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Zoom的 AI助手将获得一次"主动代理"升级,使其能够识别并代表用户执行任务。企业用户可以在 Workplace 的新增"任务"标签页中访问该功能,让 Zoom AI助手安排后续会议、生成会议文档以及创建视频片段。
Zoom还将推出其他更新,包括为 Zoom Workplace 移动应用推出新的语音录制功能,该功能将于本月推出,可以记录、转写和总结面对面会议内容。Zoom还计划在5月份推出实时笔记功能,可以在 Zoom 会议和电话通话过程中生成实时摘要。这些新功能和 AI助手将对 Zoom Workplace 用户免费开放。
Zoom的 AI助手将根据你的会议生成任务清单。
"我们看到 AI 正在延伸到每个产品和互动的各个部分,以真正有帮助和实用的方式帮助你完成更多工作,"Zoom 首席产品官 Smita Hashim 在接受 The Verge 采访时表示。"想想我们的 AI助手,它现在触及到每个产品,同时也将所有产品以用户可以完成工作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下个月,Zoom 还计划推出每月 12 美元的定制 AI助手附加功能。这包括访问 Zoom 的自定义虚拟形象功能,可以生成你的 AI 版本,用于向团队发送消息。Zoom 还将免费添加通用虚拟形象模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发布了音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同时推出配套社交应用Sora,用户可生成包含自己的视频并在类似TikTok的信息流中分享。Sora 2在物理定律遵循方面有显著改进,视频更加真实。应用提供"客串"功能,允许用户将自己植入生成场景中,并可与朋友分享形象使用权限。该iOS应用目前在美加地区采用邀请制,ChatGPT Pro用户可直接体验。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自诞生以来问题频发,从推理模型表现不佳到AI幻觉现象,再到版权诉讼,这些都表明当前技术路径可能并非通往真正智能的正确道路。专家认为,仅靠增加数据和算力的扩展模式已显现边际效应递减,无法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研究者提出智能应包含统计、结构、推理和目标四个层次的协调,并强调时间因果性的重要性。面对LLM技术局限,业界开始探索神经符号AI等替代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