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似乎人人都在讨论最新AI项目ChatGPT,反应或是兴奋、或是恐惧。事实上,ChatGPT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网站目前正超负荷运转,甚至无法随时正常访问。整个使用体验如同打客服热线,对方会先留下你的电话号码,表示有空闲座席时会发出短信通知。

与此同时,AI技术也已经在影响各个行业,特别是给体育行业带来深远的、甚至是颠覆式的冲击。理由很简单:结果预测在体育运动中具有重大意义,在此之上作出的实时决策往往能够扭转战局。这种基于数据分析的预测思路并不新鲜,奥克兰运动家队及其总经理比利·比恩 (Billy Beane)所能调动的总薪资只有4400万美元,但却依靠数学计算与薪资总额高达1.25亿美元的洋基队等顶尖队伍打了个有来有回。布拉德·皮特出演的《点球成金》一片就是以此为原型。
《点球成金》的理论基础就是统计分析,例如重击率和上垒率。比恩认为这种预测方法要比传统的商业直觉更加稳定可靠。当时,奥克兰运动家队的老板卢·沃尔夫押下一笔重注,决定在比恩这套理论未经充分验证之时就给他个机会。沃尔夫坦言,“当时,人们觉得我这种让比恩靠统计数据、而非棒球专家做判断的行为完全是疯了。”
而时至今日,所有主要体育联盟都已经将AI引入自身运营体系,特别是球迷参与的各个层面。
NFL就借助亚马逊之力收集AI洞见。他们推出了一款包含7套AI模型的AI工具,可用于在传球之前预测本次决策的价值,进而评估四分卫的传球表现。NBA也将AI整合至参与工具当中,帮助球迷们在能够想到的几乎所有角度对球队表现做深入分析。
虽然ChatGPT目前还不涉及预测分析,但它的强大表现已经证明AI完全可以通过收集大量数据以输出高质量决策。这些决策可以与球员和比赛进程密切相关,同时给球探、教练和俱乐部经理等可能左右赛事结果的重要人物以支持和影响。
无论是该不该换人,还是开场首发抑或中后期登场,这些赛场上的传统难题都将在AI的分析之下迎刃而解。
在棒球比赛中,最重要的决策无疑就是替补何时上场、何时选择代打。同样的替补选择与上场时机问题也出现在篮球和足球赛场上。比赛的各个阶段都各有不同,每场比赛会生成海量统计数据。借助AI的力量,我们可以实时检查数百万个数据点,由此得出的结论自然要比比恩单凭重击率和基础百分比的粗糙预测可靠得多。如此一来,运动员是否首发、何时登场,甚至是整个职业生涯的预期表现和受伤几率,都将成为AI能够预测的一项指标。
但这样的发展趋势,也着实有些令人生畏。湖人队就是个好例子,他们正在努力为勒布朗·詹姆斯寻找合适的搭档。有了先进的AI,球队不必再依靠球探报告或者纯直觉,数据会直接给出适配度最高的人选。由此看来,职业经理人和球探恐怕都将被机器学习所淘汰。
教练恐怕也难以幸免。预测分析会提示队伍何时需要换人,当前的最优对抗策略是什么。想象一下,机器人教练将快速绘制出数据图表,在比赛结束之前就基本拿捏整个过程。可AI能跟詹姆斯这样的超级巨星和谐相处吗?如果运动员跟机器人观念不一致,比赛又该如何进行?
总有人觉得AI的全面普及必将造就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我觉得不一定,毕竟一切都只是猜测。詹姆斯,这事你怎么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第三季度财报超华尔街预期,净收入达41亿美元。公司通过裁员等成本削减措施及软银、英伟达和美国政府的大额投资实现复苏。第三季度资产负债表增加200亿美元,营收增长至137亿美元。尽管财务表现强劲,但代工业务的未来发展策略仍不明朗,该业务一直表现不佳且面临政府投资条件限制。
美国认知科学研究院团队首次成功将进化策略扩展到数十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微调,在多项测试中全面超越传统强化学习方法。该技术仅需20%的训练样本就能达到同等效果,且表现更稳定,为AI训练开辟了全新路径。
微软发布新版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支持最多32人同时参与聊天会话的Groups功能,并新增连接器可访问OneDrive、Outlook、Gmail等多项服务。助手记忆功能得到增强,可保存用户信息供未来使用。界面新增名为Mico的AI角色,并提供"真实对话"模式生成更机智回应。医疗研究功能也得到改进,可基于哈佛健康等可靠来源提供答案。同时推出内置于Edge浏览器的Copilot Actions功能,可自动执行退订邮件、预订餐厅等任务。
纽约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ThermalGen系统能够将普通彩色照片智能转换为对应的热成像图片,解决了热成像数据稀缺昂贵的难题。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流匹配生成模型和风格解耦机制,能适应从卫星到地面的多种拍摄场景,在各类测试中表现优异。研究团队还贡献了三个大规模新数据集,并计划开源全部技术资源,为搜救、建筑检测、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