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Nasdaq:ADBE)近日在全球创意大会MAX 2022上宣布其业界领先的Substance 3D创意工具的创新功能,为创作者和品牌提供创建独立3D内容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支持其为迈向元宇宙的沉浸式体验做好准备。Substance 3D系列应用满足了经验丰富的3D创作者和希望能够为其作品增添新维度的2D创作者的需求。Adobe还宣布将Sustance 3D工具引入Meta Quest平台,以构建和分享沉浸式3D内容,同时支持Meta为其用户提供Adobe强大且易用的3D创作工具。
Substance 3D Sampler增添了全新3D Capture的能力,借助摄影测量技术直接将现实生活中的图像生成3D模型,为想要创建引人入胜的3D内容的创意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Substance 3D Modeler旨在让雕刻3D物体和场景更为容易和直观,现已面向大众推出。此外,Adobe同时推出的全新可持续发展计算器(Sustainability Calculator)可以减少传统产品拍摄所产生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
Adobe 3D和元宇宙负责人暨副总裁Sebastien Deguy表示:“过去一年,品牌大力投资于提高3D和沉浸式内容的创作能力。Adobe的使命是支持创作者和品牌过渡到新媒体以及沉浸式体验,我们目前所提供的全新功能将帮助创作者用比以往更容易的方式创建和获取3D内容。”
全新发布的Substance 3D 系列应用的多项增强功能包括:
3D和元宇宙:连接世界的新领域
如今,大部分的游戏公司都在使用Substance来创造沉浸式的游戏体验,包括全球出版商艺电、动视、微软和育碧。领先的开发商Epic Games、NVIDIA和Roblox也在通过Substance 3D工具来创作原型和部署早期的元宇宙体验。
此外,Adobe正在携手Meta将Substance 3D Modeler和即将推出的协作式审核APP直接集成到Meta Quest平台上,让每一位用户都能在使用Meta Quest虚拟现实头盔时构建和分享沉浸式3D内容和体验。 Adobe致力于为Meta Quest的所有者们带来更多Adobe Substance 3D技术,包括虚拟现实中的新的文档创作工作流程,而此次将Substance 3D Medeler引入到Meta Quest Pro和Quest 2设备中则是一个开始。
随着众多行业的品牌为迈向元宇宙做准备而加大对3D内容的投资,预计到2026年,3D产业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Adobe Creative Cloud和Substance工具现已助力娱乐、汽车和零售等多个行业打造沉浸式体验,包括HUGO BOSS AG、Ben & Jerry 's、可口可乐公司和美津浓(Mizuno)等品牌。此外,Adobe还与院校合作开设使用设计工具的教育课程,包括与加利福尼亚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和法国的卢比卡设计学院(RUBIKA Design Valenciennes Design School)等学校合作开发3D和沉浸式课程。
在Adobe MAX 2022的Sneaks环节,Adobe还预览了一系列在实验室内正在开发的前沿3D和沉浸式工具,包括: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机器人和自动化工具已成为云环境中最大的安全威胁,网络犯罪分子率先应用自动化决策来窃取凭证和执行恶意活动。自动化攻击显著缩短了攻击者驻留时间,从传统的数天减少到5分钟内即可完成数据泄露。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黑客机器人"将变得更加先进。企业面临AI快速采用压力,但多数组织错误地关注模型本身而非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是将AI工作负载视为普通云工作负载,应用运行时安全最佳实践。
MBZUAI研究团队发布了史上最大的开源数学训练数据集MegaMath,包含3716亿个Token,是现有开源数学数据集的数十倍。该数据集通过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从网页、代码库和AI合成等多个来源收集高质量数学内容。实验显示,使用MegaMath训练的AI模型在数学推理任务上性能显著提升,为AI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面对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短缺问题,谷歌、麦肯锡和加拿大重大挑战组织联合发布《心理健康与AI现场指南》,提出利用AI辅助任务分担模式。该指南构建了包含项目适应、人员选择、培训、分配、干预和完成六个阶段的任务分担模型,AI可在候选人筛选、培训定制、客户匹配、预约调度和治疗建议等环节发挥作用。该方法通过将部分治疗任务分配给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并运用AI进行管理支持,有望缓解治疗服务供需失衡问题。
这项由多个知名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AI系统的"隐形思维"——潜在推理。不同于传统的链式思维推理,潜在推理在AI内部连续空间中进行,不受语言表达限制,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约2700倍。研究将其分为垂直递归和水平递归两类,前者通过重复处理增加思考深度,后者通过状态演化扩展记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