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3月22日,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宣布率先推出新一代的语音交互技术:全双工语音交互感官(Full-duplex Voice Sense),并已完成产品化落地。与既有的单轮或多轮连续语音识别不同,这项新技术可实时预测人类即将说出的内容,实时生成回应并控制对话节奏,从而使长程语音交互成为可能。此外,采用该技术的智能硬件设备,将不再需要用户在每轮交互时都说出唤醒词,仅需一次唤醒,就可以轻松实现连续对话,将语音交互的自然度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目前,该技术已首先在微软小冰全球产品线中落地。其中在中国市场,除落户中国科技馆的小冰电话亭外,微软还与小米公司紧密合作,米家生态链Yeelight语音助手的市售硬件产品已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这是全球首个搭载全双工语音交互感官的智能设备,也是内置微软小冰的首个“双AI”智能设备。在日本市场,小冰凛菜(りんな)已通过该技术实现在直播平台中的落地,首个车载智能项目也已开始路试。微软计划于未来六个月内,完成该技术在更多产品线中的覆盖。
语音交互是对话式人工智能及智能硬件设备的基础之一。全双工语音交互技术的应用,有望实现用户体验的下一次飞跃,并成为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的新“标准配置”。对此,微软小冰全球研发负责人周力博士表示:“从已落地的产品数据和用户反馈中,我们观察到一个普遍现象:用户一旦使用过微软小冰的全双工语音交互感官之后,再与其他语音助手交互时,他们普遍会开始感到不习惯,甚至会频繁忘记要对其他语音助手说唤醒词——新技术促进拟人自然度的显著提升,使人们对过去单轮或多轮连续语音交互体验的满意度迅速下降。这种新老交替的现象,符合我们的研发预期。”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博士表示:“我们预测,未来一年中,人工智能应用将越来越多地从某些单一技术领域,进入到发挥综合能力的阶段。微软已在这方面深入布局。此次全双工语音交互技术的推出,不仅涉及到计算机语音技术,还包括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内容创造等多个领域。这正是微软在这些领域长期储备、综合运用的成果之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香港科技大学团队发表重要研究,开发GIR-Bench测试基准评估统一多模态AI模型的推理与生成能力。研究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模型在理解与生成之间也存在显著差距,无法有效将推理过程转化为准确的视觉生成,为AI行业发展提供重要警示。
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正迎来重大变革。MIT研究显示,AI将很快自动化价值650亿美元的交通工作,大幅提升运输效率。从陆地到海空,AI正在推动全方位的交通创新。斯坦福专家强调,AI将通过基础模型、合成数据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从单一车辆自动化到整个交通网络优化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解决可持续性、安全性和公平性等关键挑战。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联合麻省理工学院开发了SPG三明治策略梯度方法,专门解决扩散语言模型强化学习训练中的技术难题。该方法通过上下界策略为AI模型提供精确的奖惩反馈机制,在数学和逻辑推理任务上实现了显著性能提升,为AI写作助手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