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为智能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给亚信科技带来了新变革的契机。
AsiaInfo Technologies(亚信科技)1993年4月创立至今整整三十年。作为我国最大的电信软件公司,历经移动通讯技术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的变革。现在,第五代移动通讯正向6G的智能时代迈进。2019年亚信科技确立了“一巩固三发展”的战略。“到2025年,亚信科技努力实现100亿的营收目标。新业务占比将提升到50%。”亚信科技CTO欧阳晔博士在接受至顶科技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亚信科技CTO欧阳晔博士
欧阳晔介绍:“此前亚信科技的业务主要聚焦在通信软件基础设施BSS(通信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到2022年这部分业务的营收占比已降低到大概67%,但其业务总量和在该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地位日益巩固。而在新兴业务方面,DSaaS数字化运营业务、垂直行业及企业上云业务、OSS网络智能化业务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我们将通过杠杆以及创新的驱动力加速新业务的发展。同时,亚信科技将利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创新的技术,更快地赋能到行业的新发展机遇里,促进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深化。”
随着三大运营商在6G网络的不断探索,6G智慧网络将成为6G发展的重要方面。欧阳晔认为:“通算一体作为6G潜在关键技术之一,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演进方向。一是在网络设备上增加独立的算力板卡或专用算力服务器,实现算力和网络的硬件融合。二是亚信科技倡导的算力内生网络,即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设备,通过将大量5G BBU的空闲算力与通信业务解耦,为计算应用提供算力支持,实现灵活、低成本的算力供给。”
在本月6日的2023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6G智能网络与计算”论坛上,亚信科技推出了算力内生网络产品。将算力内生网络产品在不改变网络的基础功能与架构前提下,实现网络中算力的内生。在当前的5G无线网络中,亚信科技将5G BBU的算力能力虚拟化,实现专用通信能力转化通用计算能力,由此5G BBU可以同时支持通信业务和计算业务。亚信科技基于5G MEC平台创新设计了通算一体调度与编排决策器,将无线网络中大量的5G BBU的算力池化,完成通信资源与算力资源融合调度与编排,支持更多的边缘应用。
亚信科技认为,智能化的网络不仅体现在集中式的智能,还将智能的功能部署在边缘。亚信科技边缘智能产品是面向全行业边缘智能场景的软硬一体化产品,它将亚信科技丰富强大的AI能力,以轻量化的方式部署到边缘。
欧阳晔表示:“边缘智能产品拥有多种规格的产品形态,可赋能安防、能源、通信等多行业,服务社会,改善民生。”
同时亚信科技还发布了6款边缘智能产品,包括:2款内置AI算法的智能摄像头,可在自动巡航时根据监控场景自动匹配算法,充分满足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多样化监控需求,大幅降低多算法联合应用成本。以及4款不同算力的一体机产品,包括Nano、Mini、Standard、Jumbo,分别对应从近边缘到远边缘的各类场景,可满足不同类别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5G仍是当前运营商主要的网络形态。亚信科技根据市场的发展和行业客户的需求,研发了全套5G专网产品。其中包括:5G专网基站、5G专网核心网、5G MEC和5G专网运营平台四个核心产品。此次发布的5G专网核心网产品在5G核心网网元的基础上,全新发布了IMS网元,以满足行业客户对高清语音通信的需求。5G专网无线网产品,发布了扩展型基站。产品支持多种频段,适用于工厂、办公室和医院等室内环境深度覆盖的应用场景。在一体化基站方面,新产品重点面向风电、采矿等户外场景,能为客户提供低成本广覆盖的5G专网。当前,亚信科技5G专网核心网与无线网全套产品体系均已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入网测试并获得入网许可证。
我们看到,不论6G还是AIGC,面向政企客户提供“数智化全栈能力”将成为亚信科技的“第二增长曲线”。亚信科技正在紧紧抓住产业数智化的机会,迈向下一个辉煌的三十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生成式AI的兴起让谷歌和Meta两大科技巨头受益匪浅。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三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2%达742亿美元,云服务收入增长33%至151.5亿美元,季度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Meta第三季度收入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6%。两家公司都将大幅增加AI基础设施投资,Meta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提升至700亿美元,Alphabet预计达910-930亿美元。
ServiceNow等机构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了RULER和I-MROPE两项创新技术,解决GUI自动化中AI难以准确定位界面元素的核心问题。RULER技术为AI提供明确空间参考系统,I-MROPE技术平衡位置编码的频率分配。实验显示在高分辨率界面上定位准确率从31.1%提升至37.2%,为GUI自动化的实际应用铺平道路。
谷歌DeepMind开发的多智能体AI系统通过让多个AI代理相互协作、讨论和辩论来解决复杂问题。该系统在医疗领域表现出色,能够在两天内完成人类十年的研究成果,包括发现新的药物重新定位候选物和治疗方案。AI临床医生"Amy"不仅能生成更好的诊断方案,还表现出比人类医生更强的同理心。这项技术有望在十年内实现零边际成本的全球医疗服务普及。
上海交大团队开发SurveyBench评估体系,系统检验AI学术综述写作能力。研究发现,虽然AI在语言流畅度等表面指标上接近人类水平,但在内容深度、技术细节和抽象总结方面仍有显著差距,平均比人类综述低21%。研究揭示AI写综述面临深度理解不足、缺乏关联思维、抽象能力有限三大挑战,建议未来采用人机协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