之秀”。在此前,有众多厂商希望通过利用网络技术革新终端生态,最终都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而锐捷网络的IDV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其根源在于场景。
对于办事大厅、医院药房、分支机构等场景而言,对可靠性、兼容性要求高,还要兼顾统一运维管理的便捷,这也为IDV的发展留出了空间。而将用户应用场景视为第一生命力的锐捷,自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打磨与精进IDV产品。
9年,看透用户场景
9年时间,对于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来说,已经够足够成长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中流砥柱与行业专家。而对于虚拟化技术在场景中应用的探索,锐捷网络已用了9年。
2013年,锐捷网络云课堂问世,这是公司首次将VDI虚拟桌面技术应用在学校计算机教室场景中。因其高度敏捷性与统一管理的特征,锐捷网络首创的“云课堂”一度成为教育行业信息化产品的单独品类。
然而,由于VDI让桌面计算资源高度集中在云主机,对网络的依赖以及性能等限制等使其不能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胜任更多复杂场景的“多面手”角色。
就在2017年,经过对众多客户的走访调查,锐捷网络将一项冷门技术作为了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也就是今天大量行业都在使用的IDV“胖终端”。
这是一次具有风险性的决定。首先在当时的主流认知中,PC仍然是最能满足各类环境的主流终端。其次,锐捷在VDI领域已经拥有了一定技术与名气的积累,这一轮技术路线的扩展在诸多同行看来非常不解。
在锐捷网络的思考方式中,结果则完全不同。IDV是一项新技术,需要突破的技术与应用难点有很多,但这条技术路线坚持走下去能够最大化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不唯技术论的锐捷来说,这从来就不是一道选择题。
随着锐捷IDV产品在教育、医疗、企业等行业的不断突破,一时间其他厂商也开始纷纷布局。而具备先发优势的锐捷又进一步推出了VDI与IDV融合架构的解决方案。锐捷云桌面也在疫情期间帮助数百家医院快速部署发热门诊,让诊疗上线再快一些。
9年时间,一个职场新人变得成熟,也足够让锐捷网络带着曾经备受冷落的IDV架构,领航驶向一片新蓝海。眼下,稳坐IDV出货量第一的锐捷网络正在筹备“工作空间”的新品发布,新的增长引擎已经启动,锐捷云桌面的未来更加让人期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清华大学团队突破性开发"零样本量化"技术,让AI模型在不接触真实数据的情况下完成高效压缩,性能反超传统方法1.7%,为隐私保护时代的AI部署开辟新路径。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LLM经济学家"框架,首次让AI学会为虚拟社会制定税收政策。系统包含基于真实人口数据的工人AI和规划者AI两层,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找到最优经济政策,甚至能模拟民主投票。实验显示AI制定的税收方案接近理论最优解,为AI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K Prize是由Databricks和Perplexity联合创始人推出的AI编程挑战赛,首轮比赛结果显示,获胜者巴西工程师Eduardo Rocha de Andrade仅答对7.5%的题目就获得5万美元奖金。该测试基于GitHub真实问题,采用定时提交系统防止针对性训练,与SWE-Bench 75%的最高得分形成鲜明对比。创始人承诺向首个在该测试中得分超过90%的开源模型提供100万美元奖励。
南开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3D高斯泼溅重光照方法,通过在高斯原语上直接编码离散化SDF值,避免了传统方法需要额外SDF网络的问题。该方法设计了投影一致性损失来约束离散SDF样本,并采用球形初始化避免局部最优。实验表明,新方法在保持高质量重光照效果的同时,仅需现有方法20%的显存,显著提升了训练和渲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