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动车竞争已经入白热化,以至美国白宫周二决定将我国电动汽车进口关税从25%左右提高到100%,然而这次欧盟成员国并没有跟进。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和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森警告不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
白宫构筑的“小院高墙”也没得到国内的普遍支持,《外交政策》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美国消费者大多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有多好、有多便宜,而新的关税上调将阻止他们这样做。毕竟,如果美国人有昂贵的选择,他们转向电动汽车的速度就会变慢。”《经济学人》的分析指出,“从长远来看,美国国内生产商可能也没有动力开发廉价商品,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在 100% 关税墙的背后,美国官员和企业老板们提出答案的紧迫性将会降低。”
同时,一些分析师认为,中美之间的清洁能源技术贸易战也可能推高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电动汽车硬件的成本,导致电动汽车整体价格居高不下。如果通用汽车、福特和 Stellantis 不必与制造电动汽车的外国公司竞争,他们就不会制造电动汽车。市场将流向(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这样的公司。
高关税政策在国际上的认同感更是寥寥无几。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森表示:“在进口关税方面,我认为我们(瑞典和德国)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即废除全球贸易是一个坏主意。原则上,对于德国和瑞典这样的大型工业化国家来说,我们阻止彼此产品的更广泛的交流进行贸易战也不是未来。”
能做出这样的回应也不是在与中国示好、打感情牌。据欧洲交通与环境联合会的统计,2023年欧盟销售的纯电动汽车中约有20%(即30万辆)是中国制造的。其中一半以上来自西方汽车制造商,如特斯拉、达契亚和宝马,这些汽车在中国生产用于出口。
特斯拉在华遇“围剿”,被迫亮出“真功夫”
电动车国内市场,特斯拉这回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神仙打架”。蔚来汽车,这个名字里就透着股仙气的品牌,最近推出了全新子品牌“Onvo”,首款车型L60 SUV直接向特斯拉Model Y发起了正面挑战。价格上,L60比Model Y便宜了近10%,起售价仅为219,900元人民币,约合30,465美元。可能这将意味着特斯拉在国内市场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蔚来CEO李斌可不是来“打酱油”的,他在发布会上直言不讳地表示,L60的目标就是与特斯拉Model Y和丰田RAV4竞争。李斌还警告说,中国电动车市场目前有123家制造商,最终只会剩下20-30家主要参与者。这场“淘汰赛”已经拉开帷幕,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真本事。
除了蔚来,其他中国电动车制造商也纷纷亮出“杀手锏”。小米计划推出一款与Model Y类似的电动SUV;比亚迪则在申请推出Seal运动轿车的缩小版;奇瑞汽车也推出了首款中型电动跨界车Sterra ET,宣称性能可媲美Model Y和奥迪5Ql;理想汽车推出的五座中型SUV理想L6,价格比Model Y至少便宜5%。
面对中国品牌的“围剿”,特斯拉似乎也嗅到了一丝危机感。最近,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重返中国市场,负责管理工作。这位被称为特斯拉“救火队长”的人物,能否带领特斯拉走出困境,值得关注。
此外,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上个月也意外访问了北京,似乎在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未来谋划。特斯拉计划在中国大幅降低价格,并大力推广其全自动驾驶辅助技术的全面发布。看来,特斯拉是准备“亮出真功夫”了。然而这场“神仙打架”的本质,是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崛起。我国品牌不再满足于模仿,而是开始在技术、设计、品牌等方面全面提升,与国际巨头展开正面竞争。
避免“内卷”,车企出海突围
受制于在美市场的高关税,以及欧盟的电动汽车行业的补贴调查,我国电动车企积极徐半球海外突围的方式以避免“内卷”造成的互相伤害。比亚迪公司和长城汽车公司已经占据了世界第六大汽车市场巴西的电动汽车销售主导地位。这两家正在巴西建设工厂,此举也将帮助他们实现在整个拉丁美洲免关税销售汽车的目标。
零跑汽车与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Stellantis新成立的合资企业零跑国际,将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蒂鲁瓦卢尔设立工厂生产电动汽车。零跑汽车将于9月起第一阶段进入欧洲9个国家。第二阶段,零跑国际将进军南美、中东、非洲、印度和亚太地区。
中国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汽车讲与印度合作伙伴Sajjan Jindal的JSW合并,以争夺快速增长的印度电动汽车市场——2023年,印度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0%,但电动汽车销量几乎翻倍,当前印度电动汽车仅占乘用车总销量的 2%,在中国电动车的渗透率已近38%。
同时,比亚迪和奇瑞汽车正与土耳其谈判投资建厂事宜,土耳其工业部长法提赫·卡西尔表示:“我们希望尽快完成谈判,双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上汽集团和长城汽车的谈判也在进行中。”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ndeed通过云原生和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为AI时代做好了准备。公司CIO Anthony Moisant表示,他们不仅在采用AI,更在构建一个智能代理公司,将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相结合。公司已完成从本地服务器向AWS的迁移,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湖架构,并基于Apache Iceberg构建数据湖仓。目前已有4个Salesforce代理投入生产,6个内部智能产品上线,另有20多个代理正在开发中。
微软研究院团队开发的BitNet v2技术实现了AI大语言模型的重大突破,通过创新的H-BitLinear模块和哈达玛变换技术,成功将模型激活精度从8位降低到4位,同时保持了几乎相同的性能表现。这项技术显著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硬件利用率,为AI模型在边缘设备和批量推理场景中的部署开辟了新道路,有望推动AI技术的更广泛普及应用。
AI第四代生成式AI标志着技术范式转变,正在用户体验、应用自动化和平台三个层面为企业带来重大价值和颠覆。企业应关注商业价值而非技术本身,需要从业务问题出发量化价值。未来五年将在认知任务处理上取得巨大进展,但需要创新思维应对劳动力转型。六大颠覆性支柱包括下一代AI能力、数据平台、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企业用户体验和云架构等。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研究团队提出ToolRL方法,通过精细的奖励机制训练大语言模型正确使用工具。该方法突破传统监督微调局限,采用格式奖励和正确性奖励相结合的评估体系,在多个基准测试中相比基础模型提升17%,相比传统方法提升15%,显著改善了模型的工具使用能力和泛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