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成功,不在于你做过多少事情,而在于你把多少事情做对,做到位。” 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言,我国企业在全球化征程中,需要审时度势,精准发力。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品牌异军突起,在全球市场掀起了一股绿色浪潮。其中,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其欧洲战略布局尤为引人注目。然而,在欧洲市场快速扩张的同时,比亚迪也面临着来自欧盟关税政策和地缘政治的挑战。那么,比亚迪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在欧洲这片汽车工业的热土上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呢?
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的消息引发了市场担忧,投资者对于我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诸多疑问,然而比亚迪高调宣布赞助2024年欧洲杯,彰显了其进军欧洲市场的雄心壮志,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信号,似乎预示着比亚迪的欧洲征途,注定充满着挑战与机遇。
关税将对利润带来重大影响?
此次欧盟关税政策的出台,无疑给我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欧洲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欧盟计划对我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8.1%的关税,旨在保护本土汽车产业,应对我国电动汽车的“低价竞争”。尽管这一数字低于市场预期,但对于我国车企而言,这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成本。特别是对于一些主打性价比的我国品牌来说,高关税可能会直接削弱其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然而,对于比亚迪而言,欧盟的关税政策或许只是一个小插曲。 由于在配合调查和减少政府补贴方面表现积极,比亚迪最终获得17.4%的最低关税税率。这意味着,加上现行的10%进口税,比亚迪在欧洲市场仅需承担27.4%的额外成本。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即使关税税率高达30%,比亚迪海豹U型车在欧洲市场仍然能够保持盈利。
除了关税壁垒,我国车企还需要应对来自欧洲本土品牌的竞争压力。 欧洲拥有百年汽车工业底蕴,大众、宝马、奔驰等传统车企近年来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电动车型。此外,欧洲各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制定了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购车补贴政策。
加强国际扩张,欧洲成重点目标
面对挑战,比亚迪选择主动出击,积极寻求突破。 2023年初,比亚迪高调宣布成为2024年欧洲杯的官方赞助商,这是我国汽车品牌首次赞助这项欧洲顶级足球赛事。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比亚迪的雄厚实力,更彰显了其深耕欧洲市场的决心。预测今年欧洲杯全球累计观众人数将超过 50 亿,打破 2020 年欧洲杯的纪录。
赞助欧洲杯只是比亚迪欧洲战略布局的一步棋。 此前,比亚迪已宣布将在匈牙利投资建设其首个欧洲电动汽车工厂。该工厂计划于2025年投产,年产能将达到10万辆,主要面向欧洲市场销售。通过在欧洲本土建厂,比亚迪不仅可以规避高额关税,还能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对于踏入汽车行业还不到20年的比亚迪,其与老牌汽车公司的竞争中这种曝光度将发挥重要优势。
欧洲市场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欧盟计划从 2035 年开始禁止销售新的内燃机汽车,为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交通工具铺平道路。预计2023 年至 2030 年,欧洲电动汽车新注册量将增长两倍以上,达到 970 万辆,使该地区成为比亚迪全球扩张的重要战略战场。
然而除了欧洲市场,比亚迪也在积极布局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 这些地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增长的经济,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巨大。比亚迪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在这些地区建立多个生产基地,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比亚迪计划三年内在匈牙利开设其首家欧洲电动汽车工厂。该工厂将专门为欧洲市场生产电动汽车,更重要的是,它将帮助比亚迪规避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征收的关税。此举遵循了比亚迪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各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现有扩张战略,专注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中国以外的销售增长。
“未来十年,将是全球汽车工业剧烈变革的十年,也是我国汽车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十年。” 万钢院士的这番话,为我国车企指明了方向。面对百年未有的变革机遇,我国车企需要以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品质赢得市场。
比亚迪的欧洲征途,注定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 相信凭借着领先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全球化布局,比亚迪必将在欧洲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BM Spyre加速器将于本月晚些时候正式推出,为z17大型机、LinuxONE 5和Power11系统等企业级硬件的AI能力提供显著提升。该加速器基于定制芯片的PCIe卡,配备32个独立加速器核心,专为处理AI工作负载需求而设计。系统最多可配置48张Spyre卡,支持多模型AI处理,包括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主要应用于金融交易欺诈检测等关键业务场景。
加拿大女王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对开源AI生态系统进行端到端许可证合规审计,发现35.5%的AI模型在集成到应用时存在许可证违规。他们开发的LicenseRec系统能自动检测冲突并修复86.4%的违规问题,揭示了AI供应链中系统性的"许可证漂移"现象及其法律风险。
意大利初创公司Ganiga开发了AI驱动的智能垃圾分拣机器人Hoooly,能自动识别并分类垃圾和可回收物。该公司产品包括机器人垃圾桶、智能盖子和废物追踪软件,旨在解决全球塑料回收率不足10%的问题。2024年公司收入50万美元,已向谷歌和多个机场销售超120台设备,计划融资300万美元并拓展美国市场。
这项由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合作的研究首次将扩散大语言模型引入语音识别领域,开发出Whisper-LLaDA系统。该系统具备双向理解能力,能够同时考虑语音的前后文信息,在LibriSpeech数据集上实现了12.3%的错误率相对改进,同时在大多数配置下提供了更快的推理速度,为语音识别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