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苹果公司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正在测试使用3D打印机来生产一些即将推出的智能手表使用的钢制底盘,这预示着该公司制造工艺将发生重大变化。
该技术将避免用大块金属板切割成产品形状的工艺。据知情人士称,这将加快制造零件所需的时间,同时通过使用更少的材料有助于改善环境,他们要求对此计划及相关公司进行保密。
新方法有可能简化苹果的供应链,并掀起更广泛的制造变革。知情人士表示,如果与Apple Watch的合作按计划进行,这家科技巨头将在未来几年会将这一过程扩展到更多产品。这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的公司的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迄今为止,苹果对其不锈钢手表采用了更传统的制造方法,约占产品线总量的10%。一种被称为锻造的过程,用于将材料块形成接近设备尺寸的较小金属块。然后使用CNC或计算机数控机床进行精确地切割和按钮孔的制作。
而新工艺采用被称为粘合剂喷射的3D打印技术来制作接近其实际尺寸的零件的总体轮廓,或在制造中称为“近净形状”。打印材料是用粉末状物质制成,然后经过一个称为烧结的过程,使用热量和压力将材料挤压成类似传统钢的物品,再进行铣削出精确的轮廓与孔径。
此消息一出,立即提振了3D Systems Corp.和Stratasys Ltd.等3D打印公司的投资者信心。3D Systems的股价飙升了10%,而Stratasys上涨了6.9%。这些股票后来回落了一些涨幅。但同时也引发了苹果股票的价格上涨了1.8%至187.46美元。
苹果及其供应商已经悄悄开发这项技术至少三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们一直用于Apple Watch Series 9的钢壳进行测试,该表壳将于9月12日亮相。据彭博社报道,智能手表将获得性能和表壳颜色方面的提升,尽管其外观将基本保持不变。
目前还不能保证新钢制的Apple Watch的第一批产品将全部采用改进的新工艺制造,但当前的测试运行表明公司对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是认可的。苹果还计划将这一工艺应用于其钛金属Ultra手表,这要到2024年才能开始采用。
此方法有益于环境保护,因为它仅使用创建设备外壳所需的近似金属。其他知情人士表示,在另一项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中,苹果计划使用新材料来取代其一些新iPhone外壳和其他配件中使用的皮革。
3D打印工作由苹果的制造设计团队领导,该团队由公司副总裁Rob York监督,并向运营主管Sabih Khan报告。对于苹果及其供应商来说,转向3D打印表壳是一项昂贵的改造,但它被证明可以简化生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成本。目前,采用新工艺的表壳成本与之前的方法一致。
这项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小批量的产品采用。当前大多数Apple Watch外壳都是铝制的而不是不锈钢。该公司尚未使用该材料大规模生产3D打印外壳方面取得进展,这种材料也用于Mac和iPad以及低端iPhone。还在探讨如何将钢和钛等可以进行3D打印的材料带到更多设备上。
该计划是使用粘结剂喷射大规模生产大批量金属零件的首批案例之一。让Apple Watch成为新技术的测试案例是该公司模式的一部分。例如,苹果在iPhone出现在最初的Apple Watch上两年后,就为iPhone添加了钢框架。而今年的高端iPhone将在Apple Watch Ultra上首次亮相一年后使用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一加正式推出AI功能Plus Mind和Mind Space,将率先在一加13和13R上线。Plus Mind可保存、建议、存储和搜索屏幕内容,并将信息整理到Mind Space应用中。该功能可通过专用按键或手势激活,能自动创建日历条目并提供AI搜索功能。一加还计划推出三阶段AI战略,包括集成大语言模型和个人助手功能,同时将推出AI语音转录、通话助手和照片优化等工具。
北航团队推出Easy Dataset框架,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角色驱动的生成方法,让普通用户能够轻松将各种格式文档转换为高质量的AI训练数据。该工具集成了智能文档解析、混合分块策略和个性化问答生成功能,在金融领域实验中显著提升了AI模型的专业表现,同时保持通用能力。项目已开源并获得超过9000颗GitHub星标。
预计到2035年,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440TWh,相当于整个加利福尼亚州的用电量。AI工作负载预计将占2030年数据中心需求的50-70%。传统冷却系统电机存在功率浪费问题,通常在30-50%负载下运行时效率急剧下降。采用高效率曲线平坦的适配电机可显著降低冷却系统功耗,某大型数据中心通过优化电机配置减少了近4MW冷却功耗,为13500台AI服务器腾出空间,年增收入900万美元。
卢森堡计算机事件响应中心开发的VLAI系统,基于RoBERTa模型,能够通过阅读漏洞描述自动判断危险等级。该系统在60万个真实漏洞数据上训练,准确率达82.8%,已集成到实际安全服务中。研究采用开源方式,为网络安全专家提供快速漏洞风险评估工具,有效解决了官方评分发布前的安全决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