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的生活离不开外卖、电商、社交、游戏、短视频、金融、电影……,而这些服务都离不开网络。
有人说这是互联网下半场的表现,但事实上虚拟现实、智能硬件的时代尚没有真正到来,行业发展还需要更高质量的技术支撑。从这个角度看,技术发展是人的需求和人类对技术本身执着追求的一个综合结果。
近日IDC发布的《2021年网络市场跟踪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网络市场规模为102.4亿美元(约合660亿元人民币),与去年相比增长12.1%,其中WLAN市场增速47.2%,交换机、路由器分别为17.5%、-2.6%。全球网络市场规模与去年相比增长10.1%,其中WLAN市场增速20.4%。
IDC预测,到2023年,“无线优先”将成为广域连接的主流, 70%的中国企业、工业和公共部门组织将加速无线连接的投资。
WiFi的英文全名是Wireless Fidelity,是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技术,可以不通过网线对终端设备实现网络数据传输。这种网络连接技术覆盖面积比较小,大约90米范围内,并且当连接的终端数量过多时就会影响到网络传输的速度。
随着WiFi网络接入设备规模和终端数量的极速增长,WiFi网络超高带宽和超低时延的应用越来越多,例如4K/8K高清视频、云游戏、XR、远程医疗、工业无线等应用的流行。WiFi 5、WiFi 6协议使用的2.4GHz和5GHz频段已经变得越发拥挤。企业无线终端用户和网络所有者对于WiFi网络的诉求已经超过协议本身的能力范围。
探寻无线连接边界
WiFi 7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WiFi 7是下一代WiFi标准,它的技术标准名叫802.11be。其协议标准第一版草案Draft1.0于2021年3月发布,第二版草案Draft2.0预计在2022年底发布。虽然WiFi联盟认证的WiFi 7规范在2024年底才能完成,但早在协议修订之初,WiFi 7工作组就定下最高吞吐速率超过30Gbps(约是WiFi 6的3倍),时延低于5ms的工作目标。
作为WiFi 6的继任者,两者之间只有一个数字之差,但在技术层面却实现了一个跨越式升级。WiFi 7能提供的最大频宽从160MHz提升到320MHz;支持2.4 GHz、5 GHz、6GHz(目前国内还没批准 )三个频段自动切换,强调在6GHz频段去提升性能;可以同步支持多个AP节点的信号输入。
锐捷网络无线产品事业部无线产品研发总监康贤昆指出,WiFi 7引入了更灵活的频谱利用方式Multi-RU,更高的时空复用16X16 MIMO,更多的链路操作MLO ,多AP协作,以及更高阶的调制方式4K-QAM等,使得WiFi 7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可靠的无线连接。在调制方式方面,高通技术公司产品市场总监胡鹏解释,原来的WiFi 6标准要求支持1K QAM,从1K QAM到4K QAM,它的调制方式理论上可以提升20%。
挑战与机遇
WiFi技术更迭历经二十余载的,如今WiFi 7正处于研发阶段,面临诸多的挑战。康贤昆认为,虽然有802.11K/V/R等协议补充,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加持,但是在无线快速漫游、高密部署等企业无线场景下仍存在诸如漫游粘滞、偶发卡顿、关联不上等不足。对于无线终端用户来说,感受比较明显的就是WiFi网络延时和丢包的增加;对于网络管理者来说,WiFi网络的运维管理、智能化等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从目前的标准进展来看,WiFi 7将对无线终端应用和体验有较大的改善和提升,但等这项技术落地、终端商品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2年即将过半,WiFi 7技术争夺战早已悄然打响,高通、联发科纷纷进军WIFI 7战场,新华三、中兴、华为、锐捷也在产品方面积极布局。此举势必将带动新的路由器、网状系统和客户端设备的更替。
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最直观的价值就是给用户提供方便。疫情之下,远程办公、在线视频会议、网课等应用场景走近我们的生活。随着接入网络终端的增长,无线网络凭借移动接入的优势,其市场占有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高通技术公司高级产品经理叶思崑表示,希望WiFi 7有更高的传输能力,更低的时延,更可靠的传输以及更强的算力。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万物互联的全连接社会,所有的终端都会加上传感器与网络互联。它们无时无刻都在产生数据,各种各样的数据连接起来就会形成大数据。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就形成人工智能的肥沃土壤。从某种意义上说,无线技术的演进史也是社会发展的演变史,每一次通信技术的变革都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Turner & Townsend发布的2025年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指数报告显示,AI工作负载激增正推动高密度液冷数据中心需求。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已在从事AI数据中心项目,47%预计AI数据中心将在两年内占据一半以上工作负载。预计到2027年,AI优化设施可能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28%。53%受访者认为液冷技术将主导未来高密度项目。电力可用性成为开发商面临的首要约束,48%的受访者认为电网连接延迟是主要障碍。
商汤科技研究团队开发的InteractiveOmni是一个突破性的全模态AI助手,能够同时处理图像、视频、音频和文字,并具备强大的多轮对话记忆能力。该模型采用端到端架构,实现了从多模态输入到语音输出的统一处理,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4B参数版本就能达到接近7B模型的性能,且已开源供研究使用。
亚马逊云服务宣布投资500亿美元,专门为美国政府构建AI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该项目将新增1.3千兆瓦算力,扩大政府机构对AWS AI服务的访问,包括Amazon SageMaker、Amazon Bedrock和Claude聊天机器人等。预计2026年开工建设。AWS CEO表示此举将彻底改变联邦机构利用超级计算的方式,消除技术障碍,助力美国在AI时代保持领先地位。
腾讯混元团队联合北航、清华推出Honey-Data-15M,这是一个包含1500万高质量图像-问答对的开源数据集,通过创新的双层思考链策略让AI学会深度推理。基于此训练的Bee-8B模型在复杂推理任务上表现卓越,证明了专注数据质量能让开源AI达到商业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