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将于本周五迎来其 50 周岁的重要里程碑。让我们回顾这家 Windows 巨头走向行业主导地位过程中的起起落落。
在取得众多成功的同时,这家由比尔·盖茨创立的公司也经历了不少失误和挫折。每一个 Windows 3.0 和 3.1 的成功背后,都有类似 Microsoft Bob 和 Windows 8 这样的教训。
曾几何时,Microsoft 的产品几乎无处不在。从 MS-DOS 到 Windows 系统可谓普及率极高。尽管该公司在 Windows Mobile 和 Windows Phone 方面的战略导致在智能手机市场败给了竞争对手,但 Microsoft 凭借其办公套件在企业市场仍然保持主导地位,这一地位没有被 Google 等竞争对手的努力所撼动。
为这家总部位于雷德蒙德的科技巨头选择里程碑式的成就和失败并不容易,因为可选项实在太多。操作系统无疑是重中之重,其次是办公生产力应用。编程语言同样值得一提,虽然 Microsoft 并非 BASIC 语言的发明者,但其开发的特定版本获得了广泛欢迎。
此外还有云计算领域的布局,以及最近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我们询问了该公司的聊天机器人 Copilot 关于 Microsoft 的成就,它提到了收购 GitHub 和 LinkedIn 的成功案例。而另一方面,耗资数十亿美元收购 Nokia 则被 Copilot 列入失误清单中,这个判断确实有理。
其他失误包括低估了 Google Chrome 浏览器的潜力,导致其在创新方面超越了 Microsoft 的 Internet Explorer,以及失败的 iPod 竞品 Zune。有趣的是,Copilot 也承认 Windows Vista 并非 Microsoft 最辉煌的作品。
不过,它还告诉我们半个世纪有 25 年这样的错误认知。
最终,是用户们直接体验着 Microsoft 决策带来的影响。笔者的个人经历始于接触 Microsoft 版本的 BASIC,之后经历了在 MS-DOS 系统上调试各种 CONFIG.SYS 设置 (为了让特定应用程序能够运行),然后获得了一份开发名为"Microsoft Access"软件支持的工作机会,最终涉足 Microsoft 的服务器和云计算领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 IT 与 OT 系统融合,攻击面持续扩张,引发诸多新威胁。专家呼吁企业革新安全策略,通过跨部门协作与技术创新,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的高效防护与数字化转型。
谷歌宣布升级 Chrome 增强保护功能,桌面版现采用 Gemini Nano 本地大语言模型防御新型远程技术支持诈骗,Android 版也将加强 Chrome 通知诈骗防护。
Tensor9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帮助软件供应商将产品部署到客户内部环境,实现远程监控,支持从云端到裸金属服务器的多场景应用,有效保护数据安全,满足企业对 AI 技术的迫切需求。
欧洲网络安全局(Enisa)推出的欧洲漏洞数据库(EUVD)依托NIS2指令,整合来自欧盟成员国、行业威胁研究和其他数据库的信息,提供透明、可信且可操作的安全漏洞数据,提高欧盟在漏洞管理与风险防控方面的整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