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成本管理公司Yotascale创始人兼CEO Asim Razzaq认为,多云并不适合所有人,而打算拥抱多云的朋友也先得想明白三件事。
从目前的市场舆论来看,企业似乎普遍认为如果不赶紧制定多云战略,自己就会被时代的浪潮无情吞没。如此看来来多云业务的宣传效果着实惊人。
根据Gartner的统计结论,目前超过75%的企业在使用多家云服务商,其中不乏一些巨头级企业。波音公司近期决定将遗留系统上的业务分散在AWS、Google Cloud和微软Azure上。选择多家云服务商当然有其好处,但Asim Razzaq在采访中表示,到底要不要拥抱多云架构,主要还是从三个基本点出发:企业到底有着怎样的计算需求、预算额度和冗余需求。
考量计算与核算成本
Razzaq曾担任PayPal内部平台前工程总监以及eBay X.commerce项目工程总监,这些项目都是围绕本地基础设施构建而成。在此之后,他就一直在考虑关于成本、性能和可扩展性方面的问题,并意识到无论应用程序在哪里运行,都不该过分局限于单一策略。
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他提出了一些关于云端运营的真知灼见。
Razzaq提到,“Google Cloud往往更擅长分析和一部分机器学习类负载,Azure和AWS则更精于广泛的覆盖范围和优质核心基础设施。另外,如果你之前就在使用大量微软产品,那Azure的运行效果会更好。总之,不存在一刀切式的解决方案,万事万物都在于取舍。”
Canalys公司云研究分析师Blake Murray也对Razzaq的观点深表赞许,即AWS、谷歌和微软等现代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已经拿出了现成的多云架构解决方案,从本质上更紧密地与竞争对手合并为一体。Murray在采访中表示,“总体而言,目前的技术集成度越来越高,客户也开始积极利用高互联生态系统带来的助益。超大规模企业自己也看到了这种互操作性的价值,更倾向于创造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另外,架构层面的考量也非常重要。Razzaq在采访中强调,如果大家正考虑采用多云,而现有架构还没有为容器和微服务提出的高抽象度要求做好准备,那多云迁移工作势必会步履维艰。
Razzaq还指出,企业应该果断将一部分数据或应用程序丢给另一云环境进行测试,这一方面可以检测负载和新云平台的适配效果,同时也能给当前服务以压力、在后续合作中争取到更大的折扣。
Razzaq认为,“将一部分工作负载交给另一家服务商,绝对能帮我们在谈判中获得更多优势。「我们已经跟别的服务商搭上了,你最好给我们个更有诚意的折扣。」”
Murray指出,虽然每家云服务商都会在业务体系内提供多云支持,但只有在业务规模达到一定体量、且愿意做出有吸引力的长期续约合同的情况下,多云组合才能对谈判结果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Murray还告诉我们,在不同云环境间迁移数据其实相当昂贵,而且即使从头到尾只选择一家云服务商、也同样能够谈到不错的折扣比例。
冗余需求
有些服务是企业运营中的必要条件,但有些则没那么严格的要求。Razzaq举例称,他在PayPal工作时,登录和支付处理等核心服务都会配备故障转移,而优惠券、分析调查等相对不重要的系统则没必要采取严苛的正常运行时间保证。“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只为关键服务建立冗余。”
Razzaq提到,如果大家选择的云服务商只是在同一城市的另一位置、或者是在同一电网体系的另一区域设有数据中心,那是完全不够的。“很多时候,突发事件会引起连锁反应:一项服务宕机,另一项依赖服务随之宕机,之后整个体系快速崩溃。所以,请务必在独立且处于不同区域的云环境中建立冗余。”
但Murray有不同意见,他认为依靠多家服务商也不一定能解决冗余难题。“虽然多云架构有不少优势,但它的复杂性通常也更高。”Murray同时补充道,云服务商其实非常擅长提供冗余支持,所以这个倒不用太担心。
谁该离多云架构远一点?
Gartner发布的报告与Razzaq的判断基本一致,认为大多数企业选择多云战略的原因主要有:提高敏捷性、实施模块化架构、实现成本优化。此外,双方在“谁该离多云架构远一点”这个问题上,也有着相似的结论。
双方都认为,对单一云平台的投资往往会加深企业对于特定技术堆栈的专业理解。Razzaq表示,对于零售企业这种专注于单一业务的公司来说,能够专注打理一种技术栈、避免过度分解精力。所以这类特定行业企业最好别选多云。
但Murray认为多云还是单云这道选择题跟行业关系不大,更多应该考虑工作负载自身的特性。“单一云环境只需要一种技能组合,不存在跨云引发的性能风险,可以降低潜在的跨云迁移成本并降低管理复杂性。”在Murray看来,银行和医疗保健等需要遵循严苛例规性与数据主权要求的行业,最好能离多云架构远一点。
那么,多云架构到底适不适合我们自己?这是个需要认真考量的复杂问题。归根结底,如果没办法说服自己必须选择多家云服务商,那最好先踏踏实实走好单云这条道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许多CIO在实施AI战略时因良好初衷反而导致失败。专家指出,仅为AI而做AI会浪费资金且无实际成果,应先评估业务价值。CIO常见错误包括:让风险规避型利益相关者施加过度限制、仅依赖现成AI工具而不深度整合、在人员和流程问题未解决时强推技术转型。成功的关键是确保AI解决方案真正节省时间并带来业务价值,需要有权威的负责人推动决策,同时不惧怕小规模试错,快速迭代改进。
谷歌研究院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习人类眼动轨迹来提升视觉问答能力。该技术像训练侦探一样教会AI关注图像中的关键区域,准确率提升3-10%。研究发表于CVPR 2024,在教育、医疗、无人驾驶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AI向人类智慧靠近开辟了新路径。
Kahoot是一个基于游戏的学习平台,涵盖科学、历史、地理、英语和数学等领域。该平台于2023年推出AI功能,AI生成器可从主题、文档、网站或视频链接即时创建互动学习体验,帮助教师减少备课时间,让学习更具吸引力和个性化。平台支持50种语言,拥有120亿用户,还提供翻译工具和AI驱动的学习推荐功能。
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团队通过脑电图技术发现,当人们体验虚假听觉(即"听到"实际不存在的语音)时,大脑的神经活动模式与听到真实声音时几乎相同。研究揭示了大脑会根据语言经验和上下文自动"填补"缺失的语音片段,这一发现对理解听觉障碍、改进助听设备以及开发更智能的语音识别系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